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樾 孟凡杰 張宛越 葛萬靈 劉傳亮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女性乳腺由脂肪、皮膚、乳腺腺體與纖維組織構成,而乳腺癌為乳腺腺上皮組織內發(fā)生的一種惡性腫瘤[1-2]。近些年來,伴隨前期診斷與手術為主綜合治療水平提升,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明顯改善,多數臨床患者經過規(guī)范化治療后均可獲得長期生存。相關研究顯示,乳房整形技術結合保乳手術可明顯改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3-5]。本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7例,觀察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整形保乳術的療效。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4例,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7例)與對照組(47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在40至71歲間,平均(53.28±4.19)歲,未絕經21例,絕經26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14例,導管內癌11例,浸潤性導管癌2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2至73歲間,平均(53.78±4.16)歲,未絕經18例,絕經29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12例,導管內癌9例,浸潤性導管癌2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早期乳腺癌,均為單發(fā),患者TNM分期Ⅰ期或Ⅱ期;②術前沒有進行過任何放療、化療等相關治療;③患者腫瘤直徑<3 cm,乳頭距離>3 cm。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腎、心及肝等功能不健全者;③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對照組行常規(guī)保乳手術,依據美國乳腺和腸道外科輔助治療研究組推薦的切口方案,腫瘤位于乳頭平面以上時,沿著Langer線在腫瘤表層皮膚行弧形切口,若腫瘤位于乳頭平面或者乳頭平面以下時行放射狀切口;腫瘤切除范圍是距離腫瘤周邊1~2 cm正常腺體組織,完整切除腫瘤,選取切緣標記以后進行快速冰凍病理診斷;如果切緣為陽性則需要再次切除,患者手術殘腔不縫合,允許血清和纖維蛋白滲出對殘腔填充,維持乳房外形。
觀察組行整形保乳術,切除原發(fā)灶,依據乳房體積,腫瘤位置、大小,乳房下垂度,選取放射狀、橫弧形、倒T型、V型切口或者雙環(huán)切口,腫瘤切除范圍同對照組;修復乳腺缺損,在切除腫瘤后采用乳腺整形技術修復,經過直接縫合腺體、提拉、乳房重新塑形、旋轉及懸吊固定等方式完成乳腺組織填充,另外,把偏移乳頭乳暈移至中央位置,或者使用臨近皮瓣或者遠處組織轉移修復手術缺損。切緣陽性患者需進行二次擴切手術以取得陰性切緣。
①記錄患者術中出血量、引流量、標本重量及手術切緣,術后對患者隨訪1年,記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狀況。②觀察患者乳房美容效果,皮膚正常,沒有肉眼可看到的后遺癥,對稱性好,乳頭自然挺立為優(yōu);皮膚顏色稍淺,患側乳腺輕度色素沉著,局限性毛細血管擴張為良;患者皮膚粗糙,患側乳腺發(fā)生嚴重纖維化、回縮等變化為差;總的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總例數×100%。③使用歐洲癌癥組織所編寫的QLQ-BR23量表檢測患者術后生存狀況,包含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健康狀況6個方面,患者得分越高說明其生存狀況越好。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中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平均標本重量、最小手術切緣及最大手術切緣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觀察組美容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患者手術狀況對比
表2 患者美容優(yōu)良率狀況對比[n(%)]
注:兩組美容優(yōu)良率比較,χ2=7.164,P=0.002。
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健康狀況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術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38%,對照組為17.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3 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狀況對比
表4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轉移狀況對比[n(%)]
乳腺癌不但為局部病變,也屬于全身性疾病,目前臨床除了進行手術還可進行中醫(yī)治療、化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等,但放化療易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如體質量降低及脫發(fā)等,藥物治療則不利于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效果緩慢,所以早期乳腺癌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6-8]。
常規(guī)保乳手術經過系統(tǒng)改善與不斷發(fā)展,手術逐漸趨于成熟,已在臨床廣泛使用,且對患者效果比較理想,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保乳手術即可達到根治目的[9-10]。但保乳手術中將患者部分乳房切除,患者痊愈后乳房外形不對稱,對其心理和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乳房為女性主要性器官之一,若喪失會使患者出現自卑、焦慮及抑郁等負面心理,這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有直接影響[11-13]。另外,常規(guī)保乳手術為了使患者獲取更好美容效果,手術殘腔一般不縫合,在填充纖維蛋白與血清后易造成殘腔中壓力上升,使切口張力增大,可影響切口愈合。而整形保乳手術是在常規(guī)保乳術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術中使用非癌腺體重排將手術殘腔修復,術后發(fā)生血腫的并發(fā)癥概率降低,對切口愈合更有利,同時在保乳手術中進行適當乳房整形,避免患者二次手術[14-1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美容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健康狀況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整形保乳手術價值更高,患者美容滿意率高,尤其符合年輕患者需求。
綜上所述,整形保乳手術可維持患者乳房正常外形,提升美容效果,顯著降低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