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惲
二十多年前,光福石嶁萬峰臺,是一片碎石場,現(xiàn)場一無可觀,卻頗可望遠,從樹隙間望出去,是煙波浩渺的太湖。這次登臨,卻使我知道了萬峰和尚其人,一個元代末年的和尚,在這里留下了遺跡:萬峰臺。知道萬峰和尚其人,就想連帶知道一點其事。
萬峰和尚(1303—1381),元代禪僧,屬臨濟宗。他是溫州樂清人,俗姓金,名時蔚,母鄭氏,傳說他在襁褓中,見僧人輒微笑合掌,頗有佛緣。
元末,拜名僧千巖為師,起號萬峰。幾年后,佛學小成,欲云游天下,拜辭師父,千巖把萬峰叫到面前,囑咐說:“汝逢汝名即住?!边@是一句很明晰的話,卻也是一句禪語,很難參透。碰到自己的名字就留下來,在哪里能碰到?東南西北,從那個方位走?怎樣才算自己的名字:時蔚?時?蔚?看來得靠自己頓悟,里面似乎有著某種宿命。
萬峰揣著這種不確定性開始走南闖北,托缽云游,然而,一路上風餐露宿,自己的名該以怎樣的方式遇合地名而停留下來呢?也許他內(nèi)心并不喜歡突然的終結,而是喜歡一直這么流浪?也許他早就想要留住,在屬于他的地方開創(chuàng)他的事業(yè)?
終于來到了蘇州,又沿著太湖一線,來到了光福。那天,他向當?shù)厝藛栍崳矍斑@山叫什么山?鄧尉山。萬峰忽然一個激靈,這莫非就是千巖老師傅那句禪語的指向?鄧尉,等待時蔚?時蔚,起碼有一個字是應驗的,萬峰并不識字,聽話聽音,萬峰想這里應該是師父的指向,也是自己的宿命。也許他太想留下來了,滿臉風霜,萬峰有些倦了,去水泉邊洗把臉,照見了自己的憔悴,他決定到山上去看看。
萬峰和尚在鄧尉山前后走了幾遍,來到東麓,這里是鄧尉的支脈,因為埋葬著東漢郁泰玄的遺骸,所有又稱玄墓山。萬峰尋脈望氣,覺得這里龍騰鳳舞,山水清嘉,阿彌陀佛,佛祖會喜歡的,他對著山谷喊道:玄墓要建造一座大蘭若。山風呼嘯,袈裟鼓起來,略有寒意,萬峰發(fā)了如此大愿,把自己也嚇得有點震驚,能成嗎?怎么做?
他留了下來,經(jīng)過幾年的不懈奔走,圍聚了一批徒眾,終于感動了蘇州的信徒,玄墓的寺廟建造起來了,他也老了。據(jù)明朝《庚巳編》說:“初未嘗識字,既超悟禪乘,遂能作書,偈語皆可誦。雖僧服而不去須發(fā),自為贊,有‘束發(fā)辨頭陀,留須表丈夫’之句。”
歲月荏苒,在鄧尉山的萬峰和尚也老了,還有支氣管哮喘(痰氣)。萬峰和尚對徒弟說:“幫我到蘇州城里請個郎中。城里的郎中沈以潛,我和他有緣,吃他的藥一定會好。不過,他近來在京城里(南京),算起來今天晚上會回來了,你快去請他?!蓖降茏衩?,到沈宅一問,卻說不在,還在京城未回。徒弟想,師父病得有些糊涂吧,應該算錯了。既然不在,不如回去覆命。萬峰和尚聽了很生氣,叫徒弟再去,不把沈郎中請來,就不要回來了。徒弟撅著嘴,只得再去。到城里沈宅,天已黑了。沈家仍回復主人尚在京城。徒弟兩頭受氣,沒有法子,只得暫且睡在沈家屋檐下,決心等到沈郎中回來再說。這夜二鼓時分,一頂轎子從遠處過來,果然是沈以潛郎中星夜回蘇。宿在門口的小沙彌看到后大喜過望,馬上堅請沈以潛即刻到鄧尉山為萬峰和尚出診。沈以潛聽說萬峰和尚算準他今天會回蘇,相當驚訝,誰是得道高僧?這就是啊。
沈以潛請小沙彌進了家,細細問了萬峰和尚的病情,約好明早即行。次日一早,沈以潛隨同小沙彌往光福而去。萬峰和尚服了沈郎中開的藥,果然痊愈了。
萬峰和尚謝了沈以潛,據(jù)《庚巳編》說:“荷君治疾,無以為報,有地于此,請奉以為尊夫人壽域?!痹瓉?,萬峰和尚精于風水,他看到玄墓山脈是三龍三鳳,勝絕天下,尤其是附近的竺山之后,有一佳穴。如果葬在此處,六十年后,家當大發(fā)。萬峰和尚就把這處地點指給沈以潛看,說現(xiàn)在可以先給您妻子做個壽域放著。沈以潛很相信萬峰和尚的說法,但另有心思:自己的妻子還年輕健在,等到去世不知還有多少年呢,死后再葬于此,那么,還要六十年一個甲子,家里才能發(fā)科。這也未免太長,自己可能看不到這一天了。不如把自己已逝的母親遷葬到這里,那么,豈不是可以提早看到自己的家族興旺發(fā)達?思考停當,沈以潛辭了萬峰和尚,趕到蘇城家里。
沈以潛果然遷葬了自己亡故的母親到竺山萬峰和尚指定的穴地,果然,成化年間,沈以潛的孫輩富甲一方,其中三個孫輩(布政、杰諭、德燾)科第連甲,門戶赫奕。距離其母遷葬竺山,恰好六十年。
洪武辛酉,朱元璋經(jīng)別人舉薦,知道了萬峰和尚的名字,派欽差征召萬峰入京。這種事,弄得好名利雙收,天下聞名;弄得不好,則身敗名裂,貽羞萬年。但皇帝的命令,是無法拒絕的,即使身染重疴,也必須準時前行。
欽差到蘇七日之前,萬峰已經(jīng)前知,何去何從,對于萬峰和尚,成了一個生死抉擇。是的,只有死亡,才能對抗紅塵中最大的權力者皇帝。萬峰對這位殺人如麻的皇帝毫無好感,對他的弟子無念說:“我和當今皇帝無緣,你代我去應召,我得告別塵世,升西而去,是時候了?!比f峰和尚沐浴打坐,對徒眾說:我即將涅槃,到時候,你們先不要焚化我的肉身,滿十三天后,“以瓦缸覆尸而葬”,說完,閉目怛化,升西而去。奇怪的是,下葬那天,萬峰和尚肢體猶溫,宛若酣夢。
欽差到達圣恩寺,宣召萬峰入京,前來接旨的卻是萬峰和尚的弟子無念。原來萬峰七天前已經(jīng)死亡,而朱元璋下旨征召的那天,萬峰正好掐斷了自己的生命,離世而去。
人確實是死了,不能復生,雖然肢體尚溫。欽差總覺得事情太巧,仿佛做夢。他堅持要看萬峰下葬,于是在眾僧的梵唄聲中,按照萬峰的囑咐,抬著瓦缸和其中的萬峰遺蛻葬在了寺廟的后邊。欽差目見了萬峰的歸結,還要帶走無念,做個見證,好去向雄猜的皇上朱元璋覆命。
伴君如伴虎,不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萬峰和尚先走一步,紅塵滾滾,拋落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