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周媛
(江西省豐城市拖船中學,江西 宜春 331100)
美術鑒賞顧名思義就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文化底蘊從自己的視覺去感知和欣賞美術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活動。美術鑒賞模塊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一直都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通過常規(guī)化模式開展的教學形式,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卻無法形成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專業(yè)分析能力,久而久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似乎對學習喪失了應有的興趣,這無形當中讓本來就不被受重視的高中美術教學開展起來更加舉步維艱。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內(nèi)容,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學教材、“鉆”研教材,把教學變成了教書。就拿高中美術課程中的美術鑒賞這本書來說,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的時間最多是在第一節(jié)美術課下課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鮮感退掉之后,在學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傳統(tǒng)繪畫、殘磚斷壁的古代建筑、爛瓶破罐的古代工藝、斷頭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們的眼球。在教學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結構,嘗試把教材重新進行編排,不再按照美術作品原來的年代、畫種分類、古今中外等條目的順序,而是以“主題性和比較式”的原則編排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對某一主題與老師之間互相合作討論,以及對各種美術作品進行比較,從中獲取相關知識。如在講《中國古代繪畫擷英》這課時,自編了《最貴的一幅中國畫》這個教學內(nèi)容:先提問有誰知道中國畫當今拍賣的最貴的是哪幅畫?價值多少錢?然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到這件《杜甫詩意山水冊頁》。讓學生通過這些畫的研究和討論,以點帶面地掌握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統(tǒng)特征,并因勢利導的引出中國畫的另外兩個題材《中國人物畫》和《中國花鳥畫》及其特征;通過組編《中西方人物畫比較》來教授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還有用《瘋子畫家——凡高》來講解西方現(xiàn)代美術,讓學生通過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來領悟西方現(xiàn)代美術產(chǎn)生的根源、發(fā)展和成就。
高中美術鑒賞活動要通過適度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讓高中生形成多元化的藝術感知,進而將美術欣賞的活動融入自己真實的生活空間之中,循序漸進地形成長期的藝術感知效果。例如,我們在教學“古代玉石藝術”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地介紹玉石的種類、形態(tài)和特征,以及讓學生只是通過欣賞這些具備優(yōu)秀品質(zhì)的玉石工藝品,而是要指導學生讓其感知到玉石文化背后的真正意義,這樣學生能夠?qū)χ袊挠袷幕幸粋€更為深刻的了解,還使得學生有效地結合文學知識進行綜合藝術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必要時要提出適當?shù)膯栴},如:玉分為哪幾種?玉器制作又有哪幾種審美上的追求呢?為什么古話說得好“君子比德于玉”?在新石器的時代,我們又有哪些玉器文化?學生當中有誰能夠舉例說明或者整理出一些與玉相關的古詩文呢?那么耳熟能詳?shù)墓糯拇竺都t樓夢》之中的玉文化又表現(xiàn)在了哪些方面呢?這些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將美術與文學完美地結合了起來,一方面激發(fā)了高中生的探究興趣,另一方面也讓玉石藝術的感知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學生在課后也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這方面的美術知識,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良好的知識儲備。適度的拓展就是要形成這種自主探究的藝術感知氛圍,這樣的教學效果才能夠讓高中生真正地走入藝術的殿堂,讓高中生真正地學到美術知識,對于美術鑒賞水平的學習和認識也更為全面,最終形成以藝術修養(yǎng)、文化知識、社會生活經(jīng)驗、理論水平等方方面面都得到綜合性發(fā)展的真實過程,而教師的這個教學程序設計就是為這個終極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地加強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為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美術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仔細地琢磨、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探索,要盡可能多地投入時間和精力,設計出多元化的適合高中生感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才是教師在當代的美術鑒賞課教學中進行改革的當務之急。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現(xiàn)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欣賞的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欣賞情緒,加深對文化、歷史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出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出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特別是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多媒體教學中,形、聲、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線條、色彩、質(zhì)感、空間視覺的直觀性的再現(xiàn)。易于營造主體的欣賞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從中品味藝術魅力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jīng)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舉辦展覽,為學生提供比較作品的機會。
教師可以舉辦一些經(jīng)過仔細挑選并且在題材、風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處的作品,如:為了讓學生弄清中國畫的分類及其裝裱藝術形式,可以舉辦了中國書畫展覽。展覽的作品可以是臨本,也可以是其它,內(nèi)容可包括山水、人物、花鳥,裝裱形式等等,這種直觀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時感到輕松愉快,同時也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要通過適度的拓展,讓學生通過美術課學習能夠形成多元化的藝術感知能力;讓學生通過鑒賞分類教學能夠形成專業(yè)化藝術能力;讓學生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合理選擇,全面激發(fā)學生具備的藝術興趣,最終達到提升鑒賞教學的實效性,讓每一位高中生都能成為有藝術品位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