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韋 江
千年前,韓愈曾嗟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為恥于相師的世態(tài)而憂心。如今,透過“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億人,專任教師1626.89 萬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感受到“尊師重道”乃大勢所趨。何為師?韓愈有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的人。不同的老師應(yīng)該都懷有這樣一個相同的理念,而實現(xiàn)這樣一個相同理念的方式可能因人而異。前段時間,四川省廣元中學的一位老師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走紅。這位名叫向波的化學老師,以他“萬物皆化學”的教學理念,將化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哪位老師的教學方式令你印象深刻?你理想中“傳道”的師者又是一副怎樣的面孔?請同學們依據(jù)自己的切身體會或經(jīng)歷,談?wù)勀銓煹赖目捶?,或者講講與之相關(guān)的故事。
層層山巒中,在蜿蜒的小路上行走著一群懷揣夢想、逐夢遠方的山區(qū)小孩,而在山腳的窄窄田埂上佇立著一位飽經(jīng)風霜、靜靜守望的鄉(xiāng)村教師。四時輪轉(zhuǎn),物是人非,學生一撥撥離開,你卻依然在那兒。遙想當年,其道大光,你卻甘愿留在大山,守望這片播種希望的土地。你,不求功名,不要回報,于無聲處守初心。魯迅曾說:“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蹦闶强旎畹模阌眯难樟梁⒆映砷L的路。螢火雖小,也足以照亮一方夜空。
(江西省臨川二中實驗學校 李嵐奇)
沐浴著晨光,倚靠著書桌,一位神情專注的中年人正手握刻刀,細心地在印石上篆刻。他是西華師范大學的班主任高然老師,因畢業(yè)季臨近,他準備為200多名學生篆刻印章。早晨、午休、夜間,他幾乎把所有閑暇時間都用來篆刻。手起刀落間,刻下的是于茫茫人海中相遇的緣分;深淺紋路里,埋藏的是幾年相伴、永世不忘的師生情。這一枚枚充滿溫情的印章便承載著這位高校老師所保有的師道精神,而其中飽含的師生情誼也將逾越時間的鴻溝,永遠印刻在學生心中。
(江西省南康中學 肖雅文)
“所以師者,因材授業(yè),鼓之勵之,以至成業(yè),是為授業(yè)。”然而在“生多師少”的現(xiàn)代化教育大背景之下,在填鴨式教育的激流之中,有些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僅是書本知識,情感趨于淡漠。我渴望接受一種有“溫度”的教育,期待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他眼里那束光幫我驅(qū)除陰霾,讓我不再浮躁,讓我堅定信念,更讓我振奮精神。理想中的老師便應(yīng)當散發(fā)這樣一束光芒,這光芒里不僅融入了豐富的學識,還應(yīng)當包含溫情與責任,可以治愈傷口,解開心結(jié),使帶刺的甲殼得以柔軟,使沉寂的熱血再次澎湃。
(江西省南康中學 王 越)
春風化雨,師者化人。老師將桃李春風送進我們的精神家園,用無聲的細雨悄然滋潤我們的心田。學者必有師,在任重道遠的求學路上,老師對我們的意義不言而喻。講堂里,老師用極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豐富的學科知識幫我們答疑解惑。講堂外,老師循循善誘地教我們用讀書所得去生活,教我們背負起成長的重量。書中說道:“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睅煹赖膫鲹P不僅需要“傳道”的師者以熱忱的心修己安人,更需要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程門立雪的勁頭求學。只有這樣,從師好學的美好社會風尚才能延續(xù)。
(江西省鄱陽中學 計蘇芳)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正是這種“從游”關(guān)系,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美妙的引導和互動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汲取更多的知識,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調(diào)整狀態(tài)。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在這種良性的循環(huán)過程中,教育不僅傳遞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還能潤澤我們的生命與精神。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教學,說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遞交?!?/p>
(江西省鄱陽中學 胡鈺萍)
我想我終于讀懂了你。印象中,你不常用電子白板,經(jīng)常拿起粉筆寫著詳細的解題過程,列出一串串數(shù)學公式。粉筆不斷地敲打著黑板,有節(jié)奏地跳動,射入教室的陽光中浮動著揚塵。我不解,明明可以用投影儀呈現(xiàn)解題步驟,為什么你還要寫出來呢?后來,我才懂你的苦心。你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記住復雜的公式,也試圖在漸進的解題過程中拓展我們的思維。堅持用粉筆書寫是你的執(zhí)著,執(zhí)著的背后是你教書育人的擔當。
(安徽省歙縣第二中學 呂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