■ 楊武,王炳正,張佳麗,閆沛堂,秦卓
針對某公司鈦合金板坯鍛件,材料為TA2,要求成形尺寸2050+15(寬)×260(高)±10×L(隨長)(m m),原材料鈦錠經(jīng)過表面加工去除表面缺陷及取樣后,尺寸為φ990mm×2600mm。成形寬度尺寸/原材料截面尺寸≈2.07,超過一倍尺寸。根據(jù)傳統(tǒng)經(jīng)驗公式計算,要保證最終展寬成形尺寸原始坯料截面直徑需≥φ1450mm。
常規(guī)成形工藝為鈦錠先鐓粗,保證鐓粗后截面尺寸≥φ1450mm后再進行平砧間拔長展寬。鍛造過程由于TA2的材料特性,容易造成鐓粗過程中表面折疊缺陷,為防止折疊過深,需分多道次進行鐓粗,出現(xiàn)折疊現(xiàn)象后立即進行輕滾圓拔長后再進行鐓粗,嚴重影響鍛造效率及鍛造質量。采取直接拔長的方式進行展寬,在試驗前通過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分析軟件對試制方案進行分析,最終通過實際生產(chǎn)驗證工藝方案的可行性。
鍛造工藝路線:芯棒展寬→換專用芯棒繼續(xù)展寬→上下平砧成形修整,選用50MN快鍛壓力機進行整個鍛造工序。具體過程為:將鈦合金錠平放在大平板上,上端采用φ630mm芯棒分兩次進行壓扁,總壓下量控制在300mm左右,左右移動芯棒進行展寬至坯料高度約為550mm。
為防止芯棒展寬過程中出現(xiàn)板坯料中間尺寸偏大,兩端偏小的情況,特制專用芯棒進行進一步展寬,展寬至寬度約為2000mm,高度約為440mm。
最后采用特制上平砧(7 0 0 m m砧寬,砧長2300mm)、下平板進行拔長及整形。
(1)模型建立及參數(shù)設定
采用SolidWorks軟件上對鈦合金錠、芯棒、特制芯棒、下平板、上下平砧進行三維建模,并導入有限元模擬軟件中。TA2材料屬性由數(shù)據(jù)庫中已有的模型導入,由于采用快鍛壓力機,設定正常開啟5臺泵的上砧平均壓下速度下限約為50mm/s。采用六面體網(wǎng)格對鈦錠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為保證模擬的準確性,設定網(wǎng)格數(shù)量32000個。數(shù)值模擬的其他參數(shù)如附表所示。
有限元模擬的其他參數(shù)
(2)模擬過程分析 圖1為上下工裝及鈦錠初始擺放位置,上砧與芯棒接觸均勻壓下,壓下300mm后,左右橫移芯棒繼續(xù)壓下至圖2狀態(tài),此時坯料高度約為550mm。
圖1 鈦錠初始壓下狀態(tài)
圖2 芯棒展寬結束
由于鈦錠總長為2600mm,采用芯棒展寬過程中由于兩端偏載的問題,坯料變形不均勻,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必然會造成,兩端展寬小,中間展寬大的問題,采用特制芯棒重點對兩端進行展寬,如圖3、圖4所示。此時坯料高度高點為455mm,低點約為380mm。
圖3 特制芯棒展寬兩端
圖4 特制芯棒展寬結束
圖5表示采用上平砧及下平板,開始整形拔長,壓下量設定為100mm。圖6為整形結束,此時測定寬度最大點為2165mm,最小點2065mm,高度尺寸為265mm。
圖5 平砧整形拔長
圖6 最終成形
利用數(shù)值模擬形成的工藝參數(shù),在生產(chǎn)實際中進行試驗,圖7為最終鍛造成形的TA2板坯,試驗過程中在厚度約為265mm時,展寬最寬點達到2150mm,與優(yōu)化后仿真結果非常接近。且兩端頭舌頭長度僅約50mm,低于常規(guī)鈦板成形的舌頭長度150~250mm。最終通過加工后材料利用率達到91.6%,高于常規(guī)的鈦板成形利用率約2%,符合最終成形的質量要求。
圖7 實際生產(chǎn)的合格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