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松
高三語文總復習的第二輪階段,是按照考點進行的專題復習階段。在這一輪的復習過程中,我們要具備把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以及古詩文文本閱讀的復習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的意識,這是讀寫訓練的一個較佳的強化期。通過對各個現(xiàn)代文和古詩文閱讀專題知識點的復習,帶動對寫作原理的進一步理解和對寫作素材、寫作語言的積累,實現(xiàn)理解力、寫作力提升的雙贏。
文本閱讀專題復習,側重點是讀懂文本,學會解析文本,全面理解文本,“以文悟道”(看文本寫了什么,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在這個“以文悟道”的過程中,只要同時具備強烈的“以道悟文”(看文本是怎么寫的,結合文本的思想情感體悟表達之妙)的意識(目前也出現(xiàn)了一些閱讀題是考查論證結構和方法的),就會既能實現(xiàn)做好閱讀理解題目的目標,又能理清文本的結構框架(即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總結文本的寫作手法,學習作文之法。如此一舉兩得,隨著閱讀專題訓練量的增加,學生的理解力增強了,寫作套路也會順溜很多,素材積累順帶豐富起來。人的想法是怎樣的,行動就會是怎樣的。這個想法也許并不復雜高深,但只要有事半功倍之效,就值得去扎扎實實地落實,做好了就會有好的收獲。
在復習“論述類文本閱讀”專題中的“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這個要點時,明確了“分析論點”、“分析論據(jù)”、“分析論證”這幾個知識點,就學會了如何看文本的文路、辨識寫作方法。文路明晰了,也就是清楚了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梳理出來了,就可以靈活借鑒使用了。閱讀專題復習中使用的資料大多都是高考真題,文章質量比較高,既是訓練閱讀理解能力的好材料,也是學習寫作的優(yōu)質范文。例如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1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題,選用的是朱鳳瀚的關于甲骨文的一篇文章,論證結構是并列剖析式,論證方法有因果論證法等。 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3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題,是摘編自陸邵明《留住鄉(xiāng)愁》的一篇文章,開篇提出論點,然后從三個層次逐層深入地論述,論證結構是逐層遞進式,論證方法有例證法等。這些閱讀文章簡潔、有力,都是學習寫作的佳作。教會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融會貫通,“讀”的過程中琢磨“寫”,做個復習階段的好讀者、好作者,既能答對閱讀題,又能熟知寫作方法和豐富的素材。
在閱讀專題的復習過程中,穿插寫作訓練既能有效實踐“讀”中得來的經(jīng)驗,把寫作知識落實,又能有效激發(fā)閱讀的動力。讀寫相互強化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能使學生在“讀者”、“作者”角色的轉換中,夯實閱讀理解知識和寫作知識,明顯提升閱讀寫作能力。有學生說,過去拿到一篇文章,會有距離感、迷茫感、緊張感,經(jīng)過這樣的讀寫強化訓練過程,逐漸消除了對文本的陌生距離感,拿到文章也不會緊張了。因為明白了不管是什么話題的文本,只要迅速把握論證結構和方法,清楚了章法,有文路可走,就大大降低了閱讀理解的難度。寫作過程中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的習慣,上下句緊密聯(lián)系的邏輯性,都促使學生在閱讀時形成前后句、前后文推理判斷的習慣,能很快梳理出段落內(nèi)、段落間的意義層,這對快速解讀文章具有直接的推動效用,閱讀理解力的形成因此水到渠成。
高三階段,復習任務重,時間緊,尋求事半功倍的復習方法有利于提升復習效率。充分利用閱讀專題的復習階段,使“讀”、“寫”得到密集強化式訓練,教會學生融會貫通,是提升讀寫能力行之有效的一條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