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健
近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其石油月報中稱,以美國為首的非OPEC(歐佩克)產量增幅將超過全球原油需求增量,限制了國際油價的上行空間。由于來自美國等國家石油產量的大幅增長,今年下半年和2020年的前景都將面臨“相當可觀的原油超供局面”。OPEC+近期將現有減產120萬桶/日的協(xié)議延長至2020年3月,并沒有改變超供的基本面。鑒于全球油市再平衡的過程正在放緩,IEA預計油市超供格局將持續(xù)到2020年?!睹绹侣勁c世界報道》認為,美國產量和出口旺盛、全球需求不佳,將令油價到2020年都保持疲軟。
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至今已經5年,雖然油價自2016年低點逐步反彈復蘇,但整體仍然處于中低位水平,100美元已經成為國際油價遙不可及的夢。原油價格之所以長期萎靡不振,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于需求的持續(xù)減弱。與此同時,隨著北美頁巖油氣革命的展開,全球原油產能持續(xù)攀升,導致原油市場長期處于供應過剩的狀態(tài)。雖然2017年至今,以沙特、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接連實施減產政策,奈何美國頁巖油產能仍然持續(xù)增長,導致減產協(xié)議持續(xù)出現失靈的現象。
今年1~4月,隨著產油國新一輪減產政策出臺,國際油價自2018年末暴跌頹勢中強勢復蘇,布倫特油價一度突破75美元/桶關口。5月份之后,國際油價再度高位轉跌,并且至今仍然處于震蕩下行階段。轉眼時間進入下半年,面對疲弱的油價,不禁想問,2019年乃至2020年國際油價是否存在再次復蘇的機會?不論從短期、中期還是長期角度來看,國際油價強勢崛起的希望愈發(fā)渺茫,供應產能充足、需求前景不佳、宏觀經濟持續(xù)不振等,都將壓制未來油價走勢。
國際原油市場中期走勢重點關注供給端的變動,而供給端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OPEC+減產與頁巖油增產。
7月初,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達成協(xié)議,將減產協(xié)議進一步延長至2020年3月,并維持今年初合計120萬桶/日的減產指標。上半年歐佩克產油國平均減產執(zhí)行率達到125%,超額完成減產任務。若下半年減產力度僅僅是維持100%的減產力度,言外之意,未來歐佩克產油國暗地里默許可以增產25%而不破壞減產約定。由于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伊朗和委內瑞拉當前原油產量仍在大幅下滑。參照2018年下半年沙特和俄羅斯的產量路徑來看,今年下半年沙特和俄羅斯仍然有可能采取增產手段以填補伊朗和委內瑞拉的供應缺口,進而保證市場供應穩(wěn)定。因此,今年下半年歐佩克繼續(xù)減產的空間有限。
美國頁巖油產能的釋放,將使原油供應端面臨較大的增產風險。今年來,由于受到2018年四季度國際油價暴跌及美國頁巖油公司削減上游投資的影響,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長受到持續(xù)壓制,石油活躍鉆機數持續(xù)下滑。上半年美國頁巖油產能受到壓制的另一個原因在于主產區(qū)管道運力的短缺。根據管道建設計劃,今年底二疊紀盆地總共預計上線200萬桶/日的管輸能力,屆時美國頁巖油產能將陸續(xù)釋放,保守預計將釋放超過100萬桶/日的產能,全球原油供應將出現大幅增長。
主導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核心要素在于需求,而需求主要取決于宏觀經濟與需求增速預期兩大要素。近期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堪憂。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分別下調至3.2%和3.5%。IMF認為,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未達到預期,抵消了部分發(fā)達經濟體的超預期增長,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2020年全球GDP增速可能降低0.5%。2019年7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yè)PMI降至49.3,創(chuàng)下近7年以來新低。
全球經濟增速與原油需求增速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性。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前景堪憂,全球主要機構和投行紛紛看衰未來全球原油需求增速。EIA(美國能源信息署)在其8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至100萬桶/日。隨后,IEA在8月份月報中,將今年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10萬桶/日至110萬桶/日。市場普遍看空中長期原油市場需求前景。
所以,從中長期來看,未來國際油價走勢難以樂觀,一旦主要產油國原油供應大幅恢復或者季節(jié)性需求轉弱,國際油價仍然存在大幅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