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如今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似乎成了大多年輕人的夢想,可在如此高房價面前,我們那點可憐的工資變得那么微不足道。這讓我們不禁感嘆,古代多好呀,雖然生活水平不高,可起碼不用為了房子去拼命!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在古代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可能比現(xiàn)代更痛苦。
唐代算是我國古代一個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朝代了,唐朝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高,就算如此,唐朝百姓也根本買不起房,一般的百姓大多住在城市周邊自己蓋的房中,城市中的百姓只能租房,甚至很多官員也對城中的房價望而卻步。
大詩人白居易相信大家都知道,32歲的他已經(jīng)是正九品“校書郎”,月俸近兩萬文,在當時可算是標準的高富帥,可就算這樣他還是買不起房,只能在郊區(qū)租房。
他做官做了20年,才終于攢夠了錢買房,不在長安城,而且還是二手房。白居易在自己50歲的時候在長安的周邊縣市買了一套二手的破舊小院,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樁心愿。
到了宋代你以為你就能買得起房了?別天真了,你更買不起了,白居易尚且攢了20年錢買房,真要是把他放在宋代,攢40年都不一定夠!
為啥?因為宋代人多,而且商業(yè)發(fā)達,人多地少供需關(guān)系不平衡,供小于需,再加上商業(yè)用地需求大,商人炒高房價,平民百姓想要在城里買一棟自己的房子就是做夢。
據(jù)記載,當時汴京的土地甚至與黃金等價,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那普通百姓怎么住呢?除了一部分百姓祖上傳下來的房子之外,一般百姓都選擇租房,蝸居現(xiàn)象在宋代也隨之出現(xiàn)。一小間房子被用木板隔開,一小部分給兒女,一小部分自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