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丹
(萬年縣六○小學,江西上饒 335500)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針對當前人們閱讀方式變革后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全新閱讀教學,其中最主要的是彌補碎片化閱讀的負面效應。群文閱讀教學是信息社會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閱讀教學實踐,它強調(diào)要在單位時間內(nèi)讀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各種文本,在閱讀時關(guān)注不同文本的共性的東西,以鑒賞的視角揣摩文中的語言風格、分析文章的邏輯結(jié)構(gòu)、比較不同的寫作表現(xiàn)手法,最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梳理融合,拓展與社會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觀察一棵樹,我們會感到時間充沛,從容不迫,但如果觀察對象改成一片樹林,就會感到目不暇接了,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就如我們觀察一棵樹和一片樹林。當然,學生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不可以為學生選取相同類型和不同類型的文章供學生細致入微地閱讀呢?當推薦的文章是不同類型的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尋找共性的東西;當推薦的文章是同一類型的時,則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找尋異性的東西。
目前,群文整合有單元整合課、幾篇課文整合課、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課、其他課程的整合課以及課內(nèi)與課外整合課五種形式,在選擇群文閱讀授課形式時,一定要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閱讀水平,這樣可以保證授課不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選擇授課形式既要與教材相關(guān),又要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點,在內(nèi)容上要有互動。
比如在講授《走近周恩來》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從《一夜的工作》《周恩來外交趣事》《你是這樣的人》等文章構(gòu)建成群文閱讀氛圍,將寫同一人物的不同個性的材料巧妙組合,通過情感引讀串聯(lián)幾個故事,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閱讀中全方位地了解周恩來的處事風格,學習他的人格魅力,同時習得寫人的個性的技能。
通過研究群文閱讀的相關(guān)文獻可知群文閱讀實踐探索大體上可分為五個層級(具體見圖1所示)。
圖1 群文閱讀實施層次示意圖
群文閱讀強調(diào)學生自主閱讀,不主張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立刻幫助解答,而是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尋求答案。教師此時的作用,就是指導小學生自己查資料來解答,也可以通過間接的信息來引導學生尋找答案。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儲備會有階梯式的提升。
群文閱讀的關(guān)鍵在于組文,這也是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成功的保證。成功組文的衡量標準就是小學生是否有強烈的意愿讀教師組的文章,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讀后,能不能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交流的欲望,這兩步達成了,組文就是成功的。
小學生閱讀的興趣點的激發(fā)在于巧妙地利用多種文體素材。因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避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思維的桎梏,防止單一文體在組文中出現(xiàn),組文時要重視不同形式、體裁的同一主題的文章整合。比如,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一文,教師除了讓學生閱讀課文,還可以搜索有關(guān)春天的詩歌《春天的微笑》、張睿演唱的《美麗的春天》等素材,這樣會使《找春天》一文的閱讀教學更豐富,小學生在閱讀時語言認知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多種文體表達的是同一事件,可以避免小學生的審美疲勞和閱讀倦怠。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在群文閱讀中,既要重視學生自主閱讀,又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主導作用發(fā)揮可以恰當?shù)匾詫?、追問、設(shè)問和激將法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閱讀感悟和愉悅體驗,以此來提升群文閱讀的效果。
問題設(shè)計時要求教師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風格和學力水平,要求教師深入研讀課文,找到恰當?shù)奈捏w與教材中的文章組文。尤其是在引導小學生提升群文閱讀效果的問題設(shè)計上,更要求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shù),問題設(shè)計要適合小學生的品味,重在引起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到關(guān)鍵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前文對群文閱讀的界定可知,小學語文開展的群文閱讀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nèi)教師對小學生年齡特征的考慮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多閱讀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文章。這種閱讀教學方式能拓展小學生的閱讀,無論是從速度上,還是從數(shù)量上,都是一次大的突破。小學生在閱讀相關(guān)聯(lián)的文章后能鍛煉其意義構(gòu)建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思維指導下,教師十分重視教材中的課文的閱讀,殊不知信息時代的小學生不比過去的小學生,他們有了強烈的涉獵教材之外的閱讀的沖動,也就是說,教材中的閱讀量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因此,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開展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在閱讀量提高的基礎(chǔ)上,還能拓寬閱讀范圍,全面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要想讓小學生在單位時間里掌握盡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識,就需要鍛煉他們的閱讀速度??焖匍喿x是一種語文素養(yǎng),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和自我養(yǎng)成才能實現(xiàn)的,在實施群文閱讀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不能急功近利。而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一篇500字的精讀課文需要兩個課時,而略讀課文也花兩個課時是不符合當前小學生閱讀實際需求的。
在閱讀教學指導方法上,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強化閱讀指導方法,讓學生掌握瀏覽、略讀和精讀的技巧,同時還要發(fā)揮默讀與朗讀在閱讀中的作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都是集中在一篇課文或是一節(jié)課中,閱讀教學時,大量時間消耗在有感情的朗讀和咬文嚼字的精講精讀上,這是精讀與朗讀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雖然精讀有很多優(yōu)點,但阻礙了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小學生雖然閱讀水平略低,但通過閱讀不同風格和品類的作品,可以鍛煉他們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的能力。在多樣化閱讀實踐中,還能在不同程度上發(fā)展他們的默讀與略讀技能,為學生未來進行深入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