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 530006)
《檀香刑》被認為是“21世紀中國文學(xué)的第一部重要長篇小說”,其中錢丁、孫丙等人物相互交織,使得整個故事飽滿生動。本文就《檀香刑》中五位具有典型意義的主要角色展開分析。
在錢丁身上體現(xiàn)了極其明顯的矛盾性。首先,錢丁一直在兩個有“冰火”差別的女人中徘徊。錢丁的夫人是大清重臣之后,生在鐘鳴鼎食之家,知書達理,有助于錢丁的仕途,一直與錢丁相敬如賓,是封建社會所追捧的賢妻形象。孫眉娘在戲班子里長大,美艷動人,從未接受過三從四德的教育,能滿足錢丁最原始的情感沖動。在女人選擇問題上,夫人和眉娘不可以兼得,到底是做堅守封建婚姻禮教的衛(wèi)道士還是追求自由戀愛的先驅(qū)者呢?錢丁一直處于猶豫矛盾的狀態(tài)。其次,錢丁作為一個地方官員,直接見證了民間的疾苦,見證了搖搖欲墜的清朝統(tǒng)治。他在上任之后宵衣旰食,勤謹辦事,努力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在德國人在高密東北鄉(xiāng)制造的駭人慘案發(fā)生之后,他不辭勞苦連夜去找知府大人,為民請命。但是深受封建士大夫教育的他在面對上級官員的施壓、面對丟掉官職的風(fēng)險時,又顯得搖擺懦弱,缺少抗爭到底的勇氣,最后選擇屈服,并捉拿了孫丙,甚至一度把捉拿孫丙當成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機會。直到在孫丙等待死亡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為孫丙唱貓腔的戲子們的慘死、看到夫人的遺書之后,他才最終下決心刺死孫丙,讓德國人和袁世凱的美夢落空。在整個糾結(jié)的過程中,錢丁對自己的處境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可以選擇像同榜的劉光第一樣舍生取義,也可以選擇像萊州知府之流一般順勢而為,但是他都沒有,在兩者之間夾縫中不斷搖擺注定了他的悲劇性。
孫丙是一個充分體現(xiàn)被動性的人物,他被動的反抗體現(xiàn)著當時國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安逸、守舊的農(nóng)耕文明意識。當斗須失敗、失去了唱戲的“資本”——胡須之后,他出于軟弱求穩(wěn)的意識,聽從了女兒的勸告,選擇了拿著錢丁賞的銀子回到自己的老家,與小桃紅結(jié)婚生子,開茶館過起四平八穩(wěn)的幸福生活。若是妻子和一雙小兒女沒有慘死在德國人手下,他也就不會選擇反抗。這種被動性也注定了孫丙的悲劇:斗爭無組織紀律性、幻想用裝神弄鬼來擊敗德軍。唱慣了侯王將相的他骨子里有英雄主義情節(jié),妻兒的慘死刺激著他帶領(lǐng)高密東北鄉(xiāng)的百姓破壞的德國人修建的鐵路。當聽聞德國人的炮火對準了百姓時,他挺身而出,決心用自己一人的性命換取集體的性命,將自己置身于德國人和清政府的魔爪之中。雖然孫丙走上造反之路的原因是被動的,但是他身上卻有著當時腐朽的死氣沉沉的清末封建社會所缺少的血性。在被捕后,他本有機會保命,但他的血性讓他放棄了“偷梁換柱”,選擇接受檀香刑,用這種殘酷的刑罰來成就自己的名節(jié),像所崇拜的“岳飛”一般留取丹心照汗青。
趙甲,這位劊子手行當里的狀元,從外表看,他穿著長袍馬褂、手里還捻著佛珠,像是一位子孫滿堂的老太爺,與人們印象中的威猛兇殘的劊子手形象大有不同。真實的趙甲與他的外形極大的反差,他精通歷代酷刑并且有所創(chuàng)作,在他在刑部當差的四十年里砍下的人頭比高密縣一年出產(chǎn)的西瓜還多。劊子手這個職業(yè)使趙甲不斷地奪取他人的生命,也讓他在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的思想壓力,他只得通過不斷強化忠君思想、不斷提升道義的合理性來排解道德的譴責(zé)。最終,他病態(tài)地將行刑作為自己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一種途徑,把酷刑認為是國家權(quán)力的最佳體現(xiàn),他自認為是國家權(quán)威的象征,是國家律令的最終落實者。
趙小甲在全書中是一個奇特的存在。在行動能力上,他甚至超過正常人的水平。身強力壯的趙小甲是高密縣有名聲的“殺狗宰豬的狀元”,能夠為妻子孫眉娘遮風(fēng)擋雨,能夠協(xié)助親爹趙甲準備并且實施檀香刑。但是在心智方面,趙小甲仍處在孩童的階段,缺少對于世界的正常的認知和思考,不能察覺妻子孫眉娘與干爹錢丁的不正當關(guān)系。正是這樣一個“傻子”角色,承擔(dān)著撕開人們表皮,展現(xiàn)人物“本相”,揭示人內(nèi)在動物性的作用。在趙小甲的視角里,妻子孫眉娘是一條水桶那般粗細的大白蛇,親爹趙甲是一條瘦骨嶙峋的黑豹子,錢丁是一只大白虎……一方面,趙小甲這個“傻子”視角可以幫助我們打破固化了的認知世界的思維模式,使這看似虛幻的不合理的情節(jié)能夠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當中;另一方面,即使是半癡半傻、對于世界缺少基本認知的趙小甲直面赤裸裸的人物“本相”時,仍表現(xiàn)得十分恐懼,感嘆“知道人的本相就沒法子過了”可見當人內(nèi)在動物性完全爆發(fā)、丑惡兇殘完全顯現(xiàn)時,這個社會是多么可怕。
故事中的其他幾個主要人物都受外界的束縛,要么沒有反抗意識,要么不敢反抗,要么盲目反抗,而孫眉娘是整個故事中唯一一個主動把握命運的角色。面對愛情,她不懼世俗眼光,大膽追求。故事發(fā)生時間處在清末,女性仍然深受男權(quán)社會的壓迫,孫眉娘本是一個水靈靈的風(fēng)流美人,卻因為一雙大腳不符合主流審美觀念婚事受阻,成為一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最后貌美如花的她只得委屈地嫁給癡傻的屠夫趙小甲?;楹蟮膶O眉娘沒有消極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勇于突破束縛在婦女身上的重重枷鎖,積極追求向往的愛情。當她遇見儀表堂堂的錢丁時,沒有受限于三從四德的封建道德倫理,一番思想斗爭之后執(zhí)著地尋找一切靠近愛情的方法。面對親情,她不懼權(quán)勢,有勇有謀。在親爹孫丙被抓之后,她積極為孫丙奔走。在整個救父的過程中,孫眉娘不是盲目慌亂的,她善于尋找身邊每一種營救孫丙的可能,不惜放棄尊嚴色誘曾在刑部當過差的公爹趙甲,不惜冒險闖衙門求干爹錢丁通融。當公爹、干爹這兩條路都行不通時仍沒有放棄,利用孫丙與丐幫頭目的交情,密謀劫獄救人,并且對于營救的困難程度有預(yù)判,做好了營救失敗的準備。在最后的緊要關(guān)頭,孫眉娘鼓起勇氣殺死趙甲,協(xié)助錢丁成全了親爹孫丙,讓德國人和袁世凱的詭計落空。
《檀香刑》吸收了民間文化、民間風(fēng)情、民間傳統(tǒng),在清末歷史大背景下,塑造了統(tǒng)治階級、中間層、抗爭者這三類人物,展現(xiàn)了真實的民間風(fēng)貌,對于讀者了解該時期內(nèi)憂外患兼具的中國社會人物百態(tài)有很強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