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平
繆金源,民國時期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1898年出生于江蘇省東臺縣角斜場(鹽場場署所在地,現(xiàn)江蘇省海安市角斜鎮(zhèn)角斜街道)一大戶人家。4歲開始先后入私塾、角斜初級小學、栟茶高級小學,1914年入江蘇省立第七中學(現(xiàn)江蘇省南通中學),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留校任教,主教中國古典文學《作文》(古文)。1937年任教輔仁大學,因堅拒為日本人的奴化教育服務而于1942年含恨饑餓而殤,獲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令褒揚。
文底深厚敬業(yè)。民國初期,在新文學已經(jīng)進入北京大學教育課程的情況下,中國古典文學仍然在北京大學課程體系中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的地位(陳學祖《中國現(xiàn)代新詩詩人大學時期之唐宋詩詞教育及其功能》),繆金源教授在中國古典文學課程中執(zhí)教《作文》(古文),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北大中文系主任胡適評價:“繆金源是個好老師”;生前好友、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顧正容的孫子在2014年微博《串珠紀事(8)》中介紹“在北平文化圈中名頭很響亮,叫做繆金源,是輔仁大學教授,學問很大,曾一學期專門講授《莊子天下篇》,享譽京城,人稱‘繆天下’……祖父后來曾問繆先生,究竟能背出多少首唐詩,繆先生回答,大概五千首總是有的……”“藏書數(shù)量之巨,堆滿房間21間,即使是面臨饑餓仍舍不得變賣”;“生前向中華書局訂購《四部全要》,書款已付結(jié),隨出版隨寄送,直到1949年停刊”,繆金源夫婦辭世后,原住址仍定時收到寄送,后由魏建功協(xié)調(diào)改寄顧正容以示酬勞。
廣交良師益友。在南通中學期間,與一批志同道合的學友魏建功、吳俊升等一起切磋學問,共同組織課外研究會。在北大執(zhí)教期間,師從胡適,并與魯迅、魏建功、吳俊升、顧正容、夏德儀等過從甚密,這些人日后大多成為中國文化界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人物。
崇尚民主自由。學生時代的繆金源是一個具有新思想、新思維的新青年和無政府主義者。1919年《新聞周刊》籌備創(chuàng)刊,參與小組主干投票選舉。由繆金源作為主要撰稿人之一、1920年1月創(chuàng)刊僅僅17期即被北洋軍閥政府強制??摹侗本┐髮W學生周刊》成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推動”。1923年與朱謙之等17位北大學生聲明自由聽課,不要北大文憑,被稱為“自絕生”,但他們?nèi)蘸蟠蠖鄬W有所成。
不忘關注時政。“當五四潮流激蕩間,有志青年尋思改革社會,而改革自本鄉(xiāng)開始。一時蘇省各縣青年組織團體,從事改革鄉(xiāng)志者風起云涌。余與魏君建功在如皋組平民社,發(fā)刊平民期刊。而繆君則獨立刊行一版,名曰《東臺人話》,評論地方政事……”(吳俊升《繆金源教授備傳》),1923年與魏建功、潘梓年、夏德儀、李浩然、施之瀛等創(chuàng)辦《江蘇清議》,批評軍閥官僚政治。
不忘鄉(xiāng)恩鄉(xiāng)愁?!稏藿枪涝挕房镉蓶薏韪呒壭W校長蔡美琛倡議所建,僅出兩期即???,經(jīng)由其手傳與魯迅先生,為蔡校長題贈詩:“漸次劍鋒芒,緣我稍閱世。歸來殊落寞,賴公是知音。”1930年為南通中學校長繆文功六十大壽題詩祝壽:“已垂不朽,出公門多大器;更視上壽,以晚節(jié)挽頹風?!?920年為祖母八十大壽作詩:“壽從勞力得,福自濟人來?!?924年春節(jié),為故鄉(xiāng)老屋16扇門題寫春聯(lián),如(重門二)“境縱喧囂心自靜,體雖勞頓氣彌清”、(廚房門)“莫謂平生為溫飽,須知物力總艱難?!?925年為栟茶市高級小學二十周年紀念題詩:“同憶廿年,念無日不辛苦。綜觀全縣,只此處有光明?!?927年為角斜初級小學二十周年紀念題詩:“萬里歸來,對故鄉(xiāng)惟應飲泣;廿年過了,到學舍試各問心?!?/p>
品格感人淚腸。北平淪陷后,他卻始終抱定“然誓餓死不失節(jié)”的氣骨。當同仁陸續(xù)南下時,他因體弱累重,事實上不能離開北平。他在戰(zhàn)前,收入相當豐厚,每餐都有魚肉珍饈。但淪陷后在輔仁大學教書時,因為入不敷出,已經(jīng)減到每天一粥一飯。1939年離開輔仁大學,生活更加困難。他在1941年4月25日給魏建功和夏德儀的信里說:“自離輔大后,生事良苦,歲杪又舉一男(共五女一男),以貧困故,概不服藥。老父因仰食者眾,且季弟營小醫(yī)院于滬,兩年來虧耗血本萬金,今年不復能相濟。然誓餓死不失節(jié)!”自此以后,他從“每天一粥一飯減到每天兩頓粥,到最困苦的時候,全家只落得一天只喝一頓粥了!經(jīng)這樣凍餓折磨,一死了之?!北贝笸寿濏灴娊鹪词俏话凉轻揍荆R大節(jié)而不可奪的朋友。次年,他的夫人馮承鈞也因貧病交迫追隨金源于泉下了(馮承鈞,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民國時代最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娊鹪捶驄D辭世時,摯友魏建功已隨西南聯(lián)大遷至四川,身后事只好由在京其他同鄉(xiāng)幫忙操辦,七個孤兒在京別無親戚,大家商量最好的辦法是送回江蘇老家。生前好友顧正容教授自告奮勇,于1943年送7個孤兒回江蘇。其時大女兒繆學周13歲、最小的繆學齊未滿周歲。7個孤兒一下子涌入繆家,因繆家家道一落千丈,生活相當艱難。大女兒繆學周自父母辭世后,獨自一人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二女兒繆學思、三女兒繆學潛由繆金源的父親繆趾榮做主送人家當童養(yǎng)媳;四女兒繆學夷在老家生活一段時間,后于50年代后期到上海,一直住在大姐家中,后嫁到江西;五女兒周學庠從軍任職于南京軍區(qū),后轉(zhuǎn)業(yè)在南京;兩個兒子交繆金源妹妹托帶。1945年冬,大女兒繆學周從上?;亟切笨赐艿?,見兩個弟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遂將二人送到浙江諸暨外婆家,1947年托人將兩個弟弟帶到上海,獨立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1950年繆學周帶著兩個弟弟到北京找到魏建功,(魏建功于1948年從臺灣完成推行國語任務回到北平),托關系將兩個弟弟送入北京香山慈幼院小學讀書。當時有許多有錢人感于繆金源的事跡愿收養(yǎng),繆學周堅辭不允,說這是爸爸的“兩條根”,一定要堅持把他們撫養(yǎng)大,此后魏建功夫婦視繆金源的兩個兒子為己出。被送給別人作童養(yǎng)媳的繆學思當時11歲,除了讀書不會干活,幸好婆家善良,每每讀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時,常會淚流滿面;而繆學潛命運則很悲慘,常受婆家虐待打罵,36歲時病故??娊鹪吹尼揍景凉恰⒚褡鍤夤?jié),失去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命,也付出了兒女顛沛流離、命運多舛的代價,真正家“破”人“亡”,令人唏噓不已。
繆金源教授氣節(jié)感染著身邊的人??箲?zhàn)勝利后,由繆金源教授生前同窗好友、著名教育家、曾任國立北京大學教育系主任、臺灣“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二任院長吳俊升撰寫的《繆金源教授備傳》記述“繆君與魏君交最久,相知亦最深……君兇聞傳至重慶,余請于部以事跡呈行政院,獲院令褒揚……昔人慎言: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娋娜蝗甜囍了酪酝甏蠊?jié),其從容為如何?然則君之死,至難亦至烈矣。悲夫!…距可再無傳述,以終負故友?用就所知,書君遺事以備史家之采擇焉”;繆金源教授夫婦辭世后,大家商量最好的辦法是送七個孤兒回江蘇老家,好友顧正容自告奮勇慨然應承,跨越幾個戰(zhàn)區(qū)克服重重困難送他們回到角斜;魏建功除了撫養(yǎng)好友的兩個兒子外,還撮合孫女與繆學周的兒子結(jié)為伉儷;繆金源教授生前學生之一、日后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獲2015~2016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葉嘉瑩女士當時對自己的恩師題挽詩“挽繆金源先生:山林城市詎非訛,簞盡瓢空志來磨。又見首陽千古節(jié),春明也唱采薇歌”?!恫赊备琛废鄠饔墒妪R、伯夷餓死前所作的一首先秦古歌,表達了“不食周粟”的堅決態(tài)度??娊鹪唇淌谠谌毡菊碱I北平實施奴化教育、拒絕親日分子登門送禮相邀后緊閉門而不出,在拖家?guī)Э谄D難度日情況下發(fā)出“然誓餓死不失節(jié)”的羸音,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叔齊、伯夷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