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鳳
(江蘇省新沂市時集鎮(zhèn)踢球山小學,江蘇 新沂 221417)
合作學習模式并非完全嶄新的模式出現在教師的視野里,在國外教育中,合作學習理論早就被應用到了實際學習中,并且被學生所認可。在國外教育的實踐下,我國教育認識到了合作教育的先進性,并且希望能夠與我國教育學科所融合。在新課標改革下,我國教育明確提出將合作學習與小學科目融合。但是語文科目作為一門知識性科目,教師在引入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并不能夠像科學等類似實踐科目等,讓學生們在合作幫助下進行學習。
我國新課標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新的、具有效率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合作學習模式也就是其中之一的新的教學方式,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但是合作學習能夠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我思考,挖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思維意識,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減少教師教學的壓力。
合作學習要求一起學習的人數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否則都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國由于人口眾多,教育投入差別大,導致學校的學生數目也有很大差別。筆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小學班級人數設置大多數是40到50人左右。但是有些學校的班級人數會超過70,甚至達到一百。龐大的學生數目導致合作學習小組太多,教師無法每一個進行開展,也無法讓學生每一個人都進行反饋,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雖然認可并且支持該種模式。但是對合作學習模式卻存在一些誤解,比如部分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模式只要達到學生相互配合就是合作,教師不需要融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等。這些誤解影響了合作模式的順利開展,
小組成員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教師不能正確的指導小組成員之間正確的交流合作,那么很有可能在展示小組成果的時候,成績相對好,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表現欲可能會更強,而成績平平的學生可能不愿意去表現自己,最終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也造成合作學習模式流于形式,出現“偽合作學習模式化”。
很多的教師習慣于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教師提問,學生答題”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模式不夠熟悉,不知道該如何將之運用到數學課堂中去,盲目無目的的要求學生之間完成小組討論,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采取小組合作,這樣的小組合作教學是錯誤的,它缺少了指導性,不會有太明顯的成效。
教師要想推動合作學習模式與語文教學契合,使合作學習模式能夠順利推動課程開展,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實施。
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學習內容來決定是否要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在進行知識點較強的課程中,教師就應該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進行授課。比方說在進行故事學習,如五年級《清平樂 村居》的學習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自我討論,以小學生的情感和意識是無法領會詩中其樂融融的農家意境,也無法對作者辛棄疾有所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全面的知識講解。但是在進行自由性較強的故事、景色講解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比如進行《變色龍》的講解中,完全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朗讀,對自己喜歡的句子劃重點,談一談為什么喜歡變色龍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順利實施語文教學。
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一定不要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化,要對合作學習模式有更深的認識。首先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是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起指導作用,而非什么都不做。教師要掌握合作學習課堂的整體脈絡,時間如何調配,學生自我學習會遇到的困難,課堂重點是什么等,掌握好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的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合作學習模式的主要參與人員。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模式的認識,更好的發(fā)揮自身在合作學習模式中的作用。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觀念,也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學會自我學習。這樣能夠使學生認可合作學習的模式下,也能夠平常自我學習,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在平日里的教學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對課本進行深入細致的挖掘研究,牢牢抓準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疑點,然后有針對性的去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巧妙的設計。一些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教師要確保那些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能夠切實的符合學生們的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去積極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從而踴躍的參加小組討論。同時教師應該把握好時機,當學生學習任務多,任務比較艱巨的時候,無法依靠自己去單獨完成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彼此合作,分工合作,團結起來去共同探討,一起完成學習任務。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師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自身認識,更好的掌握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