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蘭溪市梅江鎮(zhèn)墩頭中心小學 王 科
新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yǎng)是被提及到的新教育名詞。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實踐語文教學活動是所有教師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故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設之時,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了解到學生不同的特點,采用對應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借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使學生能根據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還能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要重視教學效果的提升方法探尋。
核心素養(yǎng)是從人的修養(yǎng)角度考慮的問題。廣義上素養(yǎng)是關于人的道德品質和言談舉止等能力,但從實際角度考慮素養(yǎng)與知識、能力、態(tài)度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要是指人的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在強調人反省和思考的過程中,通過知識學習,知識深化,知識認知,讓人將原有的知識內化,最終使人的整體素養(yǎng)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設期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是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學習語文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在知識深化中理解文字背后的內涵,從而讓學生的學識修養(yǎng)和情趣得到發(fā)展。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獲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讓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得到深化,讓學生能通過文字學習對語文有新的認知,教師教學活動期間可以給學生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內容,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情感,對文字有新的認知。如,教師在教學生識字的時候,不僅要從寫字能力上訓練學生,也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字修養(yǎng),學生就能在提升自己愛國主義情懷的前提下,保有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阡粢苍f:“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fā)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庇纱丝梢姡Z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chuàng)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六年級下期的《空城計》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故事性很強的文章時,我就采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通過表演與實地操作,學生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感受到了老太婆的兇狠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得無厭。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情懷。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先要讓學生熱愛課堂語文教學活動,當學生對文字有熱愛以后,才能緊扣人文學習因素,鍛煉自己的文學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博大和精深,由于中華文化所要承擔的不僅是悠久的歷史文化,更要體現出廣博的文化風貌,也要在豐裕的人性美中,讓學生能切實感受到文字之美,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只有學生對語言文字有熱愛之情,才能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
入選到人教版的小學語言每一篇都是佳作,其中語言的使用十分精妙,意境的營造十分奇妙,思想的呈現也異常深遠。如,我們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內容時,先要了解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景物描寫文章,文章中的語言詞句優(yōu)美,且能在生動和形象的語言運用中描寫出西沙的風景,在地產豐富的西沙景觀敘述中,能讓人看到我國祖國大好的山河。教學活動期間,教師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要緊緊抓住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性要素,讓學生借助于品味詞匯、聯想不斷地提升文字興趣,使學生能感受到作者精妙的語言使用能力,并加以模仿和運用,最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借助于閱讀開展,閱讀課程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閱讀活動期間,不僅要讓學生具有遣詞造句的能力,也要能感受到具體的文字使用方法和文章的內涵體現,通過給學生滲透閱讀策略,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新的突破,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能積累語言,習得能力。
借助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十分必要,小學時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包含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語言知識豐富、語文能力強、人文素養(yǎng)高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使用教材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通過課堂教學中導入新課內容,讓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和精彩,使用精煉的教學總結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也讓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始終,從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如,教學時學習《小英雄雨來》的時候,教師為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著精準的了解,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引入新課內容,通過聲情并茂的情感激發(fā),讓學生能通過視頻直觀地看到“小英雄雨來”的故事,這樣能馬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強大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能讓學生對課文有深刻的認知和探尋興趣。然后,教師借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內容的方式,讓學生分析作品中的語文知識、人文知識,鼓勵學生大膽的分析,積極的質疑,通過多層面、多角度的探尋,能深度的剖析文章內容,讓其中的意蘊得以深化?;诖耍瑢W生的情感、意義和技巧等都能得到提升,能間接的鍛煉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本身便具有很多特征,譬如人文性、時代性等等。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與時俱進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要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和要求,要掌握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因材施教,用最好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
譬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作為基礎,為學生構建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條件,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更加自主、更加認真。教師可以加強情感的融入,使學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端正學習態(tài)度。通過大量的交流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個人情感,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基礎。同時也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學生的團體意識,使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意識深入人心。通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營造更多的自由學習機會,使課堂變得更加開放,使更多的知識和文化能夠進入課堂,從而充實教材內容,使教材中的知識點變得更加豐滿和易于理解。
學生核心素質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點,只有將核心素質提升上去,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不斷地使自身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要求。但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合理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引導和幫助。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中可以依托于以上所述的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特性,這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相重合。
因此,可以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特性進行課堂教學。譬如在學習《泊船瓜洲》時,教師可以通過思鄉(xiāng)情境的構建讓學生體會使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讓學生聯系自身感受其中意境。情感的融入有利于學生對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改革是學生語文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此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其中語文教材的應用能起到擔負中華文化的重要責任,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之時,學生的品質十分重要,所以要通過知識讓學生的素養(yǎng)和品質得到強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指引者的時候,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用性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能在學習中不斷地強化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能力,循序漸進中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