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 ,范景勝 ,楊世忠 ,熊朝瑞 ,俄木曲者 ,張林 ,喬雪峰
(1.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1.1 試驗對象 試驗以會東縣內川中黑山羊(金堂型,CZG)與建昌黑山羊的雜交后代(FC×J)為研究對象,以會東縣夾馬石建昌黑山羊種羊場內的建昌黑山羊(JCG)為對照,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測定4月齡、6月齡、10月齡、周歲、成年羊的體尺、體重,同時收集繁殖性能有關數(shù)據(jù)。
1.2 雜交設計 按照公、母羊1∶25的比例進行投放,配種采用自然交配。
1.3 測定項目及工具 主要測定自然站立狀態(tài)下的體高、薦高、胸圍、體長、管圍、腰角寬,早上空腹測定體重。主要測定工具包括卷尺、皮尺、測杖及電子秤等。
1.4 飼養(yǎng)管理 夏秋季節(jié)以放牧為主,枯草季節(jié)采用“放牧+適量補飼”的方式[1]。保持圈舍衛(wèi)生,通風干燥,注意防寒保暖,定期消毒,春秋兩季驅殺體內外寄生蟲,做好常規(guī)免疫[2]。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錄入Excel 2007軟件,并對不可信數(shù)據(jù)進行剔除,采用SPSS 13.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雜交羊體型外貌 雜交羊絕大多數(shù)為純黑色,少數(shù)羊的額頭、蹄部有白色斑點和雜色,被毛粗短,油黑發(fā)亮;有明顯的川中黑山羊體貌,體型高大,明顯大于建昌黑山羊,結構勻稱,體軀變寬、變厚,有明顯的肉用體型特征;乳房發(fā)育好。
2.2 不同年齡段羊的體尺、體重對比 建昌黑山羊公羔初生重平均為2.12kg,母羔為2.07kg;雜交羊公羔初生重平均為2.43kg,母羔為2.25kg。不同月齡段建昌黑山羊和雜交羊的體尺、體重數(shù)據(jù)見表1。
2.2.1 體尺 雜交羊體高與建昌黑山羊各年齡段相比均明顯提高,在周歲時提升尤為明顯,雜交公羊的體高較建昌黑山羊公羊提高了14.01%,母羊提高了13.39%;成年公、母羊的體高較建昌黑山羊公、母羊提高了24.34%、11.11%。雜交羊各階段薦高也高于建昌黑山羊。雜交羊與建昌黑山羊的體長在10月齡時基本一致,說明建昌黑山羊前期體長增加較快;6月齡和周歲時雜交羊的體長明顯高于建昌黑山羊,周歲雜交羊公、母羊的體長較建昌黑山羊公、母羊提高了20.47%、16.78%,差異極顯著(P<0.01);成年雜交羊公、母羊的體長較建昌黑山羊公、母羊提高了18.47%、15.13%,差異極顯著(P<0.01)。雜交羊胸圍均高于建昌黑山羊,6月齡公、母羊的胸圍較建昌黑山羊公、母羊提高了11.79%、8.93%;周歲公、母羊的胸圍較建昌黑山羊提高了16.41%、9.41%;成年公、母羊的胸圍較建昌黑山羊提高了11.79%、12.02%。詳見表1。
2.2.2 體重 各階段雜交羊的體重均高于建昌黑山羊。雜交羊公羔的初生重比建昌黑山羊公羔增加了14.6%,母羔增加了8.7%,增重明顯;4月齡時,雜交羊公、母羊與建昌黑山羊相比,體重分別提高了 15.75%和 40.5%,差異極顯著(P<0.01);6月齡時,雜交羊公羊體重達到23.4 kg,母羊達到20.1kg,較建昌黑山羊分別提高了35.26%、34%;12月齡時,雜交羊公羊體重達到42.7 kg,母羊達到38.2 kg,與同期建昌黑山羊相比分別提高了54.7%和 43.1%,差異極顯著(P<0.01);成年雜交羊公羊的體重達到57.8kg,母羊達到46.5kg,分別達到成年川中黑山羊(金堂型)體重的77.07%和84.55%,比同期建昌黑山羊分別提高了74.1%和42.6%,差異極顯著(P<0.01)。
表1 建昌黑山羊與雜交羊各年齡段的體尺、體重統(tǒng)計 只、cm、kg
2.3 日增重對比 羊只各年齡段的日增重情況詳見表2、圖1。
表2 建昌黑山羊與雜交羊的日增重統(tǒng)計 g
圖1 建昌黑山羊與雜交羊的日增重曲線
由表2、圖1可以看出,初生~4月齡,雜交羊公、母羊日增重比同期建昌黑山羊分別高出16.6g、39.5g,差異極顯著(P<0.01);4~6 月齡,雜交羊公、母羊的日增重比建昌黑山羊分別高出63.3g、3.4g;6~10 月齡,雜交羊公、母羊的日增重比建昌黑山羊分別高出8.4g、2.5g,此階段應加強雜交羊的補飼,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10~12月齡,雜交羊公、母羊的日增重迅猛,達到了193.3 g和178.3g,比同期建昌黑山羊高出133.3g和101.6g,差異極顯著(P<0.01)。
2.4 繁殖性能對比 本試驗對50只建昌黑山羊母羊和56只雜交母羊的產(chǎn)羔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 母羊產(chǎn)羔情況統(tǒng)計
由表3可見,雜交母羊產(chǎn)羔率為160.71%[3],比建昌黑山羊高了42.71個百分點;雜交母羊的雙羔率為42.86%,三羔率為8.93%;羔羊成活率達到93.8%。而建昌黑山羊母羊的產(chǎn)羔率為118%,雙羔率為14%,三羔率為2%。對比可知,通過雜交改良,雜交母羊的繁殖性能比建昌黑山羊有了明顯提高。
建昌黑山羊個體小、生長速度慢,利用川中黑山羊(金堂型)進行雜交改良,可以提高建昌黑山羊的生產(chǎn)性能。其雜交后代的生長發(fā)育比建昌黑山羊更快、個體更大,繁殖力更高,羔羊成活率達到了93.8%,且能適應當?shù)氐娘曫B(yǎng)方式,抗病力也與建昌黑山羊無多大差異,是適合會東縣肉羊生產(chǎn)的一種經(jīng)濟雜交模式。
4.1 加強選種選育 會東縣大部分地區(qū)未對建昌黑山羊進行系統(tǒng)的選種選育,近親交配嚴重,致使品種退化[4-5],建議劃定建昌黑山羊保護區(qū),在核心保護區(qū)內開展選育。
4.2 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雜交改良 會東縣肉用山羊雜交改良混雜,沒有良好的方案計劃,建議在本試驗基礎上,結合當?shù)貙嶋H,制定雜交改良方案,有計劃地進行雜交改良[6]。
4.3 加強補飼和種草養(yǎng)畜觀念 當?shù)仫曫B(yǎng)方式還比較落后,基本都是全天放牧,極少補飼,這就出現(xiàn)了“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現(xiàn)象。建議利用好冬閑田進行科學輪作,種植人工牧草[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