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三岔中心學校 王數(shù)云
閱讀能力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層次的嘗試與改革,對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作用。我結合教學實際,對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梳理,希望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作用。
新課程理念下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實現(xiàn)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合作者。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存在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影響了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主要表現(xiàn)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究,擠壓本應由學生自主完成閱讀、感悟和反思文章的時間,教師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字詞的理解完全取代了學生的自我思考,學生無法體會到文章要表達的情感,無法感悟到文章表達的“理”,缺乏有效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課變成了單一、被動接受語文閱讀技巧、方法的指導課,背離了語文閱讀課程的本質(zhì),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亦是如此。受身心發(fā)展特征的影響,小學生對感性、具體的事物具有較強的感知力,而對于一些相對抽象的事物則缺乏有效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景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和情感內(nèi)容,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教學。如,在教學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這一內(nèi)容時,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文章中介紹的主要聲音(如風、水以及動物的聲音等),但是,一旦讓學生真正開始學習,還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學生對這些聲音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知上。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并對每種聲音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類,如將風的聲音分為狂風、清風、寒風、微風,這樣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更加詳細地了解到每種聲音的特點,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能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了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景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結構、每個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缺乏深度和層次性,往往是對教材基礎知識的再現(xiàn)、對文章主旨的簡單概括與分析,這些問題往往無法有效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從而弱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使設計的問題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下,問題的設計強調(diào)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既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生活實際,也要求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即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相應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找到閱讀的樂趣,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因此,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嘗試分層設計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問題,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走遍天下書為侶》這一內(nèi)容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1.通過閱讀課文,請你回想一下,你有沒有與作者類似的經(jīng)歷?2.閱讀文章后,說明作者走遍天下、與書為侶的理由和方法;3.通過學習本節(jié)課內(nèi)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三個問題的設計層層遞進,既有鋪墊,也有對基礎知識、文章所要表達內(nèi)容的概括與總結,同時,最后也有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的提升。通過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增強了學生熱愛讀書、熱愛閱讀的情感。
閱讀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通過了解和掌握閱讀技巧更好地實現(xiàn)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關鍵詞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關鍵詞,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往往能實現(xiàn)更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關鍵詞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從小處著手,從關鍵詞進行突破,實現(xiàn)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高效閱讀。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燈光》這一內(nèi)容時,我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多好啊”這一詞語,請學生嘗試分析這一詞語對文章主旨意思的表達有哪些作用。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對這一詞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進一步明確了“多好啊”這一詞語不僅在文章中起著轉折的作用,更包含著作者對郝副營長的深切懷念。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往往通過某些重點句子展現(xiàn)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句式進行分析,如某一句式是比喻、擬人還是排比、反問、設問等。教師要對每一個句式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每個句式的基本特征、每個句式對文章表達的不同作用。這樣一來,學生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更加熟練,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感悟,提升對閱讀文本的認知和理解。尤其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評價理念認為,要對學生積極進行多元評價,通過學習小組間的組內(nèi)評價、組間評價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知識儲備和思維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的進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如,在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回答時,先讓學生根據(jù)準備的材料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再通過小組間的質(zhì)疑、交流、討論、探究、分享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小組、組員的有效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僅有效解決了學生個體的思維局限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讓學生閱讀教材指定的文本,更重要的是通過教材文本的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熱愛閱讀、享受閱讀,在閱讀中增長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生美的感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要積極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能接觸更多類型的文章,了解不同的寫作手法,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過程中深刻理解作者表達的內(nèi)涵,了解不同個體、地區(qū)甚至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我在教學中嘗試根據(jù)小學生年級的不同為其設計不同的閱讀書目,如,為低年級的學生選定一些寓言類、故事類的圖書,為高年級的學生選一些科技類、思想類方面的圖書。通過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能有效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使學生廣泛接觸到各種題材的文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空間。
總之,小學閱讀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提倡全民閱讀的時代,教師要充分認識閱讀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除上述分析的幾點策略之外,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實現(xiàn)有效閱讀的重要手段。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檢驗其閱讀能力,學生閱讀書目的多少、閱讀技巧的學習都能在學生的作品中得到最深刻的體現(xiàn)。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使學生既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又具有扎實的寫作功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