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子所在的公司組織旅游,她想帶公婆出去看看世界。
公公婆婆經(jīng)營了一家小店,生意很忙。公公早些年中風(fēng),不能走遠(yuǎn)路,所以,他對步行極其反感,特別是出遠(yuǎn)門旅游。他認(rèn)為,就是在家里看看電視,也比到外面旅游舒服些。而婆婆也認(rèn)為,只要不坐車,在哪兒都會覺得很開心。
哪知大姑子卻不開心了,數(shù)落公公婆婆的不是。公公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一家人鬧得很不開心。最后,還是公婆妥協(xié)了。公婆旅行回來后,就不停地抱怨,說去了外面一趟,人都快脫了一層皮。其實(shí),在我看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喜歡旅游,若是他們不喜歡,這強(qiáng)求的孝道,也不是孝道。
我覺得,給父母盡孝要“投其所好”。我跟大姑子建議說,給公公買塊手表,給婆婆買個金手鐲。不久以后,大姑子果然給他們買了這兩樣。公公戴上表后贊不絕口,婆婆戴上金手鐲后,整天樂滋滋的。因?yàn)?,這些東西,是他們一直想買卻舍不得買的。所以,投其所好,給父母想要的,才會有效果。
一個朋友,非得把他的父母接到城里來住。老人來城里后,各方面都不習(xí)慣,吵著要回鄉(xiāng)下。而朋友覺得,自己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可以提供父母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于是,強(qiáng)行將父母留在城里。勞作了一輩子的老人,總覺得住高樓不舒服,很是憋屈,所以,提出回家。
朋友向我討教,我對他說:“他們想回就讓他們回去吧,鄉(xiāng)里的小院空氣好,他們喜歡,就隨他們的意。以后,你想他們,可以多打電話,多回去看看。”朋友聽從我的建議,把父母送回去了,老人家高興得合不攏嘴。老人回去后,種了小菜,養(yǎng)了雞鴨。朋友每次回去,都說父母精神狀態(tài)比城里要好。
給父母合適的孝道,這很重要,可以達(dá)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喜歡旅行,可帶他們出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父母喜歡高檔的化妝品,可以送他們一些給他們美美顏;父母喜歡時尚物品,可以給他們多買新衣服,買新手機(jī),添置平板電腦;父母喜歡打牌的,也可以陪他們摸幾把,讓他們享受贏錢的快樂。
“投其所好”盡孝道,才會讓孝心得以準(zhǔn)確表達(dá),才會讓父母體驗(yàn)到孩子的孝心,讓他們感覺到,生活無限好,雖然近黃昏。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