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幼兒園 索 榮
在圖書交換親子活動中,禾禾小朋友很早就交換成功一本書,其他小朋友羨慕不已。他起初很開心,可不一會兒便坐在自己的圖書小鋪前一動不動,眼里流著淚水——我便走上前去想弄個明白??僧斘曳磸驮儐査桓吲d的原因時,他卻一言不發(fā)。
我悄悄地問禾禾爸爸,他爸爸告訴我,他剛剛交換到一本自己并不喜歡的書,所以現(xiàn)在不開心。我終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便小聲地湊到禾禾耳邊對他說:“沒關系,雖然你不喜歡這本書,或許別人會喜歡呢?你可以將這本書交換給喜歡它的人!”
他看了看我,想了想便停止哭泣,過了一會,他又投入到熱鬧的換書活動中去了!
該幼兒在圖書交換活動開始時,處于一種盲目交換的狀態(tài),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想要交換到什么書,只是在享受與其他幼兒交換圖書的樂趣,沒有自己的選擇性,這就導致了上述故事的發(fā)生。
但是,在交換到自己不喜歡的書時禾禾很傷心,無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也不想向他人尋求幫助,只是一味地生悶氣,因此,傷心的情緒就一直伴隨著他。在此期間,他爸爸也嘗試開導過他,但他沒有接受爸爸的引導。過去了很長時間,他才聽從了我的建議,將自己不喜歡的圖書交換給喜歡它的人。這時,他才逐漸走出悲傷的情緒和外界環(huán)境溝通起來。當小朋友們來光顧他的圖書小鋪時,他極力推銷自己的圖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喜歡的圖書終于被交換出去了,而且還交換到了好幾本他自己喜歡的書,看著他開心地向其他幼兒炫耀時,我也激動不已。
首先,教師在活動開展前對幼兒的引導不夠到位,部分幼兒沒有明白交換圖書的前提是雙方都喜歡對方的圖書。除此之外,幼兒在交換圖書時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的換書計劃,自己想要換到哪本書,由于目標不明確所以才會換到自己不喜歡的書。
其次,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驗,也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因而情緒和情感是以態(tài)度體驗的方式為主體所感受和以表情動作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而我們作為教師,要準許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幫助孩子說出他內在正在發(fā)生的情緒,用愛陪伴孩子,慰藉孩子,讓孩子從情緒狀態(tài)中走出來。禾禾因為換到自己不喜歡的書而傷心難過,而且這種情緒持續(xù)時間較長,所以我們應對他的這種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并為幼兒提供相應的解決策略,這是幫助幼兒情緒情感學習的一個重要機會。
我們在疏導禾禾的悲傷情緒時,首先要表現(xiàn)出對他悲傷情緒的同感,理解他出現(xiàn)這種情緒的原因,不單聆聽他說話的內容,也要聆聽他內心的感受,不要只顧追問事情始末或真實性,而是先要回應孩子的看法及需要,以及他對事情的分析,先表示了解接納,然后再進行引導。禾禾不太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我們可以讓他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為滿足他自己合理的需要積極行動。
我們究竟要怎樣幫助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呢?幫助幼兒體會自己的情緒情感,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如“老師看見你在掉眼淚,能告訴老師,你現(xiàn)在的心情嗎?”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當禾禾默不作聲時,我們可以運用以下方法:當你(傷心哭泣時)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知道你交換到了一本不喜歡的書,所以很難過、生氣),我心里希望的是(你可以想想辦法去解決這件事情,比如將這本書交換給喜歡它的人)——引導幼兒坦然面對情緒并能自我調整,滋生出自我支持的力量。當然,這就需要父母、老師及整個社會對幼兒長期一致的關愛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