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明
(興國縣城崗鄉(xiāng)榔槎小學,江西贛州 342400)
葉圣陶曾經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形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笨梢姡己玫膶W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基礎和關鍵。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學期間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無論是什么學科,課前預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小學語文學科而言,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上課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目的地去學習,比如對不理解的課文文段或者語言表達可以提前標注,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小學生的主動性比較差,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地聽從老師的要求,如果老師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新課標的推進,教育大綱對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閱讀的關鍵部分是理解文章表達的意思,明確文章反映的客觀事物,體會作者傳達的感情以及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可以讓學生目見心領會,能夠在頭腦中轉化為自己理解的表達。認真閱讀的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讀通文章。遇到一篇文章先要做到通讀,字詞,語句都要認真閱讀,讀準字音,弄懂詞義,正確流利地通讀全文。第二,讀懂文章。在讀通文章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對于文章的結構、中心思想以及表達技巧應該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讀熟文章。俗話說熟能生巧,小學語文的學習很多時候依靠背誦,而背誦的前提就是要熟悉。讀熟是加強記憶和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把讀來的文章語句轉化為自己的表達,恰當?shù)貞玫阶约旱膶懽魃?。第四,把文章讀活?;顚W活用是語文學習的一貫要求,我們提倡背誦,但拒絕死記硬背。讀活文章要能夠舉一反三,把從這篇文章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另一篇文章的理解上。培養(yǎng)認真閱讀的習慣,以上四點是重中之重。
常言道“不動筆墨不讀書”,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一定要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老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做批注劃重點的習慣,這樣才能夠明確重點,提綱挈領,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方法和批注方法的培養(yǎng)。比如在批注符號方面,規(guī)范化批注符號,十分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批注的內容也應該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章分層、生詞注釋、多音標注、中心句注評等。學生在初步閱讀時可以先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和有疑問的部分,老師講解過程中做好筆記,課后做好比較和總結。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對于任何年級的學生都是有必要的,由簡入繁,由淺到深,邊讀邊批劃的習慣會讓學生獲益匪淺。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很多時候需要老師的指導。但是學生不能過分依賴老師,對學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善于借助工具書尋找答案。小學生常用的工具書主要是字典、詞典、參考書等,它們都是無聲的老師。老師要保證學生人手一本字典,一本合適的參考書。另外使用工具書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問題,首先是使用的熟練度,其次是學會活學活用,避免照抄照搬,學生要把工具書上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有利于學習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獨立性的養(yǎng)成。如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一些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也會讓自己手足無措。因此,教師應該想辦法引導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決定著學習效果的好壞。有了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學習態(tài)度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是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學校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場所,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觀念,指出不良的態(tài)度,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積極引導學生改變壞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積極向上,勤學善思。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督促學生用端正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項學習任務。上課認真聽講,尊師敬長,不恥下問,樂于合作,課后認真做作業(yè),謹慎自信,求真務實。
小學生比較缺乏主見,他們需要引領者和學習榜樣。老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老師要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老師要帶領學生認真閱讀,做到讀通、讀懂、讀熟、讀活。老師也要善于動筆,善于批注,有自己獨特的講解方式,不能照抄照搬講義。老師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讓學生主動地去和老師學習。
小學生一般都喜歡故事類的閱讀,很多學生對名人事跡都很感興趣,所以教室不妨利用名人故事來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可以定期給學生講解名人或偉人的事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閱讀時做批注的習慣培養(yǎng)方面,老師可以引用毛主席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帶動學生去做批注,毛主席是全民尊敬愛戴的偉人,小學生以毛主席為榜樣一定會有很大的學習動力。老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毛主席的批注習慣,如毛主席在讀報紙或文摘時總是寫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把自己的觀點、意見都標在文章旁,不斷地思考學習。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這樣的思考:一代偉人尚如此,何況是我們呢?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會主動地去培養(yǎng)好習慣。
語文學習的就是生活的拓展與外延,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對學生日后的生活也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所以,小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認真閱讀、認真批注、善于使用工具書、勤于思考的好習慣。老師要注重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并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積極運用多重方式幫助學生培養(yǎng)好習慣,不斷推進我國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