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虹
在書法的星空下,在黑白交錯的閃爍光影里,仰望流轉(zhuǎn)的星辰。
1600多年前,東晉,會稽山陰。王羲之與友人蘭亭雅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曲水流觴。清幽的山水、秀麗的風景,謝安來了,孫綽來了……當然,羲之家的幾個孩子玄之、凝之、渙之、獻之等也來了,一觴一詠,暢敘幽情。眾人吟詩,意興所至,羲之揮毫為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崇山、清流,游目、騁懷,寄情山水,閑適放達,清逸與風骨并生,自由與法度共存。一部《蘭亭集序》,窺見魏晉風度,展現(xiàn)生命高度。
1200多年前,唐朝,安史之亂。一支微禿的筆?!拔柾ι順擞椎?。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起初,筆觸遒勁沉郁。漸漸地,后十三行,吶喊了,憤怒了!“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筆勢似萬馬奔騰而過,字跡如心緒跌宕起伏。為何要憤怒?當時,面對國家危難,顏真卿與其兄侄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帶兵討伐安祿山,然而因寡不敵眾,顏杲卿、顏季明父子被困,他們浴血奮戰(zhàn),寧死不屈,慘遭殺害。三年后,顏真卿派人尋他們的遺骸,卻只找回了堂侄顏季明的頭顱……一篇《祭侄文稿》,照見國恨家仇,映出赤膽忠心。
500 多年前,明朝,廣東惠州。56 歲的祝允明在廣東惠州府興寧縣任知縣,郁郁不得志。這年秋天,老友文徵明特地到惠州看望他,兩人共游惠州西湖,巧的是,竟在這里遇見了蘇軾的舊跡——原來,蘇軾也曾被貶到此!兩人不禁噓唏不已。晚上,祝允明與老友把盞長敘,皓月當空,星輝閃爍,《赤壁賦》如海浪一般在心中澎湃,于是,他鋪紙研墨,一路縱橫馳騁,洋洋灑灑,狂草《前后赤壁賦》躍然紙上,心境豁然開朗……一組《前后赤壁賦》,驀然間,讓失意者又見天高海闊。
不止于此,中國書法的星空,仿佛宇宙壯麗的合唱,也有日月星辰,花鳥蟲魚,青銅甲骨,竹簡錦帛,更有許多偉大的名字——褚遂良、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頫、文天祥……星光燦爛、奔涌向前的漩渦里,不僅閃耀著一位位書家獨特的品格才情,更噴薄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象,以及融化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