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琳
朋友,你聽說過槐扒提水工程嗎!這項河南省的重點工程就是以“槐扒”這個村名來命名的!
朋友,作為年齡相仿的同齡人,你可能對“槐扒”這個村名還很陌生吧?那可是黃河入澠池的第一村——我可愛的家鄉(xiāng)呀!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槐扒村沿河而建,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
黃河水洶涌咆哮,從經(jīng)陜州區(qū)流入澠池的槐朳村后,有一段長約二百米、寬達百米的河道,波平如鏡、水深無浪,很適合渡船往來。聽爺爺講,古時候,這里就曾是一個十分繁忙的渡口,號稱槐陽渡。如今,在黃河對岸平陸縣曹川鄉(xiāng)西河頭村的絕壁上,還保留著一道道拉纖留下的深深的凹槽。凹槽上方,有一塊二尺見方的清朝道光年間重修棧道的摩崖石刻。那一道道凹槽和一行行文字,向世人無聲地講述著槐扒村曾經(jīng)的河運盛況和繁榮景象!
槐扒村因河而興,是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美麗鄉(xiāng)村!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槐扒村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在這里建成了槐扒黃河提水工程,用來向嚴重缺水的澠池和義馬兩座城市供水。提水工程配套完善,管理大樓、泵水站、明渠暗道、蓄水池等設施一應俱全。開閘提水時,機器聲轟鳴不斷,鮮凈清澈的黃河水沿著提水管道奔涌而上,相互碰撞的水花四射飛濺,爭相流入山前的西段村水庫,解決了自古以來就困擾著澠池和義馬居民的用水問題。
近年來,槐扒村又因山借勢、筑壩攔水,在距黃河3公里遠的玉門溝建成了一個小型提水工程。三級管道直通高山,八個蓄水池就像八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槐扒大地上。池中流水潺潺,既可澆果樹又可灌農(nóng)田;新開梯田,彎曲平展,花木成林,果實成串;新修道路曲折蜿蜒,運輸、放牧可達山巔,十分方便。居住在上半山的村民們翹首以盼的人畜缺水問題終于得到了徹底解決!
即將修成的曹槐柏油公路繞山盤旋,寬闊平坦,直達黃河岸邊。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柏油公路如彩練、玉帶,系于山腰之間。還有新建的綿羊養(yǎng)殖場,設施完善,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羊群在山坡悠閑地吃草、穿行,就像是雪團在叢林中滾動一般,給槐扒村的靚麗美景又增添了迷人的畫面!
槐扒村沿河而建,因河而興!與河結緣,前途光明!
槐扒村既古老,又年輕!既厚重,又現(xiàn)代!
??!槐扒!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
??!槐扒!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美麗鄉(xiāng)村!
啊!槐扒!我可愛的家鄉(xiāng),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