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以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為例,探究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84名研究對象是我??谇恍迯凸に噷I(yè)的學生,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對比兩組教學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知識成績、技能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為例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工藝技術 小組合作學習 口腔修復工藝實訓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此次82名研究對象都是我校16級口腔修復工藝專業(yè)的學生,所有學生均為初中起點,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應用傳統(tǒng)實訓教學方法的16口腔一班43名定義為常規(guī)組,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16口腔二班41名實驗組。常規(guī)組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年齡分為15—17歲,平均年齡(19.21±0.65)歲;實驗組其中男生20名,女生21名,年齡分為15—18歲,平均年齡(19.35±0.42)歲。以上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常規(guī)組學生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應用傳統(tǒng)實訓教學方法,即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實驗組學生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實訓教學。每一次實訓教師都以實驗成果和個人表現(xiàn)為標準評分,作為單次考核成績,最終科目實訓總成績是每次實訓成績的平均值。[2]實驗組教學實施如下:
(1)組建小組:分組原則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差異進行分組,其中1個小組由5名學生組成,6個小組由6名學生組成,每個小組根據(jù)實訓項目不同自行選擇組長,組長負責制定操作流程、操作方案、組員職責分配,同時還要負責實驗耗材、器械的領取和分發(fā)。[3]
(2)教學過程:①任務布置: 在學習完“肯氏第一類牙列缺損”相關理論知識后,布置任務讓每個小組自行設計義齒;②實操過程:組長進行任務分配,有負責資料查詢的、有負責資料整理的、有負責方案設計的、有負責動手操作的等,最終根據(jù)所獲得的視頻、圖片等資料,以及所學的理論知識,共同探討制定設計方案及原理,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制定出最佳的義齒設計方案;
③教師巡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監(jiān)督每個小組的進度,及時對小組進行指導和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4]④結果展示:規(guī)定時間內每個小組完成設計后,進行作品展示,由各組組長進行解說,講述本組的方案設計及思路等,本組成員可以補充說明;⑤點評和改正:在小組展示時,其他組要進行優(yōu)缺點記錄,還要進行點評,給予建議,最終教師總結每個小組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后小組根據(jù)教師和其他人給予的建議進行改正,優(yōu)化設計和操作,再把完成的實驗成果交給教師。
(3)評價考核:教師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實驗成果評分、小組成員表現(xiàn)評分,在成員表現(xiàn)評分中,要將組員間互評、自評融入其中;技能操作期末成績,平均每次實訓得分。
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學生理論知識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均為百分制;同時,實驗組在期末展開全班討論會,學生發(fā)表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看法和感想,最終教師將其規(guī)整為調查問卷,評價學習效果。
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s)和(%)表示,檢驗值分別用t和x?檢驗,P<0.05表示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對比兩組學生期末技能操作成績
實驗組患者期末理論知識成績、技能操作成績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討論
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方法,是以班級為單位授課,教師進行操作演示,教學學生再自行練習,教師全程指導。學習中學生過于被動,興致不高,難以達到教學目的。而小組合作教學是以5-6人的學習小組為單位授課,每個組員有不同分工,可以揚長補短,發(fā)揮自身才能, 學習中彼此互助、支持、鼓勵,積累學習經驗,目前已經在多種學科教學中應用。本次研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知識成績?yōu)椋?5.16±4.75)分、技能操作成績?yōu)椋?3.38±4.81)分,明顯高于傳統(tǒng)方法教學的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實驗組學生在期末進行教學效果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率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5—6人為一組能集思廣益,與單獨一人練習相比較,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另外在互相討論中學生能積極思考,既能鞏固理論知識,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此外,在考核評價中引入組員互評和自評,更能客觀體系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而達到激勵的效果。[5]綜上所述,在口腔修復工藝實訓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提升教學質量,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yè)技能、合作意識、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等,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熊宇,許波,向國春.口腔課程教學中思維導圖與非口腔專業(yè)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重慶醫(yī)學,2016,45(7):997-998.
[2]馮巖,陳新,逄鍵梁等.伴有系統(tǒng)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義齒修復過程中的護理[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14(1):31-33.
[3]韓薇,魏煦,黃罡等.功能性壓力印模技術在游離缺失牙列缺損可摘局部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42(3):361-363.
[4]李新輝,陳江蕓,楊琴等.基于文獻導讀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6):2021-2023.
[5]何惠宇,單健良,董紅賓.慕課教學模式在口腔修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9(12):1610-1611.
作者簡介
陳文(1968.09—),女,職稱:實驗師,學歷:本科,從事工作:口腔修復工藝專業(yè) 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