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
(湖南省岳陽市第十中學,湖南 岳陽 414000)
根據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目的,在網絡同步課堂中師生的有效互動必須遵循三個原則:問題意義性原則、情感同質性原則和行為交互性原則。通過對網絡同步課堂的分析,發(fā)現(xiàn)課堂中師生無效互動的表現(xiàn)多為問題的無意義性、師生情感的分離和師生行為的交互性低。通過分析無效互動表現(xiàn)的形式,提出在課堂中組織有效問題、多樣激發(fā)反應、及時針對反饋、構建親密信任的師生關系以及保持學生“心流”的學習狀態(tài)的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教師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安排把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在傳授的過程中,教師一味的教并不能保證學生高效地學習,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與學生互動交流來確認學生學習進度并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要想在有限的互動時間內確?;幽墚a生好的學習效果,我們需要篩選出能產生有效互動效果的問題。每一個問題的拋出可能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互動,但不同的問題產生的互動效果完全不同。“你學會了嗎”與“你剛剛學習到了什么”兩個不同問題的拋出,得到的分別是學生機械的回答“學會了”和主動去回憶已學過的知識再次組織語言進行回答兩種不同的效果。兩者相比,后者才是我們互動想要達到的目的。因此,提出有具體指向、能使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建構起來的問題才能使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活動產生良好的效果。
根據互動的定義來看,互動是指兩個客觀事物之間通過語言或其他手段彼此聯(lián)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從其產生的作用來劃分,互動可分為積極同向的有效互動和消極逆向的無效互動。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也可根據效果分為師生有效互動和師生無效互動。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指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必須產生積極同向的學習效果。根據“共情”理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與有過相同經歷或有著相同目標的人產生情感的同質性。理解對方在遇到問題時的情感狀態(tài),并能使自己產生與之相同的感受。有著共同情感的人,在交往中會更加信任對方,更愿意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
在課堂師生互動中,以點頭、鼓掌、舉手等動作為主的行為互動是言語互動外最主要的課堂師生互動方式。一般意義上的行為主要是單方面或單向的,但是在課堂師生互動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師生之間的行為必須是雙向的、相互的行為。與一般意義上的行為相比,交互性行為的主體與客體是可以相互變換的,兩者之間的交互過程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在課堂師生互動中,互動可以是由教師來引導的,也可以是由學生發(fā)問產生的。多關注課堂中的交互性行為,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
在網絡同步課堂中,師生有效互動離不開有效問題的提出,有效問題常分為良構問題和劣構問題兩類。我們把有明確限定條件和有標準統(tǒng)一解決方案的問題稱為良構問題,把界定不明確、有多種解決方案需要學習者去思考探究的問題稱為劣構問題。在遠程教育中,要想引起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需要將良構問題與劣構問題結合使用,照顧到不同學習層面的學生,使他們都能在學習中產生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同時,當一個有效問題拋出后,需要教師用多樣化的提問順序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反應,在常見的“漏斗”型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擴展提高法”和“播種收獲法”,使學生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當問題解決結果反饋到教師這里時,教師需要及時整合反饋的類型和數(shù)目,針對提問頻率較高的問題進行反饋評價。通過對問題有效的組織、激發(fā)和反饋,來提高網絡同步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的親密信任感更能幫助學生在網絡同步課堂中認可教師,接收并積極參與教師發(fā)出的互動指令。在網絡同步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善于傾聽,表達自己對學生的尊重,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處理問題,在課堂上多運用網絡表情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了解現(xiàn)階段學生的喜好,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進行互動交流,課下通過網絡社交平臺保持與學生的聯(lián)系和互動,了解學生在上課時沒有解決的問題,聽取學生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在下節(jié)課進行改正。通過線上、線下與學生多方面的互動交流構建親密信任的師生關系,使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更加有效。
“心流”是指一個人把全部的精神投注到某一項活動中去,當一件活動有清楚的目標,有即時的反饋,能使參與的人有主控感,專心致志的去做時,對環(huán)境的焦慮感和不真實感便會降低。在網絡同步課堂中,在課程一開始就告訴學生課程的主要學習目標,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有清楚的認識,在課中設計情境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更多的學習活動中,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使課堂除了單一的師生互動,還有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使學生更多地關注課堂內容而不是網絡環(huán)境,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臨場感,推動師生的互動更有效地進行。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們更多偏向于通過提高網絡信息技術、維護網絡穩(wěn)定安全來解決這個問題,卻忽略了課堂中兩大主體的互動交流。而要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人,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后產生好的學習效果,必須重視使師生思想產生交流碰撞的課堂互動過程,通過解決網絡同步課堂中師生有效互動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