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蘭
(甘肅省和政縣第四中學,甘肅 和政 731200)
眾所周知,語文對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語文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以后升學就業(yè)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初中語文主要包括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寫作技巧的學習,語文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去為了應付考試,考一個好成績。但是在我們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是在采取單純教師講的模式,缺少和學生的互動,課堂氣氛非常沉悶。為了使我們的初中學生更好的去學習語文知識,我們必須改變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雖然在很認真的學習,但是整堂課的效率卻很低。而且大部分教師為了趕課堂任務,整節(jié)課都在講課本知識,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很容易走神。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必須要進行語文課堂實踐,可是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導致理論與實際不能相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日益下降,很多語文教師都只關注學生在課堂上認不認真,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學生缺少對學習的興趣,即使可以在考試中考得高分,也只是一次性的很容易遺忘,不利于以后的長遠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1]。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大部分的語文教師都是自己在臺上喋喋不休的,根本不管學生是否聽的進去,是否有興趣在聽,自己講自己的,講完之后再給學生們劃重點,就讓學生們背,這樣就嚴重的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只是單純的講課行為,不給學生們獨立探討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很難學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思考。這樣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義,從中很難得到收獲。同時,教師的權威也讓學生不敢提出質疑,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去問。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成績。
有很多學生和家長覺得語文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找工作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只需要背背應付考試就好了。這樣想法就嚴重阻礙了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推行[2]。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語文在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語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交流,和別人互動。我們在以后的寫論文寫簡歷都離不開語文。
我們可以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相互合作互相學習的模式[2]。課前讓學生自主預習,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學生自己不會的可以互相討論,討論不會的由教師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再只依賴教師給的知識。所以,我們實行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其他學生進行學習。我們要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老師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要勇于質疑。我們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論”“教師權威論”,加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運用學校的多媒體等平臺,讓學生自己探索研究展示學習成果。同時,我們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找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視頻或音頻給學生看。比如我們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我們可以放一些朗誦視頻,讓學生跟著朗誦,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學生在朗誦過程中可以切身感受作者的當時的思想感情??萍嫉陌l(fā)展嚴重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度依賴現(xiàn)代科學技術,現(xiàn)代科學技術固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很多,但是它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小的,它會影響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們也要讓學生自己練習獨立學習,獨立思考。
我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興趣,很多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加強學生興趣的重要性,只是覺得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不管有沒有興趣都要進行學習[3]。這樣就壓制了學生的天性,使學生對語文逐漸失去了興趣。因此我們要開展趣味性課堂,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比如我們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一下父母的背影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們自己寫一篇關于父母背影的文章,讓學生們上課的時候相互交流討論。這樣既可以感受當時作者的心情,又可以讓學生們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加強閱讀讓學生廣泛的閱讀課外書籍,有時間的話可以選一個特別感興趣的方面深入研究,書讀多了,字基本就沒有什么問題了,文學常識懂得更多了。至于閱讀、寫作,書讀多了、見識廣了,自然知道什么改寫,什么不該寫,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該放。
初中階段是塑造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我國正在大范圍的推行教育改革,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目的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想象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了,自然學習成績就上去了。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由原來的主導人變成引導人,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