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艷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遂城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7)
寫作是語言知識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英語學習中,寫作教學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初中學段,學生通過小學英語的學習,已經有了一些英語知識基礎,也擁有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習慣,在寫作訓練中他們已經可以突破“模仿”進入“自主創(chuàng)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高效的寫作教學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驗,來分析一下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要點。
“寫作”其實需要學生學習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實現。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才可以引導學生開始“系統(tǒng)寫作”。那么,在學生進行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先讓學生學會什么呢?筆者認為,應該先讓學生能聽、會讀、可說。學習英語缺乏聽的環(huán)境,但聽是重要的語言輸入方式之一,多聽可以為寫作積累語言素材。英語教師們大都會精心選取聽力材料,除了完成理解層面的練習外,教師還根據教學的不同目標設計記錄信息的練習,有的涉及語言層面,有的則涉及信息層面。通過記錄下來的信息,再進一步設計與寫作相關的練習。課堂上,教師們常常會在布置完寫作任務后,要求學生分組討論。討論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關于設定話題發(fā)表看法,二是關于設定話題需要涉及的語言。頭腦風暴式的訓練可以使學生之間展開思維碰撞,以集體的智慧拓寬思路。在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的過程中,自然會關注之后寫作需要用到的正確語言,并且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路,口語表達為下一步的寫作做好了必要的鋪墊。閱讀也是重要的語言輸入手段之一,與寫作的關系最為密切。學生不僅直接接觸到了語言,也同時了解了語言背后的不同文化、話題的知識,為語言的直接學習和寫作素材的積累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們如果要求學生每周都精讀幾篇課本以外的短文,那么涉及題材和體裁之廣泛可想而知。以擴充課外閱讀量的方式,學生不斷的鞏固詞匯量,日積月累地為寫作做著語言準備。只有在閱讀中不斷地輸入、感受詞匯在特定語境下的用法,才能在今后的寫作中輸出、精準地使用。充分認識到寫與聽、說、讀的關聯性,才能設計好四項語言技能之間相互促動,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從聽、說、讀順利過渡到寫。
并不是寫出來的文字就可以成為“文章”,寫作能力其實是一種高深的表達能力。學生們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寫”,但是這時的寫只是“模仿”的寫。所以,學生的英語寫作還不能被稱之為“作文”,只能稱為“書面表達”。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遵循語言學習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要敢于降低起始階段的標準,只要學生能夠拿起筆,樂于寫出心中的想法即可。不一定每次都要按照考試標準對學生有特定的要求,否則學生也會覺得是一種負擔,難免會敷衍了事。教師可以考慮鼓勵學生寫隨筆,給出一個有話可說,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隨時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記錄下來,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
怎么寫?首先要有寫的欲望,擁有寫的素材,學生才能寫。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在寫作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找到寫的內容。布置寫作任務,教師應注意命題是否能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是否是真實的寫作。學生們經常會遇到面對教師的命題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教師在命題時只關注到了讓學生“寫”,而對于想讓學生寫什么,寫的目的是什么,并沒有設計清楚。學生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難以達到預期表達思想情感的作用。首先,設計命題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命題要留有空間,供學生自由發(fā)揮。例如:有的教師讓學生寫成長日記,可以從出生開始寫,寫家人,寫朋友,寫對周圍事情的感受。這些都是真實的,體現交際作用的寫作。寫作訓練應該以見縫插針的方式,是以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存在于語言學習中,學生們經常會拿起筆表達觀點,但并不覺得是負擔。只有這種基于真實目的的寫作,與寫作對象做出真實的交流,才是有意義的寫作。
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不利的一方面,就是缺乏“語境”,缺乏英語表達的“背景”。學生都不想“說”,又怎么會想寫?所以,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英語教學開設第二課堂是極為必要的,第二課堂更能讓學生施展才華,拓展視野,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很難完成拓展性學習,想要提高教育質量就要組織一些課外的英語活動。通過課外活動拓展知識面,發(fā)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演講、表演、游戲、短劇、晚會等活動來使大家對英語學習逐步產生興趣。通過自身的嘗試,讓每一個知識點得到運用,加強學習,如此體驗第二課堂就會有更多收獲。
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卻缺乏高中學生的“理性”。在他們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他們更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評價的過程可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價的方式可以有口頭或是書面等方式。無論是怎樣的方式,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一定是建立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進步的基礎上自然的、真實的交流、能夠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建議的交流,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學生。
綜上所述,英語是一種語言,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表達能力”是英語教育教學的基本目標。學習語言沒有捷徑,尤其在沒有語言的環(huán)境下學習更加困難,教師能做的是按照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在沒有捷徑的情況下少走彎路。英文寫作的訓練,是一個需要沉下心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