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娟(江蘇海門市三和初級中學)
留守兒童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中的一大難題,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多子女留守家庭不斷增加,留守兒童問題越發(fā)突出,作為初中班主任,需要從建立學生檔案開始,走進學生內心世界,送關愛、送溫暖,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愛,學會與他人溝通。
班主任通過學生填寫調查問卷或走訪等方式,在班級內部建立一份較為完備的班級學生檔案,在這份檔案里面,需要明確以下信息: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愛好、特長等;家庭人口和家庭關系、家庭經濟狀況及其父母的年齡、姓名、工作單位、聯(lián)系電話等。并且每隔幾個月重新展開調查,對學生檔案實行動態(tài)更新。只有不斷實時更新,班主任才能更確切地了解學生狀態(tài),進行下一步的指導與教育。為了照顧到部分學生的敏感心理,學生檔案應當是私密而不公開的,這份記錄詳細的檔案也應由班主任老師細心保管。班主任應當根據(jù)學生檔案,有針對性地制定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尤其是針對多子女留守家庭,更應當給予關注和了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學習生活心態(tài)。
之所以有那么多留守家庭的學生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其根源在于父母愛的缺失。而班主任作為班級中一個特殊的角色,既是老師,又是“父母”一樣的人物,在父母關心不到的角落,給予學生幫助與關懷。只有學生信任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才會放下戒備,向班主任訴說心里話,表達自己的情感。面對這樣敏感而缺愛的孩子,班主任不能像要求其他學生一樣嚴格要求他們,否則會將師生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甚至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相班主任如果以情來育人,用溫暖的言語呵護學生的心靈,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得以疏解。即便是這部分學生違反了班級紀律,班主任也不要用嚴厲的方式對其處罰教育,而是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可班級紀律,從內心承認自己是違反了班規(guī)校紀的。同時,班主任也要循序漸進誘導學生,犯錯誤不可怕,改正了就好,一而再再而三故意犯錯是不正確的。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給予學生父母一般的呵護與關懷,很多留守學生的叛逆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班主任需要幫助他們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辛苦與良苦用心。
班主任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有的班主任喜歡擺架子,做出一副長輩的樣子,反而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感,碰觸到多子女留守家庭中的學生敏感的心靈。若班主任與學生成為朋友,則會產生較強的互動性,師生之間共同做游戲,在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中,班主任主動參與進來,也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慰藉。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位外向的學生突然悶悶不樂,于是上前耐心安慰,了解學生心情不佳的原因,并給予耐心的指導。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留守家庭中,學生往往聽話懂事,這種懂事多體現(xiàn)在做家務上。父母離家,祖父母年紀大,在多子女家庭中,甚至弟弟妹妹年幼需要照顧,因此,家務活自然而然落在了初中留守學生身上。盡管初中生的課業(yè)負擔相對要重一點,但是學生往往是在做完飯、喂豬喂牛等一系列家務活做完之后才投入到學習中,部分學生在長期的生活壓力下,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一路下滑,于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開始逃學。這些留守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與父母在外照顧不周是分不開的。為此,班主任需要在多子女留守家庭中搭建溝通平臺,教會學生傳達思念。
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基本達到完整寫信的程度,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信中可以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可以訴說自己的心里話,可以絮叨一些生活瑣事,可以講講和弟弟妹妹之間的趣事等??傊?,班主任有責任讓學生明白,無論寫什么內容,這封信對于父母來說都是一輩子珍藏的東西。在寫完信后,班主任指導學生親自密封和信封,可以在周末不上課的一個下午,師生共同攜帶這些信,結伴走到鎮(zhèn)上可以寄信的地方,將這些信順利寄出去。師生在路上可以聊聊給父母寫了什么,學生是如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等,在溝通與交流中,打開學生的話匣子。
農村多子女留守家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初中班主任在其中發(fā)揮關鍵性作用,更多地關愛學生的心理需求,給予他們所需要的缺失的愛,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秉持清醒的認知,把握初中教育的方法和規(guī)律,關注留守學生的身心健康,為農村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