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佳, 李飛, 2, 盧剛, 3, 黃海燕, 張琦
(1.海南觀鳥會,???70100; 2. 嘉道理農(nóng)場暨植物園,香港999077; 3.??诋z榃濕地研究所,???70203; 4.云南省蒙自市自然資源公安局,云南蒙自661199)
2018年12月17日,在海南省??谑忻捞m區(qū)白沙門公園內(nèi)(110°20′06.16″E,20°04′16.93″N,海拔3 m)拍攝到鶯類(圖1):上體橄欖綠色,下體鮮黃色;頭頂中央冠紋呈橄欖綠色,未雜有明顯的灰色條紋,可與韋氏鹟鶯Phylloscopuswhistleri相區(qū)別;頭頂具2道黑色的側(cè)冠紋,頭側(cè)呈橄欖綠色;眼眶黃色但不成全環(huán),可與金眶鹟鶯P.burkii相區(qū)別(Baker,1997);大覆羽先端黃色,形成1道翅斑。經(jī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Alstr?metal.,2006;Clementetal.,2016),鑒定為白眶鹟鶯P.intermedius。
關(guān)于白眶鹟鶯的分類地位長期存在爭議(Olssonetal.,2004;Martens,2010;Alstr?metal.,2018)。過去白眶鹟鶯通常被歸入鹟鶯屬Seicercus(Dickinsonetal.,2014)。del Hoyo等(2016)基于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將鹟
鶯屬與柳鶯屬Phylloscopus合并后,鑒于白眶鹟鶯的學(xué)名被黃腹柳鶯P.affinis所占用,以intermedius代替其原種加詞affinis,并新擬P.i.zosterops代替原指名亞種?,F(xiàn)通常認(rèn)為其包含3個(gè)亞種(del Hoyoetal.,2016):P.i.zosterops見于喜馬拉雅山脈東部至緬甸北部和東部地區(qū)以及中國西藏東南部、云南東南部(鄭光美,2017;Alstr?m,2019);P.i.intermedius見于中國云南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福建西北部(鄭光美,2017)、上海(施宏亮等,2018)、四川(Martens,2010)、廣東北部(鄒發(fā)生,葉冠鋒,2016;宋相金,鄒發(fā)生,2017;劉志發(fā)等,2018)、廣西西南部(周放等,2011)、香港(賈知行,張浩輝,2004)、澳門(澳門民政總署園林綠化部,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2010);P.i.ocularis見于越南中部以南地區(qū)(Robson,2014)。根據(jù)Alstr?m等(2006)的記述,此次發(fā)現(xiàn)地隔南海地理隔離較遠(yuǎn),可與P.i.ocularis相區(qū)別;該鳥眼眶黃色,中央冠紋呈橄欖綠色而非灰色,可與P.i.zosterops相區(qū)別,且頭頂兩側(cè)、枕側(cè)呈橄欖綠色而非灰色,綜合判斷此次發(fā)現(xiàn)為P.i.intermedius的綠冠型。
白沙門公園雖是城市公園,但其位于海南島最北部,與瓊州海峽、雷州半島僅距離20 km,是近年來觀察鳥類遷徙的重要監(jiān)測點(diǎn)。目前對P.i.intermedius的遷徙情況知之甚少,冬季在其繁殖地和距離較遠(yuǎn)的越南、老撾等地曾有記錄(Alstr?m,2019;Alstr?m,私人通信)。
經(jīng)查閱《海南島的鳥獸》(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動物室,中山大學(xué)生物系,1983)、《海南陸棲脊椎動物檢索》(史海濤等,2001)、《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鄭光美,2017)等資料,此次發(fā)現(xiàn)為海南省首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