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珊 張敏 王靜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左心衰的有效院前急救和轉運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6月本院接診的急性左心衰病患56例,用數字抽簽法將之分成2組(n=28),對A組實行針對性護理,B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分析對比2組的家屬滿意度。結果 A組家屬對搶救和護理效果的滿意度為100.0%,比B組的85.71%高,P<0.05。結論 有針對性的對急性左心衰病患施以院前急救和轉運護理,可有效提升其急救效果,改善家屬滿意度。
【關鍵詞】院前急救;針對性護理;急性左心衰;轉運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在醫(yī)院急診科中,急性左心衰為多發(fā)病之一,具有病情危及和進展迅速等特點,且只有經過高效及時的搶救與護理,方能確?;颊叩纳】礫1]。本文旨在分析急性左心衰的有效院前急救和轉運護理措施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9月~2019年6月本院接診的急性左心衰病患56例,按照數字抽簽原理分成A組和B組(n=28)。A組男17例、女11例,年齡為49~87歲,平均(62.37±5.08)歲。B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為48~89歲,平均(63.01±4.97)歲。對2組的年齡和病情等基線資料對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組按照常規(guī)院前急救和轉運護理的流程完成各項護理操作,A組運用針對性護理法:(1)抵達現場后,立即評估患者的病情,仔細檢查血壓、神志、周身、脈搏和呼吸等情況,予以常規(guī)18導聯心電圖檢查,充分了解患者病史,明確發(fā)病原因,仔細詢問有無心血管疾病、哮喘病史、藥物過敏史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和過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以及支氣管哮喘進行有效的鑒別。(2)指導患者取坐位,保持雙下肢下垂狀態(tài),降低回心血量,改善心臟負荷。及時開放氣道,予以高流量吸氧治療,控制氧流量為每分鐘6~8 L。若肺部聽診發(fā)現存在濕啰音,要在濕化瓶中加入適量的50%酒精,以對患者肺泡中的泡沫進行有效的消除。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需予以面罩加壓給氧治療,若有必要,可進行氣管插管,并予以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確保血氧飽和度>95%,避免發(fā)生臟器功能衰竭的情況。(3)靜脈留置針選擇使用20G的套管針,確保靜脈通路順暢。注意對留置針進行妥善的固定,嚴格遵醫(yī)囑用藥。護士在對患者進行搶救期間,要保持鎮(zhèn)靜,且能熟練的進行各項操作,以免給患者造成損傷。另外,護士還應積極安撫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緩解不良心理。(4)轉運前,需做好患者的解釋工作,并告知轉運期間存在的風險。通知CCU做好各項準備,在對患者進行搬運時,要盡量保持平穩(wěn)。轉運期間,護士要時刻陪伴患者,確保監(jiān)護儀器正常,注意檢查各管道是否通暢。連接好心電監(jiān)護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心律、脈搏、意識與呼吸等體征,若有異常,立即處理。
1.3 ?評價指標
通過調查了解2組患者的家屬對搶救及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比較滿意≥90分,一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 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s),且x2檢驗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A組家屬對搶救和護理效果的滿意度為100.0%,比B組的85.71%高,P<0.05。如表1。
3 討 論
通過在院前急救和轉運中,予以急性左心衰病患針對性護理措施,可為其贏得最佳的搶救時機,并有助于預防各種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提高家屬滿意度[2]。另外,護士作為各項護理操作執(zhí)行的一個主體,需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培訓,并主動學習一些新的急救護理知識與技能,不斷優(yōu)化其自身的業(yè)務水平,能夠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3]。
總之,采取針對性護理法,對急性左心衰病患進行干預,效果好,建議采納。
參考文獻
[1] 張 ? 洪.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轉運程序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89-90.
[2] 王 ? 巖,張桂蘭.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與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3,(27):720-720.
[3] 張海英,陳小芳.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和護理[J].飲食保健,2017,4(23):199.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