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輪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航空安全保衛(wèi)學院,四川德陽 618307)
1.1 短跑技術特點與力量特征
力量素質對短跑成績的影響最為明顯,在高速運動中,較好的放松技術能力能夠使運動員更加經濟的利用自己的體能,在多方面的協同工作下,使肌肉工作與外加的負荷強度相適應,有助于機體完美的配合運動。
短跑運動員需要強大的爆發(fā)力才能有高水平的加速度能力,需要運動員快速的擺脫靜止狀態(tài)向前加速。在短跑中,爆發(fā)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途中跑效果、動作技術完成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因此爆發(fā)力是決定成績的重要因素。
1.2 短跑傳統力量訓練的缺陷
短跑傳統力量訓練的方法比較單一,且具有片面性,長期的運用會限制運動員成績的提高。其不足之處如下:
1.2.1 將杠鈴負重訓練作為主要手段
對于短跑力量訓練的概念理解有誤區(qū),認為只要增強雙腿深蹲或半蹲的肌力就會提求的力量。杠鈴負重的力量訓練手段在雙腿支撐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只是追求雙腿的最大力量與快速力量,脫離了短跑運動的動作模式。將其作為主要手段長期運用,會使運動員的肌纖維變得粗壯并且長度變短,雖然力量會有提高但是肌肉的柔韌性與彈性大幅降低,造成運動員發(fā)生損傷。
1.2.2 輕視以肩為軸的擺臂力量
傳統的短跑力量訓練內容集中在腿部的負重練習,而上肢的擺動力量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缺乏訓練會導致運動員上下肢體力量失衡。下肢力量過大而上肢力量較小,無法更好的配合雙腿的擺動動作,從而限制運動員速度的提升。
1.2.3 忽略核心力量等小肌群力量
核心部位是鏈接上下肢體的樞紐,在短跑運動的途中跑階段,需要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帶動雙腿的快速擺動來保持最高速度。核心力量訓練可增強身體穩(wěn)定性穩(wěn)定性,提高力量傳導,促進髖關節(jié)靈活性的提升與加速雙腿的擺動。
1.2.4 忽視爆發(fā)力耐力
傳統訓練單一追求運動員的爆發(fā)力,對于持久的爆發(fā)力訓練較為欠缺,從而限制了運動員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
1.2.5 缺乏與短跑技術相符的力量訓練
傳統力量訓練過于追求提高運動員的后蹬力量,只針對股四頭肌和屈肌力量,缺乏伸肌力量練習,從而限制了伸髖伸膝的動作速度,影響了髖關節(jié)靈活性。
2.1 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特點
研究表明,傳統力量訓練方法缺少與專項技術特征的關聯性,而功能性力量訓練可以有效的彌補這一問題。其特點如下:
2.1.1 重視各肌群協同作用
人體由頭部、軀干、四肢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依據運動鏈效應理論,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每個部位并不是單獨運行的,而是一條完整的運動鏈條。
2.1.2 多維度力量訓練
人體的運動是在冠狀面、矢狀面和水平面三個互為垂直的空間內進行,人體肌肉的排列方式縱橫交錯,非常復雜,是從多個方向進行排列的,從而使人體可以獲得屈、伸、扭等動力來源。在不穩(wěn)定、不平衡的環(huán)境中進行練習,重視動作質量而非數量是功能性力量訓練的特點。
綜上所述,功能性力量訓練重視“運動鏈”效應,且注重力量的增長,與專項的技術特點緊密結合,對專項運動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拆分開來進行完整的訓練,能夠全面的提高運動員各方面能力。
2.2 功能性力量訓練的優(yōu)勢
功能性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著其他訓練方法所沒有的優(yōu)點與好處。
第一,功能性力量訓練使人體運動中的力量有效的傳遞,增加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以及人體各小肌群的力量,為力量傳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第二,功能性力量訓練主要在不穩(wěn)定、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進行,使目標肌群注重于核心肌群的力量控制,對運動項目技術支持起到重要作用。功能性力量更傾向于整體效應和協調穩(wěn)定性。第三,功能性力量訓練重視全身各肌群協同發(fā)展。其重點在于對小肌群等薄弱肌群進行訓練,重視柔韌性的提高,從多維方面入手進行訓練,有效的避免了損傷,增加了康復訓練的效果。
在短跑力量訓練中,功能性力量以完整的運動鏈為基礎,重點研究在短跑過程中人體的各骨骼、關節(jié)、以及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化和運動規(guī)律改變的模式。為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優(yōu)化肌群的工作效率,對機體的各環(huán)節(jié)以及周圍的小肌群進行專門性的力量訓練,從而提高機體穩(wěn)定性等能力。在短跑運動訓練中運用功能性力量訓練,可是運動員產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效果,提高運動員各種競技能力。因此,功能性力量訓練對于短跑運動員力量素質有著獨特的作用:
3.1 提高短跑運動員專項能力
目前振動力量訓練由于器械條件因素的制約,在高中田徑隊訓練中的應用較少。姚森林在對16名男性短跑運動員進行8周、每周3次的振動力量訓練研究中得出結論:振動訓練可以提高短跑30米沖刺能力,同時對運動員下肢半蹲力量、下蹲起跳高度以及無氧功率有增強效果。由此說明,振動力量訓練對短跑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有提高的效果,能夠增強短跑運動員的專項能力。
3.2 增強運動員身體平衡性及穩(wěn)定性,提高肌群協同能力
通過對相關力量訓練方法的查閱,楊文學使用瑞士球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通過長期的訓練得到了顯著的效果,對進行訓練后的短跑測試中發(fā)現,運動員的運動穩(wěn)定性和神經肌肉協調控制得到加強,同時提高了力量傳遞效率。因此得出結論,瑞士球核心訓練可以增強短跑運動員跑動中平衡性及穩(wěn)定性,提高神經控制肌肉能力并有效協調各肌群間的協同工作。
功能性力量以機體運動鏈效應為基礎,為完成特定動作所施展的力量。功能性力量訓練方式有提高運動員運動表現、增強是神經肌肉練習、減少傷病等作用,在短跑力量訓練中應重視其應用。目前功能性力量訓練等體能訓練領域的理念與方法在競技體育領域逐漸增多,但對于功能性力量在田徑短跑項目中的應用研究還急需增加。因此,在短跑運動員力量素質訓練的研究中,如何科學的運用功能性力量訓練來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