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廠工程中,取水工程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本文結合工程實際案例,介紹了湖泊水源取水工程的主要安全保障因素:取水頭部位置、進水孔口豎向高程、取水頭部和引水管安全防護。該工程在取水工程安全保障方面,創(chuàng)新性地將河湖航運和港口行業(yè)中的相關技術成功運用到市政取水工程中,從2年多的運行情況看,效果較好。同時,也為類似湖泊水源取水頭部安全保護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州市徐莊水廠水源為駱馬湖,取水總設計規(guī)模140萬m3/d,本次取水工程頭部和引水管按140萬m3/d設計建設;取水泵房土建80萬m3/d規(guī)模一次實施,設備按近期規(guī)模40萬m3/d配置;原水輸水管DN1600-DN2000球墨鑄鐵管約2×81km,按遠期80萬m3/d一次實施,近期向2座水廠(徐莊水廠、劉灣水廠)供原水,遠期向4座水廠供原水;原水輸水管道系統(tǒng)設置中途提升泵站一座,規(guī)模70萬m3/d;徐莊水廠總規(guī)模40萬m3/d,總投資約27.1億元。(圖1、圖2)
圖1 徐莊水廠
圖2 駱馬湖取水泵站
駱馬湖為徐州市和宿遷市共有的自然湖泊,湖區(qū)面積徐州占1/3、宿遷占2/3。徐州境內湖區(qū)一般為淺水區(qū),近年來由于采砂嚴重,造成湖底高低不平,高差較大,最大高差約20m,湖區(qū)在采砂塘附近水深較深,一般水深為4m~5m,局部區(qū)域深達20m左右,而且湖區(qū)內有各種船舶航行,如采砂船、運輸船只、打魚船只等(圖3)。因此,就該項目而言,安全保障因素主要包括:取水水質保障:主要涉及到取水頭部位置的合理選擇、進水孔口豎向高程;取水設施的安全保護:取水頭部及引水管的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本文重點介紹取水頭部位置、進水孔口豎向高程以及取水頭部和引水管安全防護設計方案。
(1)取水頭部位置選擇。
對于駱馬湖水源,取水頭部位置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第一,水質好、湖床相對穩(wěn)定、水深足夠;第二,取水頭部位置應屬于徐州市行政管轄范圍;第三,應盡可能距湖岸近;第四,不影響湖區(qū)的主要通航航道。只有滿足上述要求,才能夠達到既能取得湖區(qū)優(yōu)質原水、取水頭部穩(wěn)定安全運行,同時又距湖岸近,引水管相對較短,投資和運行成本低。
據調查,駱馬湖的沂河入湖口、老沂河入湖口、中運河入湖口、駱馬湖北、駱馬湖中、嶂山閘上、駱馬湖南、皂河北共設有8個監(jiān)測站點,沂河入湖口、中運河入湖口、駱馬湖區(qū)北、駱馬湖中和嶂山閘上共5個站點為水質Ⅱ類;其他3個站點為水質Ⅲ類。(圖4)
從水質監(jiān)測資料可以看出,駱馬湖北、駱馬湖中水質最優(yōu),中運河入湖口水質次之。駱馬湖北水質在Ⅱ類-Ⅲ類之間,且屬于徐州市域,原水輸水距離最近,水質好,工程投資最低,是比較合適的取水點。為避開中運河入湖水流對取水點的影響,取水頭部適當向北偏移,河流入湖口水流對湖水水質影響范圍如圖5所示。
由于駱馬湖周邊淺水區(qū)有大面積的圍網養(yǎng)殖,取水頭部還需要向湖心延伸,根據現場查看及對駱馬湖區(qū)初查結果,結合駱馬湖水下地形圖,在新沂窯灣鎮(zhèn)二灣以北308縣道40界碑處向湖內延伸約2.1km。該處湖底高程約9.5m,正常水深約13.8m,且此區(qū)域為采砂深水區(qū),采砂區(qū)基本連片,采砂區(qū)內采砂也已基本完成,湖床穩(wěn)定,水面開闊,面積約4km2范圍內無養(yǎng)殖設施,其水質良好(為Ⅱ類-Ⅲ類),符合飲用水源地要求,取水頭部基本布置在該區(qū)域的中部靠近湖岸,位置適中,能夠取得優(yōu)質湖水,因此,取水頭部設置在此處。(圖6)
(2)進水孔口標高確定。
對于設置在湖泊的取水頭部,其進水孔口的豎向高程確定應考慮在取得優(yōu)質原水的同時,盡可能避免進水孔口前設置的格柵被雜草和水體中的漂浮物堵塞,減少藻類進入和較大風浪對取水的不利影響,以及考慮湖床多年泥沙淤積等因素。
圖3 取水頭湖區(qū)情況
圖4 水質監(jiān)測點分布圖
圖5 河流入湖口水流水質影響分布圖
圖6 取水頭部位置圖
一般情況下,湖泊或水庫水體水質從豎向分布來看,表層可能有漂浮物,會季節(jié)性出現藻類,水質不是最優(yōu)。一般來講,中上層水質不僅最優(yōu),且漂浮物、藻類很少;此外還應考慮湖泊水面寬闊,較大風浪對取水的不利影響,也宜將進水孔布置在枯水位風浪影響較小的水面下,因此,進水孔口應布置在中上層較為合適。駱馬湖設計洪水位25.79m、常水位22.79m、枯水位20.29m。據此,設計進水孔上緣按低于枯水位1.2m左右考慮,取19.00m,孔口高度取2m,則進水孔口下邊緣高程為17.00m。從現狀水深來看,駱馬湖常水位為22.79m,枯水位20.29 m,湖底高程9.5m,進水孔口位于17.00m~19.00m,既可以取到中上層的最優(yōu)湖水,又避免了表層漂浮物、季節(jié)性出現的藻類以及風浪對取水的影響。因此,本工程進水孔上下緣高程確定為19.00m和17.00m。(圖7)
(3)取水頭部及引水管安全防護設施。
除國家規(guī)定設置的取水頭部水源保護區(qū)外,考慮到駱馬湖湖區(qū)常有很多打漁船、采砂船等,為避免這些船舶航行、拋錨、走錨以及人為濫采湖砂等對取水頭部、引水管安全造成影響,所以在取水頭部和引水管周圍設立安全保護區(qū)。(圖8)
在保護區(qū)邊界設置保護設施,該保護設施由抬纜浮筒和浮鼓組成,抬纜浮筒之間及抬纜浮筒與浮鼓之間通過錨鏈連接,并通過抬纜浮筒和浮鼓將取水頭部和自流引水管包圍,形成保護圈。浮鼓和抬纜浮筒顏色一般采用較為醒目的黃色,且在抬纜浮貼反光漆和在浮鼓安裝航標燈,夜間可提醒過往船舶與保護設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航行。(圖9)
此外,在保護樁上還設置語音提醒、警示、警告廣播和視頻監(jiān)控探頭。若發(fā)現船只靠近保護區(qū),可及時廣播提醒、警示和警告,當發(fā)生意外事故時,視頻監(jiān)控可回放事故過程,為事故追責和處理提供法律依據。
圖7 取水頭進水窗口豎向布置
圖8 取水頭部及引水管安全防護設施布置
圖9 取水頭部及引水管安全防護設施
(1)該水廠于2016年9月建成投入運行至今,總體運行正常、安全,原水水質及出廠水水質各項指標優(yōu)良。該工程能夠正常安全運行,取水工程安全保障技術措施的合理設計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在工程設計中,通常非常重視取水頭部位置、進水孔口豎向高程,但往往忽略取水頭部和引水管在運營期的安全防護措施。該工程在這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將河湖航運和港口行業(yè)中的相關技術成功運用到市政取水工程設計中,方便運行管理。從2年多的運行情況看,效果較好,同時也為類似湖泊水源取水頭部安全保護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3)建議對于湖泊水源取水,取水頭部位置選擇和進水孔口高程設計宜遵循“水質優(yōu)先,遠近適宜,高低適中,保障有效,加強管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