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娣
(贛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鳳崗中學,江西贛州 341000)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的特點。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它通過圖文并重的方法將各級主題相互聯(lián)系起來,把知識點建立成立體的記憶數(shù)據(jù)庫,讓英語學習變得簡單高效。
我們知道,當我們的大腦在思考時,每一種進入大腦的信息,包括文字、數(shù)字、線條、顏色、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主題,并由這個主題向四周發(fā)散出無數(shù)的關鍵點,每一個關鍵點與主題成為一個連結,而這些關鍵點又可以成為另一個思考主題,再向外發(fā)散,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放射性的立體結構,這些關鍵點相互聯(lián)系,我們只要記得這個關鍵點,就可以順著這個立體結構聯(lián)想到其他信息,也就為自己建立起了一個龐大數(shù)據(jù)庫,這就好比軟件中的檢索功能,輸入一個關鍵詞,便可以檢索出我們需要的信息。
學習英語,詞匯先行,詞匯是英語學習的第一關,那么,思維導圖便是詞匯學習最有效的工具。以autumn 為例,將它作為一個思考主題,發(fā)散出的第一級關鍵詞:climate,festival,fruit,vegetables,flower;緊接著以climate 為例,這一關鍵點又可以發(fā)散出第二級關鍵詞:autumn leaves,autumn wind,temperature;再以 autumn leaves為例,又可以發(fā)散出第三級關鍵點:fall,colour;fall 又可以作為第四級關鍵點,繼續(xù)發(fā)散。這樣,思維就源源不斷發(fā)散下去,這樣的詞匯數(shù)據(jù)庫一旦建立起來,那將對學生的英語詞匯量的積累有很大幫助。
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思維導圖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初中英語閱讀文章的難度逐漸增大,不但篇幅更長,生詞也很多,學生很難完全讀懂文章,如果我們利用思維導圖的思維延展與發(fā)散特點,將整篇文章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那么文章的脈絡、主要內容、關鍵詞匯便一目了然。即使有些晦澀難懂的詞匯沒有弄懂,也不影響理解文章的內容。
寫作是英語教學中一項非常難的教學內容,要寫好文章,除了詞匯量要達標外,還應能夠理解和運用多種句型,而思維導圖恰恰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單詞、語法、句型的結合,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建構一篇完整的文章體系,學生再對每一個關鍵點進行發(fā)散潤色,再以此為綱進行寫作,效果事半功倍。
對于記憶層面來說,圖像和色彩對學生大腦的刺激更大,更容易形成記憶。思維導圖恰恰抓住了這一特點,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并不是單一運用枯燥的文字數(shù)字,而是將圖像、色彩、線條運用其中,通過各種圖畫、色彩搭配、粗細線條的靈活展現(xiàn),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繪制,不但能加深印象,也會體驗到成就感,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記憶下來了。
詞匯語法句型這些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就是一串英文字母的排列組合,通過死記硬背暫時記下了,也經(jīng)不住時間的檢驗,有時還會出現(xiàn)知識混淆。所以,用圖像、色彩、線條等這些元素來繪制出一幅圖譜,將知識點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就變得簡單易記,印象深刻。
英語學習的基礎就是詞匯,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具有持續(xù)性比較差的特點,同時遺忘率也比較高。語言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詞匯并非一個個單獨的個體,它們有著自己的歸屬以及所屬領域范圍,其因為某一種語義場所而具備一定的共同特征。像pen、pencil、pencilcase、pencilbox、ereaser 等,這些單詞就基本歸屬于學習用品的語義場。再比如,像animal就屬于zoo旗下的一個單詞,而這些單詞之間恰恰就是上下義詞之間的歸屬關系。就學生掌握的詞匯量來講可以歸為四個層次,并且其把握的具體數(shù)量也會依次遞增:能說、讀、寫、猜的詞。前面兩個層次屬于可以應用的積極詞匯,而后面則屬于不一定能夠應用的消極詞匯。積極詞匯把握的量的多少與英語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但針對積極詞匯來講,它們學習的難點就在于其不僅是在詞匯的記憶問題上具備一定的難度,相繼地各個詞匯之間還比較相近,其用法也極為相似,學習者比較容易將它們搞混。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將這些單詞直觀地畫出來,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之外,又可以進一步幫助他們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能力和組織能力。
英語詞匯當中有著大量的多義詞和同義詞以及異義詞,即使學生能夠將一個單詞記住,但當這個詞匯出現(xiàn)在另外一種語境中,學生就又會感到陌生。這樣,我們可以試著教學生將這些英語詞匯畫出一個思維導圖,學習起來更方便。舉個例子,像“help”這個詞匯,既可以用作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而其當作不同的詞性來使用時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其用法也不盡相同。我們以“help”這個詞匯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發(fā)散其思維,調動他們豐富的聯(lián)想力,從詞性到各種各樣的用法的搭配,緊接著又是各種各樣用法的例句,如此一般,像“滾雪球”,讓學生的詞匯量越“滾”越大,語言素材也越來越豐富。
我們所接觸到的英語詞匯語義場并非一系列的獨立的個體,而是它們都有著各自的歸屬領域和范圍,因為具備相同的特性而被劃分到同一個語義場。語義場將語言的個體依照不同的語義聚合體進行組合,然后把這些關系運用思維導圖表示出來,促使學生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它們。
英語詞匯學習的難點就在于它們之間有很多相近且異同的地方,這樣學習者學起來就比較容易搞混。我們設置出思維導圖的方式教學生將這些導圖畫出來,那么在制作的過程中就應引導學生學會認真體會它們之間的關系。此時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都沒有意識或者認識到這其中的關系,以此達到創(chuàng)新或者理解的目的。
中心主題及發(fā)散點的確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繪制思維導圖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如果學生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確定中心主題,任意發(fā)散,有可能忽略重點,天馬行空,起不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新課時,文中會出現(xiàn)一些相關聯(lián)的場景,就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描述場景的詞匯及句子繪制成一幅思維導圖。再如,學完整學期的知識后,在進行知識回顧復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復習。單元詞匯、學期詞匯、學年詞匯甚至初中階段的三年詞匯都可以繪制成思維導圖,在腦海中建立起詞匯數(shù)據(jù)庫。
繪制思維導圖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腦海中形成形形色色的知識數(shù)據(jù)庫,每繪制一幅思維導圖就應該完成一次數(shù)據(jù)庫的更新。當知識達到一定積累量,學生腦海中的知識便可以拿來即用,得心應手。
應用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思維導圖的思維發(fā)散方式并不適合英語學科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單詞記憶方面,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單元安排、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來引導學生進行有限的延展,比如這一學期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個詞匯,掌握哪些詞匯,會寫多少,會認多少,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把控,否則任學生自由發(fā)散,自由記憶,教學就變得不可掌控,進而會影響學習的進度和學習的有效性。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應注重上下關鍵點的邏輯關系,一篇文章是有其邏輯關系的,只有抓住這個邏輯關系才能將其合理聯(lián)系起來,不能隨便將文章中任意一個詞匯或語句拿來充當關鍵點,這樣就偏離了文章中心,影響對文章內容的準確把握。思維導圖是英語學習的輔助工具,切不可夸大其作用,因此教師應做到邊運用邊研究怎樣將這個工具更好地發(fā)揮到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