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寧寧
【關鍵詞】急診護理路徑;急性腦卒中;搶救效果
急性腦卒中發(fā)病率較高,且該病病情急驟、疾病進展速度快,若搶救或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為探究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本文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上述患者均與急性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相吻合。②首次發(fā)病。③患者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5例,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齡在34~79歲,平均(57.7±4.2)歲,疾病類型:腦梗死32例,腦出血18例;觀察組45例,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齡在35~78歲,平均(59.5±3.6)歲,疾病類型:腦梗死35例,腦出血15例,兩組患者在—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CT檢查確診、治療護理等方面。
1.2.2觀察組:接受急診護理路徑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院前急救護理。接到急救電話后及時確認地址以及了解患者基本情況,指導患者家屬進行基本的急救護理;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瞳孔、意識等生命體征,與家屬詳細了解患者病史,注意是否為首次發(fā)病;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并及時建立靜脈通路。②搶救室護理?;颊哌M入搶救室十分鐘內,檢查患者氣道暢通性,給予患者吸氧治療,保障患者呼吸順暢;若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應觀察嘴角是否歪斜、確定患者肌力情況。同時,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及時采取心理干預方式,疏導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指導患者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念,進而全面提升患者配合依從性。進入搶救室的10~20分鐘,CT掃描患者頭顱部位,并做好相關的急救準備措施。進入搶救室的20~30分鐘,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保持供氧正常和氣道通暢,并及時做好溶栓治療準備。警惕患者是否出現(xiàn)并發(fā)癥,并及時對癥處理。進入搶救室的30~50分鐘,觀察患者病情以及各項生命體征,患者各項體征穩(wěn)定之后,將其護送到神經(jīng)內科。需注意,在轉運途中避免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若患者病情出現(xiàn)變化,必須第一時間處理。
1.3觀察指標
1.3.1統(tǒng)計兩組從入院至病情確診所用時間。
1.3.2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情況:主要包括血壓異常、顱內壓升高、腦出血、肺炎等情況。
1.3.3統(tǒng)計兩組生存質量: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吞咽障礙、肢體障礙、語言障礙等方面,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存質量越差一。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從入院至病情確診所用時間觀察組所用時間(16.2±1.7)min,對照組所用時間(25.9±2.9)mln,P<0.05。
2.2兩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fā)癥幾率8.6%,對照組并發(fā)癥幾率37.1%,P<0.05。見表1。
2.3兩組生存質量比較觀察組吞咽障礙(58.3±10.2)分、肢體障礙(51.5±7.3)分、語言障礙(49.8±5.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急性腦卒中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急診科疾病,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處于被動地位,護理內容存在盲目性和隨機性,護理質量有待提升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急診護理路徑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救治時間為橫軸、以疾病護理為縱軸,在大大縮短患者搶救制水間的同時,優(yōu)化了急診搶救的接收流程和診治流程。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進行預見性護理,快速評估患者、處置病情,醫(yī)生、護士、患者以及家屬等各方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工作有條不紊,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安全。通過本文研究證實,觀察組從入院至病情確診所用時間、并發(fā)癥情況以及生存質量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崔鈺春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引,提示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效果顯著,快速確診,有利于降低患者并發(fā)癥幾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