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翀
一次送別經(jīng)歷,一曲琵琶演奏,一段凄涼身世,一回貶謫生活,碰撞成一首千古絕唱《琵琶行》。偉大的白居易通過對偶遇的琵琶女高超絕倫的演奏技藝和她不幸經(jīng)歷的生動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發(fā)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江州的憤懣之情。千百年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把欣賞的焦點聚集到精美絕倫的音樂描寫上,聚集到引發(fā)天下失意人情感共鳴的主旨句上,而忽略了文章一個重要意象“月”的描寫。月雖只出現(xiàn)五次,卻意蘊豐厚,精妙無比?!短圃娺x脈會通評林》唐汝詢?nèi)眨捍藰诽旎掠尾凰欤蚺靡酝信d也。“飲無管弦”,埋琵琶話頭。一篇之中,“月”字五見,“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嘗厭重!可以說無月即無離別,無月即無音樂,無月即無身世,無月即無貶謫情,無月即無《琵琶行》。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在開頭送別時寫月,巧妙渲染一筆。在楓葉飄飛、荻花凋零、涼風(fēng)瑟瑟的深秋夜晚,詩人在潯陽江頭和朋友飲酒作別。酒喝得不痛快更想著將要分別,離愁別緒頓時充盈心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杯一杯的端起酒杯,一次一次地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黑夜茫茫,涼風(fēng)習(xí)習(xí),詩人不僅打了個寒顫。移眼望去,沉浸在茫茫江水中的一輪慘白的月影映入眼簾,冷月遙浸一江水,江水輝映慘白月。秋江冷月交相輝映,渲染出離別場景的空闊、深遠、清冷與寂寥;也把秋意之濃烈,離別之凄苦渲染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也不禁頓生無限傷感;同時也為下文敘寫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抒寫詩人的遷謫漂流做好鋪墊。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在音樂描寫過后寫月,巧妙烘托一筆。詩人用生花妙筆將琵琶女演奏的過程詳細而生動地描摹了出來,隨著“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音樂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演奏雖然結(jié)束了,但美妙的音樂余音卻久久縈繞于江水上空,而詩人的描寫也還沒有結(jié)束,再次把筆觸伸向江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東船西舫人們?nèi)耘f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仿佛天地間都被這美妙的樂聲感動而靜止。此處寫月既是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四周的寂靜,又描摹出聽眾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巧妙地烘托出琵琶女演奏的高妙,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寫月,襯托一筆。在風(fēng)光無限的京城風(fēng)流生活中年復(fù)一年,青春與容顏卻悄悄的流失,老大了,只能嫁作商人婦,這是她命運的重大轉(zhuǎn)折,凸顯了哪個時代供人娛樂的歌妓必然的悲慘歸宿。更可悲的是嫁為商人婦后仍舊不能求得人生的相守與幸福,因為商人重利輕別離,更多的時候只能自己一人 “去來江口守空船”,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船的秋水凄寒。此處寫月,抓住一個“寒”字,寫出深秋夜晚慘月籠罩江船的凄清孤寂,更襯托出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在琵琶女自述京城風(fēng)光生活后寫月,插入一筆。年復(fù)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這里以美好事物“秋月”與“春風(fēng)”來寫時間的流逝,“等閑度”表明琵琶女紅極之時,年復(fù)一年地在歡笑打鬧中度過,輕松隨意地打發(fā)著時光的陶醉與滿足,而不覺青春流逝,容顏衰老將至。此處借月反襯琵琶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青春放浪,幸福人生的短暫,與后來的中年落魄形成對照,表現(xiàn)出人生的巨變。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在作者聽了琵琶女的苦訴之后自敘身世時插入一筆。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詩人同病相憐,因琵琶女的不幸命運而自敘身世,感嘆自己命途多舛屢受排擠,被貶之地偏僻潮濕,孤獨寂寞知音難覓,身體多病臥居,再加上憂國憂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還有閑情雅意來沐浴春光,觀賞明月呢?這里插入一筆,以“花”“月”來表明景象的美好,反襯的卻是詩人孤獨寂寞的人生處境。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教參認為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可算是明線;又寫詩人的感受,可算是暗線。然后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
但筆者認為,月才是本詩的線索,詩人巧借月亮編織出了文章波瀾。開頭送別時,詩人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渲染離別環(huán)境,在琵琶演奏后又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烘托音樂的美妙,在琵琶女自敘京城風(fēng)光無限的生活后插入“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凸顯琵琶女的陶醉與忘情,自敘悲慘身世后用“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襯托其現(xiàn)實處境的孤獨凄涼,在詩人的自感身世中再次插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反襯自己孤獨寂寞的人生處境??梢?,月成為了故事的典型背景,月串起了送別、演奏與身世感嘆,月更照亮了兩個天涯淪落人的濕漉漉的心,反襯出他們的離別之情,思念之苦,美好之愿??梢姡窃抡嬲幙棾隽宋恼虏?。
“月”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美的意象之一,獨酌、尋友、思鄉(xiāng)、團圓、羈旅、離別等,都可以在月上找到精神上的寄托。白居易巧妙地以“月”字統(tǒng)領(lǐng)全局,創(chuàng)造出孤、冷、寒的意境,讓餞別在月下慢慢上演,讓琵琶演奏在月下徐徐展開,讓自嘆身世在月下娓娓道來,空虛中蘊失望,惆悵中含感傷,清冷中藏凄涼,從而產(chǎn)生了獨特的藝術(shù)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對琵琶女高超技藝的贊美、對其悲慘身世的同情與自嘆被貶命運的憤懣,都集中到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上,從而激起了天下失意人廣泛的情感共鳴。
總之,本詩不僅是寫音樂的名篇,寫離別的名篇,更是寫月的名篇。本詩寫月不鋪張,不揚厲,三處描寫,兩處點寫,恰到好處而又精妙無比。不寫月,離別不會如此纏綿;不寫月,音樂不會如此高妙;不寫月,身世不會如此凄涼;不寫月,意境不會如此美妙;不寫月,情感不會郎朗相照;不寫月,更不會激起廣泛共鳴!巧妙寫月,成為《琵琶行》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