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思
(溫州市龍灣區(qū)第一小學,浙江 溫州 325024)
“23-17”這道題,學生常見的錯誤答案是14。訪談后發(fā)現學生是這么算的:先算7-3=4,再算20-10=10,最后10+4=14。這位學生正是20 以內退位減法計算方法沒有掌握好,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①字跡潦草。個別學生不注意字跡端正,長此以往,逐漸形成了數字寫得不規(guī)范的不良習慣,如把“4”寫得像“6”,甚至連自己都認不出來。
②審題不仔細。有的學生審題速度過快,提筆就算,匆匆忙忙完成題目。如把除法算式“45+4”看成“54+4”,數字錯了,算式結果自然也就錯了。
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庭滿足了孩子物質方面的需要,卻忽略了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有的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一遇到不會的地方,常常會放棄努力。
根據實際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翻閱《數學課程標準》,發(fā)現課程標準已給出指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計算,有助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體驗計算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顯然,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瓜熟蒂落、步步推進的過程。因此,筆者本著教學大綱的精神,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以“情境—鞏固—活動”為抓手,層層遞進,提出以下幾點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學生理解算理是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多渠道地讓學生理解算理,有序地說出口算步驟,內化為自己的計算方法,確保思考過程的清晰。
(1)動手操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動手操作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也更符合低段學生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年齡特點。比如,教學“8+5”的時候,在學生獨立擺一擺的基礎上,教師再擺給全班同學看,邊擺邊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這樣把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算理。
(2)引導分析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適時的趣味引導能起到助推的作用。在教學“9加幾”的時候,“9+4”該怎么計算呢?有學生提出:有9盒酸奶,先放進去1盒湊成10盒,4盒放進去1盒還剩3盒,10加3等于13,一共有13盒酸奶。這時候,老師馬上接著說:像這樣把9先湊成10,再進行計算,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通過這樣的類比分析,老師引導,學生更容易理解算理。
(3)直觀演示
在教學“8、7、6 加幾”的時候,8+5 該怎么計算呢?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后,緊接著PPT 動態(tài)演示:8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先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小棒,2根小棒和8 根小棒合成一捆,5 根小棒還剩下3 根小棒。1捆和3根合起來就是13根。8加上2等于10,10再加上3 等于13。電腦直觀演示呈現出整個計算過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學生清楚理解“湊十法”,夯實算理。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訓練,但要適度,不能依賴機械的重復操作,要注意訓練的額實效性。教師應把握技能形成的階段性,根據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分層次地落實?!笨梢?,練習不僅要適度,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練習。
(1)課內練
教師在課堂內可以設計“開火車”“奪紅旗”“摘蘋果”“闖關”等形式,不僅讓口算趣味起來,牢牢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不僅可以使用視算訓練,還可以采用聽算訓練的形式,同桌互相出題和師生互動。比如,每周選取2節(jié)課,利用3~5分鐘的課前時間進行練習(老師報算式,學生口頭回答結果),持之以恒,有效提高學生口算水平。
練習的內容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的發(fā)展。也就是說,練習還有層次性,練習題的編排要仔細推敲。例如,練習環(huán)節(jié)可以按照“鞏固—提升—拓展”的思路設計習題。
(2)課后練
在作業(yè)中加入口算20道,學生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再做20題??梢圆捎糜H子互動的方式,由家長統(tǒng)計正確率和時間,于期末的時候上交統(tǒng)計表,取前5 名,評選出“口算明星家庭”。也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對答式練習口算,家長報算式,孩子回答,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反應力。以家校合作促進學生成長,學生在不斷積累中提高口算能力,體驗成就感。
教師把20 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式整理在一張紙上,發(fā)給后進生,要求貼在書本第一頁、門后或床頭,同時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也貼起來,讓學生每天翻開書、進門、睡前、早起或進教室,都能夠看一看、讀一讀、記一記,時時刻刻接觸口算。
(3)好習慣早培養(yǎng)
低年級正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yǎng)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好習慣十分必要。學生在拿到口算題的時候,先看清楚算式中的每一個符號、數字,再確定使用哪種算法,下筆的時候,書寫要工整,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教師批改作業(yè)盡量面批,書寫潦草的話,當面糾正。學生反饋口算練習的時候,展示書寫工整的練習紙,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及時表揚,讓學生知道老師對書寫也是有關注的。長此以往,學生肯定受益匪淺。
一、二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勝心強,喜歡被表揚。針對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開展數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顒拥男问揭员荣悶橹鳎邪嗉墏€人賽,也有年級團體賽。
如,在班級中舉行一月一次的口算比賽,限時10分鐘,200道題,比一比誰在單位時間內做對的題目最多。比賽一開始,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都很努力地在做題,一個、兩個、三個……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多,這樣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練習。同時,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按照口算題的難易程度,達到一定標準的學生可以獲得“口算小能手”的稱號。在班級內舉行頒獎典禮,貼出獎勵“口算小能手”的喜報。這樣,口算優(yōu)秀的孩子得到了肯定,落后的孩子看到了,就有了向上的動力,也向“口算小能手”看齊,潛移默化中提高正確率和速度。
教師給“口算小能手”拍照留念,在家長微信群內表揚,獲得家長點贊回應,放大了班級口算比賽的正面影響力。家長在學生放學回家后,或表揚孩子獲得“口算小能手”稱號,或對孩子的進步表示贊許,是學生建立自信心的另一只推手。最后,教師記錄下每周一次的比賽情況,不僅關注學生的進步,還可以發(fā)現班級“尖子生”。其中,“口算小能手”又可以作為班級的“種子選手”參加學校的口算團體賽,為班級爭取榮譽。
從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到口算乘除法,口算貫穿了整個小學。總之,提高口算正確率和速度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依照“理解算理—形成技能—持久的興趣”的思路,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開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動,相信能夠逐步提高學生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