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娟
(甘肅省酒泉市新苑學校)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課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他們的心智,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寓知識學習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課,老師就通過播放京劇視頻《鍘美案》選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簡單談話后播放《京調(diào)》,并請幾個小戲迷穿著繪有京劇臉譜的服裝走圓場。獨特的導入,富有京劇韻味的開始,帶領著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走進了京劇課堂。
學習京劇,首先要了解京劇臉譜。臉譜對于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為了讓學生對臉譜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課前老師讓學生到網(wǎng)上查閱有關京劇的知識,嘗試制作京劇臉譜。課上先引導學生觀察小戲迷所穿服裝上的臉譜,然后又讓學生自主介紹臉譜知識,展示自己制作的臉譜。在此基礎上運用互動課件將各種臉譜進行匯總展示,使學生對臉譜的顏色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隨即白板上播放出《說唱臉譜》視頻,要求學生隨著音樂邊唱邊創(chuàng)編動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原本相對安靜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看、唱、做,在活動中接受了知識,獲得了音樂審美體驗,學習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fā),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讓學生了解我國京劇藝術當中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初步學會根據(jù)外貌著裝判斷人物角色,是本堂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介紹課前搜集了解到的關于四大行當?shù)闹R,然后各組代表匯報展示后,借助EN5課件播放了四大行當劇照,之后又進行了超級分類的趣味游戲,讓學生上臺與白板互動,將各種角色拖拉歸位,錯的彈出,正確的吸收,讓學生在互動游戲中直觀快捷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在視覺上給學生以強化性的沖擊,同時了解了他們所代表的人物角色。這既是對學生的匯報進行的補充總結(jié),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反饋。最后請學生自選喜歡的行當進行代表性動作的表演,學生興趣盎然。
京劇是國粹,是一種綜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藝術。為了讓學生了解京劇的四大表現(xiàn)形式,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老師借助多媒體鼓勵學生模仿表演。為了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京劇的表現(xiàn)形式,一邊播放課件,一邊補充介紹了“唱、念、做、打”的含義,給學生以系統(tǒng)性的理論印象。然后分別播放“唱、念、做、打”四段相關的代表性視頻,引導學生在觀看后進行模仿表演,鼓勵學生唱一唱、做一做、念一念、說一說,在自由參與中獲取京劇知識,感受京劇的魅力。在這里,多媒體視頻的播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對這四種表現(xiàn)形式進行了直觀展現(xiàn),使學生對這四種形式的認識從理論到實際,印象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他們對京劇的欣賞能力。
藝術教育在本質(zhì)上是審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京劇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它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還是景物的描寫,其實就是一本教科書。京劇就像古詩里的絕句,一招一式一個字,字里行間味無窮。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我播放了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的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視頻,補充簡介了《紅燈記》故事概況,還適當出示了人物劇照,引導學生一起欣賞唱詞并交流感受。在討論交流中,學生對京劇的認識更深了,探究的欲望也更強了,欣賞的角度也更多了。
京劇進課堂,意義深遠,從大的角度講是傳承文化,從小的方面說可以提高審美情趣,豐富生活。在這節(jié)課結(jié)束時,我再次利用PPT出示了給學生的贈言“愛京劇,愛藝術,愛生活”,用充滿情感性的語言幫學生打開戲曲音樂的大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一節(jié)課就能達到的目標,但就本節(jié)課而言,至少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我國京劇文化常識,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言,直觀新穎,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jié)合,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還要繼續(xù)探索,真正讓各種多媒體手段協(xié)調(diào)互補,為教學發(fā)揮最大的作用,讓我們的音樂教育迸發(fā)出永久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