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何勇海
有意見選擇保留,有不滿私下“吐槽”,有怨氣藏在心里……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當前,一些在職干部在公開場合不愿說真話、不想說實話、不敢說心里話,謹守“為官不言”原則,由此產(chǎn)生的干部“群體失語”現(xiàn)象在基層抬頭,值得引起重視。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層干部既是干部,也是百姓一員,對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在基層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最了解,最有發(fā)言權(quán)?!吧厦媲l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落實方針政策、共謀百姓福祉的關(guān)鍵作用。如果他們不愿說真話、不想說實話、不敢說心里話,如何解決群眾之所盼、所難、所怨,如何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增進民生福祉與社會和諧?因此有人說,基層干部“為官不言”,其實也是一種“為官不為”,同樣是相當危險的。
干部講不了真心話,“該”講什么話呢?一些干部逐漸習慣了用正確的廢話、漂亮的空話、格式化的“套話”、場面上的“應酬話”等表態(tài)式話語來替代。有學者總結(jié)了這類話語的三種典型表現(xiàn):
基層干部為何普遍不愿、不想甚至不敢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基本是出于趨利避害的現(xiàn)實考量。許多基層干部面對群眾可能會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一旦面對各級領(lǐng)導,則要顧慮領(lǐng)導們是否接地氣、聽真話、看實效了。上述報道中一位縣級干部在宣傳當?shù)芈糜螘r,講了一句真心話,卻收獲了責令檢討的處罰。說真話輕則檢討、重則丟官,早就證明說真話還是有風險的,只有藏在肚子里,假話、空話、言不由衷的話就成了場面上的“硬通貨”。因此,講真話考驗的不僅是基層干部的個人勇氣,還有能夠講真話的氛圍。
要讓基層干部愿說真話、想說實話、敢說心里話,首先要讓上面各級領(lǐng)導干部徹底摒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真正樹立“空談?wù)`國,實干興邦”理念,聽得進真話、實話、心里話,進而下真功查實情、使真勁解民憂、亮實拳促發(fā)展。有人說,講真話的人不多,能聽得進真話的人其實更少,確實如此,一些領(lǐng)導干部長期習慣了使用與傾聽正確的廢話、漂亮的空話、格式化的套話、場面上的應酬話,一旦有基層干部在其面前說真話就覺得刺耳,在他們面前,基層干部又怎么打得開真話與實話的閘門?
當然,讓各級領(lǐng)導干部聽得進真話、實話、心里話,僅有倡導、呼吁往往是靠不住的,更需要有保障講真話、促使聽真話的制度安排與民主手段。比如建立制度,明確“為官不言”也是“為官不為”,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不說往往最安全”的思想了,不說反而更不安全;變“說錯話處罰”與“說錯話丟官”為“說錯話免責”,以避免“寧可不說話,也不說錯話”的認識再度出現(xiàn)。又如,給講真話的基層干部建立必要的保護機制,以保障他們不被“穿小鞋”和“坐冷板凳”,更不會被打擊報復。
讓講真話沒有什么成本與代價之余,還要通過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等平臺,給講真話者創(chuàng)造發(fā)聲的渠道和空間。而對于各級領(lǐng)導干部,則要硬性要求他們在開會、座談、檢查工作等時,帶頭講真話、實話、心里話,不念空頭講稿,不講大話套話,立足調(diào)研、根據(jù)實際多多進行“即席發(fā)言”,由此以上率下,帶動風氣扭轉(zhuǎn),全面消除“語言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