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信息化時代,網絡全覆蓋、人手一機、手機閱讀等特征成為新常態(tài),信息技術也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改造著各行各業(yè)。新時代,教育行業(yè)也要主動作為,順應變革?!督逃?018年工作要點》指出:“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變軌超車工程,推進高等學校課堂革命。”2017年9月,教育部陳寶生部長也指出:“要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思想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弊鳛榻逃膶嵤┱?,必須勇于打破固有教學模式,基于學生特點,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tǒng)課堂。藍墨云班課是信息技術改造教育行業(yè)的大背景下誕生的,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移動端和Web端開發(fā)的一款教學輔助工具,該工具被教師廣泛運用。筆者運用藍墨云班課對所從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混合式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深度融合、優(yōu)勢互補[1],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啟發(fā)、組織、評價等主導作用,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fā)布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及時有效溝通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運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構建了“三課融通,雙線互融”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1),該模式通過師生的持續(xù)交流與互動,成功打通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壁壘,有效連接了線上和線下,實現了信息的即時送達和反饋,有效監(jiān)督了學習進程和效果,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三課融通、雙線互融”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1。
2016年9月以來,筆者運用藍墨云班課先后對所從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農產品質量認證”“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等課程進行了改造,創(chuàng)建了班課7個,發(fā)布了教學資源78條,開展各種教學活動137次?,F以“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因果圖分析”任務為例,介紹基于藍墨云班課進行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過程。
基于藍墨云班課APP進行混合式教學案例見表1。
該任務的實施過程中,運用了藍墨云班課平臺的資源上傳、簽到、任務發(fā)布、趣味提問、頭腦風暴、小組活動、測試、作業(yè)發(fā)布、作業(yè)點評、智能分析等功能。這些功能的組合運用,提升了教學效率,打破了時空界限,擴大了教學容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師生互動頻率,拓展了教學深度,營造了團結互助的氛圍;實現了教學數據的智能分析,降低了教學的工作量,減輕了教學負擔。
圖1 “三課融通、雙線互融”混合式教學模式
表1 基于藍墨云班課APP進行混合式教學案例
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效果評價僅僅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比較單一,點名、課堂紀律、期末成績是學生成績和教學效果評定的“老三樣”。完整的教學效果評價提供的信息應該能夠及時提醒教師修訂完善教學方案,更好地實施教學,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2],僅僅依靠“老三樣”顯然不能實現這一目的。為此,筆者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構建了“師生互評,全程多維”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模式,通過師生雙向互評,把評價活動貫穿教學全過程,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效果、平時學習行為、最終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藍墨云班課的投票/問卷功能可以在不記名的情況下完成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導出匯總數據”功能,可以智能匯總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參與的視頻學習、非視頻學習、簽到、課堂表現、日常測試、討論答疑、頭腦風暴、投票問卷等活動的次數和評分,還可以通過設置各項活動的加權系數,輕松實習對學生平時學習行為、單元學習效果等多維全過程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更加客觀公正。
運用藍墨云班課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既充分發(fā)揮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便于教師組織、監(jiān)控教學過程,讓師生充分進行情感交流,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即時性、互聯(lián)互通等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的物理界限,有校串聯(lián)了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即時交互、互評互比、小競賽、小活動等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手機這個學生課堂上的玩物變成學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