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筱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小學, 江西 九江 332000)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對課本知識進行掌握之外,還要求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育進行助力,促進其能力與素養(yǎng)的整體性進步,從而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發(fā)展打下強有力的基礎,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建設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水平人才。在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上,活動形式的使用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它抓住了孩子成長發(fā)育的特點,把握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將教育有效地滲透在了活動中,可以達成寓教于樂的效果,因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和應用。
這一狀況主要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學隊伍中,仍有許多教師教育理念落后造成的。由于對活動式教學缺乏認識,因此在教學中對這一方法的使用就十分有限,開展的活動也比較單一,比如主要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而缺少其他的活動,就導致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甚至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乏味,也就無法達成良好的教學實效。
活動設置過于主觀,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活動時,沒有考慮學生發(fā)展的客觀狀況因素,即沒有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學生的成長狀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就開展了活動[2]。這就使得活動途徑的運用,與學生整體的發(fā)展發(fā)育情況存在偏差,進而難以產(chǎn)生良好效果。
活動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良好引導。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自身素質尚待提高,對于學生缺乏耐心,對于學生的疑問不能進行不厭其煩的解答,就導致在活動開展時,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性指導。甚至在語言表情動作上表現(xiàn)出不耐煩,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活動的種類和形式多樣,即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活動的開展要具備豐富性。以活動為徑促進教學,本身就是為了避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枯燥,因此在實際運用時更需要避免活動的單一,避免學生對活動感到單調而降低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對學習活動保持新鮮感,從而提升活動積極性,促進教育良好效果的實現(xiàn)[1]。
活動的內容豐富有趣,即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活動的開展要具備趣味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內容豐富且有趣的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度,從而在內在動力的促進下,更專注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得到相應知識的拓展與能力的提升。因此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經(jīng)驗交流、定期培訓等方式積極學習有效活動方式;或者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自主研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
突出教師引導作用,即要求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進行耐心和細致的引導。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的身份是語文知識傳授者,更多的承擔講授知識的作用。而采用活動路徑進行語文教學,則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強調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因此在發(fā)揮活動途徑進行教學時,要促進教師講課與引導兩方面作用的優(yōu)化聯(lián)合,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在活動中提出問題并解答疑問,實現(xiàn)對于知識的強化把握與記憶。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勝心,渴望獲得教師的認可、關注和關心。因此根據(jù)這樣的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讓學生在競爭的壓力下進行學習。這樣,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活動時的專注度,保障學習過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學習與討論的效率。同時,在活動結束后對取得優(yōu)勝的學生進行獎勵,對積極參與的學生進行表揚,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感受到被認同,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自主學習活動。
小學生的思維能和認知能力發(fā)展尚未完全,對于世界的認識相對比較局限,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展教學活動就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狀況,盡可能的使活動便于接受,使活動發(fā)揮促進抽象知識具象化、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3]。在這一方面,使活動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開展生活性活動,能夠發(fā)揮出極強的效果。在具體應用時,要求要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容,以及明確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有針對性的情境,使得小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有效理解。
沒有人是一孤島,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集體之中。因此在小學階段也要重視對于學生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團體性活動的開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交流觀點,拓展思維、集思廣益,實現(xiàn)知識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互動與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勇敢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此外,團體性合作活動還能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推動自主化學習良好效果的實現(xiàn)。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活動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活動設置死板單一、活動內容過于主觀、教師缺乏耐心引導等問題,本文總結了活動教學途徑運用中,需要遵循的豐富性、有趣性、教師引導耐心性等原則,并討論和分析了具體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競賽性活動、生活性活動、團體性活動等有效性的活動方式,希望能為活動教學途徑的運用提供有效指導,從而順應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主體,重視素質提升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