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有志
(云南省大理市挖色鎮(zhèn)挖色中學,云南 大理 671007)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問題導學法逐漸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能夠有效增強學習效果。初中八年級的數學教學設計和其他學科的備課不大相同,因為它體現的是一種數學教學理念。對于八年級的數學教師來說,初中數學進行問題導學法教學,它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有利于八年級的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八年級的教師應明確該新型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并積極實踐,積累相關經驗。本文介紹了問題導學法的具體內涵,重點探究了初中八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該教學方式的措施。
問題導學法指的是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與參考資料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拋出合適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問題”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換句話說,只有合理設置問題才能提升教學效率,否則只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問題導學法能夠有效輔助學生學習,但是教師在應用時需要提前掌握課本內容,明確知識的體系結構,設置的問題需要涵蓋具體的知識。另外,問題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情況,可以設置一個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場景,使學生積極參與,避免出現精神力分散的情況。與此同時,各個問題之間需要具有一定的關聯,要保證問題逐級遞進,層層深入,從而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下一個問題需要在上一個問題得到解答的基礎上提出,以此實現前后的呼應,使課堂教學流程井然有序。這種情況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使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逐漸了解問題的實質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利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授課時,應圍繞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進行,而不是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問題”本身?!皢栴}”只是工具,重點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授新的知識前,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利用之前所學知識與經驗解決該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進而激起其學習的興趣。
通常情況下,課前的幾分鐘學生并未進入狀態(tài),此時教師需要提出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較高的學習情緒。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對課前導入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生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跟上教師的思路,這樣會影響課堂效率。在該環(huán)節(jié)采用問題導學法,提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使學生思考應如何解決問題,有助于讓學生保持這種求學、探究的態(tài)度學習數學知識,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質量。在介紹單項式相乘的規(guī)則時,教師可以提出學生感興趣且與該知識相關的問題,為原本枯燥乏味的幾何運算增添活力,并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如果你擁有一輛最大速度為0.02×103 米/秒的汽車,在一次外出游玩時駕車的時間為4×102 秒,那么,此次出行的距離多遠?在該問題中學生為事件發(fā)生的主體,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具有代入感,因此會仔細分析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式,積極參與單項式乘積的教學練習,進而掌握運算規(guī)律。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需要接受教師傳達的信息,并不需要自己主動思考。對于課本中設置的問題,教師也會直接解答,并沒有給學生預留一定的探究時間,學生自我學習的機會少,對教師的依賴性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而且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之后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問題導學法,讓學生分析問題的解決思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意識。初中數學教學中,涵蓋一些抽象難懂的定義、概念,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保證問題與學生生活具有一定的關聯,便于學生理解概念的具體含義,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為了使學生在課后能夠梳理課堂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會要求學生寫完大量的練習題目,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后時間,學生只是機械地進行答題,并沒有進行總結歸納,并且學習熱情也會被消磨。教師采用問題導學法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地分析該問題,依靠自身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在設置課后練習作業(yè)時,要選取合適的問題,并且數量不宜過多,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八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學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打破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提升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求學路上的探索者。教師在應用該方法時,要熟悉課本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