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妍
摘要:新藝術運動作為現(xiàn)代主義的前奏,既主張對自然之美進行提煉,同時也對新工藝加以使用。其創(chuàng)作最突出的特點便是作品中的曲線和各式有機形態(tài)。本文將從線這一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出發(fā),以新藝術運動時期的繪畫作品為例,分析其線性美感的體現(xiàn)。
關鍵詞:新藝術運動;繪畫;線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4-0052-01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促使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舊有的藝術觀念及形式也受到?jīng)_擊。如何看待新技術、純藝術以及實用藝術是設計領域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倡導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新藝術洲更是在這一階段興起的。
一、新藝術運動中的線性因素
新藝術運動最初源于在法國巴黎開設的一家名為“新藝術之家”商店,隨后便蔓延到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在不同的國家根據(jù)設計領域的不同,“新藝術即也呈現(xiàn)出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但總體而言,新藝術運動是人們面對粗糙的機械化生產(chǎn)以及過分矯飾的裝飾造型而發(fā)起的一場“裝飾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主張面向自然,從自然中提取創(chuàng)作靈感、裝飾要素。這一理念并不是要求創(chuàng)作者全然模仿自然中物體形態(tài)的各種細枝末節(jié),而是提倡對自然中美的形態(tài)進行提煉,因此,新藝術運動繪畫中的紋樣形式多從自然界動植物中高度概括而來,并多以流動的曲線、有機形態(tài)加以表現(xiàn)。
這一時期新藝術運動除了從自然中汲取設計靈感,還從日本浮世繪中吸收了新的創(chuàng)作養(yǎng)料。浮世繪多以人們的日常生活,自然風光為題材。其畫面特色便是平面化的造型,高度裝飾化的畫面元素以及具有形式感的線條。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自古便崇尚自然,其本土藝術創(chuàng)作中也多有以自然演化而來的造型樣式,這種取材于自然,充滿張力又具有獨立形式美感的線形表現(xiàn),便被當時的藝術家所學習,這一線性特色為西方傳統(tǒng)繪畫增添了新的風貌。
二、新藝術運動繪畫中線性美的體現(xiàn)
西方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主要是借由線塑造形體,強調畫面整體的寫實性。但在新藝術運動的繪畫中,線不再只是寫實的造型要素,更可以是畫面表現(xiàn)的重心,藝術家們逐漸擺脫傳統(tǒng)的束縛,使線的獨立意義得到進一步的彰顯,線自身的審美意味也在他們的畫作中得到了體現(xiàn)。
(一)線的構成性
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新藝術運動的繪畫有了新的表現(xiàn)方式,藝術家們在畫面中舍去了復雜的寫實表現(xiàn),以精煉準確的線條勾勒形態(tài),組織畫面。上色采取平涂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凸顯線形的構成感。例如,比亞茲萊,他筆下的線條具有不同的構成形式,時而極簡時而繁復,他的線形總是纖細鋒利,輕巧華美,纖長的直線與變形的曲線共同營造了詭秘唯美的畫面。他所創(chuàng)作的《莎樂美》畫中僅有黑白兩色,黑白的強烈對比使得畫中形體尤為突出,借由簡潔的線形將畫面分割為不同的層次,其線條舒展、動感,不同弧度的曲線相互映襯,借由線條顯現(xiàn)出夸張而富有韻味的物形,畫中對于用線構筑的正負形十分耐人尋味。而這種細膩的美感則是由這些生動的線所構成的。
(二)線的裝飾性
新藝術運動繪畫中線性的美感也體現(xiàn)在線的裝飾性上。新藝術運動從自然中概括出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用線的方式表現(xiàn)這些具有象征性的樣式,畫面中有著高度裝飾化的特色。線本身具有獨立的審美意味,短粗的線條給人質樸感,纖長的直線給人精致感,不同的線條為畫面帶來不同的裝飾感。在穆夏的作品中,線的裝飾性被運用的爐火純青。穆夏的作品題材多為女性與花卉,畫面中的物體都有著明確的輪廓線,柔和的曲線為女性增添了柔美的氣質,幾何形狀與程式化植物紋樣的搭配使畫面顯得典雅、內斂。穆夏利用優(yōu)雅的線條和平面形式進行畫面表現(xiàn)。不論是卷曲的女性頭發(fā),衣物上的褶皺,還是背景中的紋樣,線形對畫面的修飾豐富了作品的整體效果。從過去西方繪畫注重運用塊面塑造體積,到用線形營造畫面關系,更加突出了線本身的裝飾意味。
(三)線的情感性
在繪畫藝術中,線既是造型語言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創(chuàng)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藝術家們有著各自的生活體驗及感受,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本能的將情感投射在作品中。透過線的走向,線的形態(tài),線的力度等方面,去向觀者傳遞藝術家對客觀物象的感受,更可以透過這些豐富的訊息體會到藝術家更深層的精神世界。
以克里姆特的《女性的三個階段》為例,畫中三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物主體,運用了不同線形進行表現(xiàn),年老婦人的身形被扭曲的曲線塑造的越發(fā)佝僂、消沉。青年女性那外在結實平滑的線條,蓬松而細膩的秀發(fā)體現(xiàn)了時間還未流逝的美好。畫作用象征的手法表現(xiàn)了女性一生的軌跡,畫面沉穩(wěn)卻又隱隱顯露出了哀傷,這也體現(xiàn)了克里姆特自身對時光無法逆轉的感傷。借由線這一表現(xiàn)形式,傳遞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緒。
新藝術運動標志著西方由古典主義向現(xiàn)代主義過渡,當時新藝術運動繪畫中關于線性的表達,從今人的目光來看,依然獨具魅力。因此分析新藝術運動繪畫中的線性美,來嘗試發(fā)掘這一時期關于線性表現(xiàn)的獨特之處,由此希望能將這些美的形式融入各種創(chuàng)作中,為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新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高兵強,蒲儀軍.新藝術運動[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