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艷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點,成長中的輸贏是平常事,對于孩子來說,贏了固然是開心的,那輸了又當如何呢?
假期一到,在小區(qū)公共區(qū)域玩游戲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這一天,我?guī)е鴥鹤有√柕叫^(qū)里玩兒,遇到一個讀大班的小哥哥在玩畫線丟沙包的游戲,小太陽也加入了小哥哥的游戲中。他們的比賽互有輸贏,一次,小太陽往后退了幾步,然后沖到線附近使勁一丟,丟得更遠了。一旁的奶奶坐不住了,開始念叨小哥哥:“你怎么還不如小弟弟丟的遠呀?看別人多會想辦法呀,知道跑幾步沖過去丟。你就知道傻傻地站在原地,那哪兒能丟得遠呢!”不一會兒工夫,兩孩子丟得差不多遠,兩人都說自己丟得更遠一些,他們似乎是想用“石頭剪刀布”來定輸贏。這時,奶奶按捺不住,再一次出面,她批評小哥哥說:“你比別人大,丟一樣遠就算是你輸了,還好意思爭?”聽著奶奶的數落,小哥哥很是不高興地念念有詞。一會兒,小哥哥贏了,他高興地說:“我贏了,我贏了,奶奶你快看呀!我比小弟弟丟得遠多了!”小太陽說:“小哥哥贏了,我們再來一次吧?!碑斪詈笠淮?,小太陽比小哥哥丟得遠時,小哥哥突然哭了起來:“我再也不跟你玩兒了。”說完,便拿著沙包,拉著奶奶的手回家了。本來玩兒得很開心的孩子,由于家長的干預和批評,把孩子引到了輸贏上去,導致孩子過度關注“誰丟得更遠”這件事,反而忽略了與同伴玩耍的樂趣和運動的快樂,真是得不償失。
玩得不快樂
在孩子玩游戲時,我們常??吹胶⒆訒蟀l(fā)脾氣,破壞玩具,或者傷心大哭,甚至是動手打人。有的孩子一定要拿第一,拿不到第一就不開心,甚至拿玩具出氣。這些孩子可以說是過于好強,有上進心,可若過度關注輸贏,則可能變成“輸不起”的孩子,不僅會影響伙伴關系,玩耍帶給人的快樂也變得蕩然無存了。
歸因易偏激在游戲中,輸贏是常事,“輸不起”的孩子對于輸的歸因往往容易偏激,有的容易向外歸因,歸罪他人或者責怪玩具不好,甚至責怪天氣不好,場地太滑等等;也有的容易向內歸因,把失誤都責怪在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沒有發(fā)揮好,或者準備不充分,有的甚至上升到對自己能力的否定,嚴重的甚至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找借口逃避“輸不起”的孩子為了避免自己輸,常會努力減少參與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敢輕易去嘗試,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又因對輸贏的結果過度關注,?;嫉没际В菀装l(fā)揮失常,心理的緊張,有時還會導致身體上的不適反應,理所當然地逃避競爭,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坦然地面對孩子的輸贏,不過度強調“輸贏”這個結果。面對孩子的失敗,家長更應該冷靜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同樣可以給予表揚,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進行討論,明確下次改正的方向。切莫一贏就大肆表揚,甚至是物質獎勵,一輸就是一頓責罵,甚至是懲罰。家長心態(tài)調整好了,孩子的心態(tài)才能真正好起來。
和孩子一起玩輸贏都需要
有很多家長跟孩子玩游戲時常遷就孩子,故意讓孩子贏,他們本意是想讓孩子開心,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然而,這種?!摆A”的狀態(tài),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一旦面對失敗,孩子的心理上往往接受不了,他們缺乏面對失敗的經驗和勇氣,更不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I。家長跟孩子一起玩時,應讓孩子有贏也有輸,幫助他們增加面對失敗的經驗。
面對孩子的表現,夸獎表揚要得當
家長在孩子贏得比賽時,應夸獎他之前的努力,“你剛才非常專心!”“比賽前,你很認真地聽了老師的介紹!”“我看見你步子邁得好快!”這樣的夸獎,是在給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無論輸贏,孩子都會比之前更努力。倘若用“寶寶真棒!”“寶貝真聰明!”這種夸獎方式,讓孩子誤以為贏得比賽是因為他“聰明”,輸了比賽就說明他“不夠聰明”“不是好孩子”。這種夸獎的方式逐漸會導致孩子輸不起。
引導孩子享受過程,淡化對結果的過度關注
孩子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與小伙伴交流互動,享受游戲的快樂,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體驗。既然是比賽,有人贏就一定有人輸。人生旅途中的比賽一波接一波,與其把注意力放在對結果的關注上,不如讓孩子學會享受過程,盡了全力,結果順其自然便好。
引導孩子學會歸因,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
“勝敗乃兵家常事”既然是常事,贏也好,輸也罷,家長可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去歸因,孩子的辨識能力形成了,常常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工作。一開始,歸因應盡量客觀,學會內外綜合分析。但如果孩子本身已經形成了自我否定的習慣,自信不足,則應該多鼓勵孩子,肯定他的努力,引導他把歸因的注意力向外移;如果孩子總是習慣埋怨他人,則應該引導孩子多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