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芳
(青海省都蘭縣蒙藏醫(yī)醫(yī)院,青海 都蘭 816199)
烏蘭三味湯散是屬于蒙藥的一種,其別稱為烏蘭-3 以及瑪日布-3 湯散等[1]。其處方包括:紫草茸、茜草以及枇杷葉[2]。通過將此類藥材進行研磨,使用研磨后粗粉進行制藥,熬成湯劑為患者服用,可較為有效地治療肺部、腎臟的損傷性發(fā)熱[3]。主要具有清除患者體內(nèi)血熱,以及身體內(nèi)肺部、腎臟熱等,整體治療效果較好。通過對蒙藥烏蘭三味湯散的質(zhì)量標準進行研究,即可對藥品質(zhì)量進行把控,以此保證藥物治療的效果,對患者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具有較為重要意義。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蒙藥烏蘭三味湯散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具體內(nèi)容如下。
目前階段,蒙藥烏蘭三味湯散的成分主要由3種藥物所構(gòu)成,分別為紫草茸10 g、茜草10 g、枇杷葉10 g,3 味藥物相互配合進行研磨,待研磨成粉以后,過篩處理,3 味藥材相互混合均勻后,使用文火進行煎制,制成湯劑服用[4]。口服,1~3 次/d。
紫草茸:屬于紫膠蟲在樹枝上所分泌的一種干燥膠質(zhì),較常見于四川、云南、廣東等地。由于紫膠蟲常生活于大葉榕、小葉榕、鈍葉黃檀、秧青等樹木之上,因此紫草茸常于此類樹木上發(fā)現(xiàn),其主要是由于紫膠蟲分泌膠質(zhì)物覆蓋于全身所形成。通常約為3~10 cm 長,寬度約為1~1.5 cm,表面不光滑,呈凹凸不平,有一定的皺褶與蟲眼孔隙,質(zhì)地相對堅硬且脆。氣具有一定的臭味,但味相對較淡,通過加熱可軟化并恢復(fù)粘性。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通過內(nèi)服或外用治療麻疹、月經(jīng)過多、瘡瘍等癥。
茜草:屬于一種多年生的草質(zhì)攀援藤木,可生長至3.5 m,在茜草的根莖以及節(jié)處須根均為紅色,且莖為多條,細長,呈方柱形,在楞上分布有倒生皮刺。通常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華北、四川、西藏等地,可用于染色,亦可入藥。此種藥物呈寒性,進入人體后,可起到?jīng)鲅龅淖饔茫瑢τ谥委熝獰嵋鸬目┭?、吐血、尿血等,以及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枇杷葉:枇杷葉即是枇杷的樹葉,其分布較為廣泛,在我國中南、云貴川、浙江、安徽均有產(chǎn)。并且此藥物全年皆可進行采收,采收后,通過晾曬至八成干后,捆扎固定呈小把,在進行晾曬至全干后即可。此藥物味苦,微辛,但是性微寒,可有效治療患者肺熱、咳痰、咯血、吐血等癥狀。通常將藥物煎制湯劑進行服用,亦可使用藥膏、藥丸、藥散進行服用。
由于烏蘭三味湯散的三種主要藥材均對于治療人體的肺熱、血熱有較好療效,因此烏蘭三味湯散其在藥理作用上主要偏向于治療人體由于肺部、腎臟損傷性熱,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并且,治療由于肺熱所引起的患者咳嗽、咳痰、咳血、血痰等,包括與腎臟相關(guān)的膀胱刺痛、尿頻、尿痛等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5]。
其中烏蘭三味湯散的枇杷葉在目前藥理研究中普遍認為具有鎮(zhèn)靜、平喘的效果,對于咳嗽、咳痰等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且當局部應(yīng)用枇杷葉時,對于治療尿糖有一定的功效,亦可用于治療腎炎水腫、痤瘡等。而茜草主要為鎮(zhèn)咳祛痰,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癌效果。對于碳酸鈣結(jié)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因此可用于人體預(yù)防腎結(jié)石的形成[6]。
烏蘭三味湯散性屬涼性,因此主要治療患者體內(nèi)肺部與腎臟的損傷性熱病,根據(jù)各文獻記載,此藥方中,最主要起作用的即是紫草茸,因紫草茸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熱性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在此基礎(chǔ)上,輔以另外兩味藥材,三種藥物相互配合,加強了對于腎臟、肺部熱性病的治療作用[7]。
對于烏蘭三味湯散的藥品質(zhì)量檢測與控制,可通過對于此藥中茜草素含量進行測定,并以此進行質(zhì)量的監(jiān)管控制。采用HPLC 方法對烏蘭三味湯散劑進行檢測,使用相符合的相色譜儀以及色譜分析平臺作為檢測儀器,將甲醇作為檢測中的色譜純,其余檢測中的試劑均為分析純。
在制作好標準品茜草素溶液以及陰性樣品溶液后,即可進行藥品中茜草素含量的測定。并通過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分析。通常標準的烏蘭三味湯散的茜草素含量0.81~0.84 mg/g,因此若滿足此條件則可認為此烏蘭三味湯散的藥品質(zhì)量為合格,若低于或高于此標準,則屬于不合格藥品,其中有效成分不足以較為有效的治療疾病,或防止由于患者使用了過多的藥品從而導(dǎo)致患者自身遭受到損害,因此不可為患者所用。而以此標準對烏蘭三味湯散進行調(diào)配即可較為方便簡單的進行藥品制備,以提高藥品質(zhì)量與制備效率。并達到對于烏蘭三味湯散的質(zhì)量進行監(jiān)督把控的目的。
蒙藥烏蘭三味湯散自身主要為散劑。其制備過程相對較為簡單,將三味中藥材,紫草茸、茜草以及枇杷葉稱取合適的重量進行配伍。配好后,將三味藥材分別進行研磨,待研磨成粗粉后進行過篩,在充分曬過后,將三味藥材的粉末進行混合即可制成烏蘭三味湯散。但當患者需進行服藥時,通常采用湯劑的形式進行服藥。將適量的烏蘭三味湯散與清水混合均勻進行熬煮,制成湯劑后方可為患者服用。因藥材主要成分在煎藥的過程中充分溶于湯內(nèi),因此更利于患者對于藥物成分的吸收,以此可有效利用藥物,并加快患者的恢復(fù)。通常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輕重,可使患者按1~3 次/d 的頻率進行服藥。
蒙藥烏蘭三味湯散屬于一種中成藥,亦屬于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蒙藥。其通過紫草茸、茜草以及枇杷葉三種藥材的相互組合,并且研磨至粉制成湯散劑,充分發(fā)揮各藥材對于人體的治療效果。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祛除肺、腎損傷性熱,化痰鎮(zhèn)咳的功效。其主要運用了枇杷葉鎮(zhèn)靜、平喘、鎮(zhèn)咳的作用以及茜草對于患者的鎮(zhèn)咳祛痰、預(yù)防腎結(jié)石形成的作用。以此達到治療肺部、腎臟損傷性熱患者的效果。通常采用湯劑的形式進行口服,使患者吸收更佳,并且在成藥中,茜草素的含量在0.81~0.84 mg/g 屬于合格藥品[8-10]。通過對于烏蘭三味湯散的茜草素進行檢測,可對藥品質(zhì)量進行把控。但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不斷探索,以此規(guī)范蒙藥烏蘭三味湯散的質(zhì)量,以此獲得更高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