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秀蘭
易色是一種修辭手法,指的是因表達的需要,臨時改變詞語的感情色彩或語體色彩,使文章更加熠熠生輝。
感情色彩,指詞義中所反映出的情感傾向、態(tài)度、評價等內(nèi)容,一般分為褒義、貶義和中性三種。褒義詞是指含有表揚、喜愛、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詞語,貶義詞是指含有貶斥、厭惡、否定、鄙視等感情的詞語,其他則為中性詞。改變詞語的感情色彩,主要分褒詞貶用和貶詞褒用兩種。
褒詞貶用,就是把褒義詞用作貶義詞。如:“(清國留學(xué)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魯迅《藤野先生》)“標致”指相貌俏麗、姿態(tài)優(yōu)雅,是個褒義詞,魯迅先生在此用來形容清國留學(xué)生不求上進、只圖玩樂的行為,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
貶詞褒用,就是把貶義詞用作褒義詞。如:“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保ㄎ何 段业睦蠋煛罚敖苹敝附圃p刁鉆,是貶義詞,這里借用來表現(xiàn)孩子在老師面前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使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語體色彩指詞義中所反映出的詞的語體傾向、特征等,一般情況下分為口語和書面語兩大類語體。
可以將書面語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造成不和諧以收到幽默效果。如:“沙漠向人類進攻有兩種方式: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zhàn)’,一種可以稱為‘陣地戰(zhàn)’?!保每蓸E《向沙漠進軍》)“游擊戰(zhàn)”和“陣地戰(zhàn)”本是軍事術(shù)語,用在這里可形象地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和進攻方式。
也可以將口語用在書面語體中,于亦莊亦諧中閃現(xiàn)文章的靈動。如:“至于張大哥呢,長長的臉,并不驢臉瓜搭,笑意常把臉往扁處縱上些?!保ɡ仙帷峨x婚》)“驢臉瓜搭”是老北京方言,指“臉長而板著,顯出不高興的樣子”,老舍先生在小說里插入這個詞,使得小說更接近大眾,有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