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波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四中學,河北 承德 068250)
(一)學生心理上的開放度不夠。中國學生在背誦和做題上非常胸有成竹,在比較靈活的表達等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有時顯得束手無策,許多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怕出錯被同學笑話,在角色扮演中簡單完成,不求完美,只求不出錯。
(二)學生差異造成機會不均衡。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往往越會說的同學說得越多,越不會說的只說只言片語,甚至甘心只扮演一棵樹之類的道具。久而久之學生中差距不斷擴大,越會說的越得到提高,越不會說的越不敢開口。
(三)應試中考造成重視度不夠。教師、學生和家長都不重視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課堂上和課后的口語練習被其他形式的英語教學和訓練取代,結果學生幾乎沒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角色扮演更被視為浪費時間的“玩”。
(四)形式單一造成熱情不足。形式單一、簡單機械的模仿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口語練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對角色扮演活動的認識和定位發(fā)生偏差,很難改變。
(五)調控不當造成活動失控。由于忽略了學生詞匯量、語言表達能力等實際情況,造成大多數學生雖然對角色扮演活動感興趣,但基本上在用中文討論交流,場面往往失控。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一個具體生活情境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和練習之后,借助體態(tài)語言和口頭表達詮釋出一種狀態(tài)、一件事情或一個過程。角色扮演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學生置身于各種不同的語言情境之中,激發(fā)想象思維,然后自由地用所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交流,展示自己。它能有機地把語言知識融入一幕幕生活情境之中,最終達到《課標》中指出的對“說”的教學要求和目標。
課堂教學管理有兩個核心目的:一是避免或消除影響班級有序學習事件的發(fā)生,即維持課堂教學秩序;二是通過合作學習凝聚班級合力,在整體上提高學習效率,即促進課堂交流合作。在學生口語練習激情不高的情況下,更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熱情,深厚的教學功底,能開發(fā)出多種形式和情境的語言練習機會,才能促使學生多思考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實際,高效率地組織角色扮演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和達到實效的目的,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個策略:
(一)學情優(yōu)先策略
《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活動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言實踐內化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在設計角色扮演活動情境時,首先應考慮學情,輔助教學,例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相關生活體驗、詞匯量和語言表達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fā),采用各種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在使用中提高英語水平。如果情境脫離學生實際情況,或者是學生不太感興趣很少關注的生活情境,從而缺乏相關體驗或認知,往往造成角色扮演的不真實,甚至學生感覺無話可說,草草收場,失去了意義。
(二)思維開放策略
一名剛出國的中國留學生發(fā)生一起車禍受了傷,路人問他“How are you?”這名留學生竟然脫口而出“I’m fine.Thank you.And you?”這段對話成為一則笑話,同時也發(fā)人深思,這名學生實際上已經受傷,需要他人幫助,卻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在課堂交流活動中,沒有根據可能發(fā)生的不同情況開展相應的語言實踐,而是以正常情況為前提,進行了不真實的機械性的強化訓練。因而,教師在布置角色扮演活動,介紹情境時應鼓勵學生表達真實的情感,提示和啟發(fā)學生擴散思維,思考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不同情況,以及相應的交流語言表達方式,盡量避免雷同,使角色扮演活動更多地體現真實生活的不同可能性,從而改善學生語言表達的靈活性,減少機械的重復。
(三)語言適切策略
《課標》在評價原則中指出,學習評價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兼顧過程與結果,主觀與客觀,定量與定性,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語言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語言技能與交際能力之間的關系,要注重評價的綜合性,全程性和多向性,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反饋,導向,激勵和增值的功能。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做到角色語言的適切性。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當學生對某些單詞、中文意思找不到合適的英語表達時,當發(fā)現學生對特定情境中人物語言表達的適切性把握不準時,教師可以及時給以提示或指導,使學生通過完成角色扮演活動鞏固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的時候又有額外的語言收獲。
在實踐中,教師在設置好會話情境后發(fā)現,有的角色大家爭著扮演,而有的則無人喜歡扮演。此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淡化對某個角色的厭惡,鼓勵他們進行各種角色扮演嘗試,強化通過角色扮演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的活動目的。同時也可以建議學生互換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語言的適切性。
角色扮演活動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為取向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知識提供了檢驗和體驗的載體。在課標指導下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可以提高活動的有效性,既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又通過合作學習改善學生與人交往的社會適應力。筆者就如何在《課標》指導下有效開展初中英語角色扮演活動進行了粗淺的探析,難免存在不足,懇請專家同行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