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千惠
摘 要:繪本在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利用繪本進行教學時,可以有效提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進而帶動幼兒能夠積極思考,可以有效培訓幼兒自主進行閱讀的習慣。怎樣將繪本應用于學前教育中,并發(fā)揮出繪本的最大作用,走進幼兒心理深入,是需要我們研究的重點問題?;诖耍恼聦W前教育繪本教學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的探究,希望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學前教育 繪本教學 實踐
引言
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繪本是非常好的讀物,也是幼兒園教學中,比較常見的讀物。它有利于對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提升幼兒的閱讀水平,在思維、表達等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也是幼兒園開展教學中,最好的教具之一。繪本結合繪畫以及多種形式,激發(fā)起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在學前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地位。在應用繪本進行教學的時候,能夠提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促進幼兒積極思考能力的提升,作者對繪本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促進幼兒的良好成長。
一、目標的具體和適宜性
教學活動是一日生活中的活動?;顒幽繕说闹贫ㄊ钦麄€活動的核心,是活動內容、教學策略和組織方式的依據(jù)。正如布盧姆所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目標就成為“一切教育現(xiàn)象、教育過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準點”,就成為評價一切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邏輯起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遵循目標的具體和適宜性原則。[1]
例如:語言活動《狐貍爸爸和鴨兒子》中,老師制定了如下活動目標:(1)仔細觀察繪本畫面,理解繪本故事內容。(2)了解狐貍爸爸孵化鴨兒子的有關情節(jié),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通過感受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含的感情,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之間特殊的愛,體會愛與被愛的幸福。(4)一起回顧生活經(jīng)驗,萌發(fā)幼兒愛爸爸的情感。從分析目標中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總是想把自己預想到的美好的東西,一次性傾注給孩子,可是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目標的達成成了最大問題。教學目標是幼兒要達到的目標,而非教師要達到的目標。
二、導入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作用是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明確活動的內容。通過導入能夠將幼兒引入活動情境,這個過程是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的始末環(huán)節(jié),也是活動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保證,然而在繪本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關注新穎性和趣味性,而忽略了實效性。[2]
例如:繪本教學活動《小豬變形記》中,師:《西游記》的動畫片我們都看過,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什么本領?幼:會七十二變、火眼金睛。師:有一只小豬也喜歡看西游記,還學起了孫悟空,玩起了變形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诮酉聛淼墓适轮校∝i會遇到長頸鹿、斑馬、鸚鵡等,老師四次問道“小豬接下來會遇到誰?它會做什么?”總是有幼兒回答,小豬回家看西游記。通過案例,我們分析老師運用孩子喜歡的《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作為導入,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導入活動目的性不強,沒有與活動內容相聯(lián)系,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不明白教師的意圖,對老師的提問總圍繞看“西游記”來回答,影響了整個活動的開展?!芭d趣是熱愛的先導”,我們時刻要謹記導入的目的一方面為了引起幼兒的注意,使幼兒對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為教學順利推進做好鋪墊和經(jīng)驗準備。切忌“導而不入”,導入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幼兒解決問題的欲望。
三、提問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教師提問是學前教學活動中一種重要教學手段,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啟發(fā)和引領幼兒積極思考問題并輔助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所謂“提問的好即教得好”。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對小、中、大班,提出什么類型問題,為什么這樣提問,這問題的認識還有些模糊。還是上面的案例,為什么教師四次詢問“小豬接下來會遇到誰”,總有幼兒回答“回家看西游記”?除了導入缺乏實效性的原因外,教師沒有引導幼兒圍繞故事的主線開展提問,提問不夠具體明確,因此幼兒沒有觀察發(fā)現(xiàn)到線索,影響了活動的開展。另外,大班要以分析性提問及評價性提問為主,提問要有層次性,否則將直接影響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精簡提問,問題要少而精,合理控制提問的深度、數(shù)量和發(fā)問頻率,以提高問題的有效性。[3]
四、活動結束的畫龍點睛和延展性
教學活動的結束階段是教學活動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進一步發(fā)展幼兒興趣、強化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整個活動給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有價值的活動,有“鳳頭”,更要有“豹尾”。豐富有效的延伸活動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有助于加深幼兒對繪本寓意的理解。但就目前教師組織的繪本教學來說,“虎頭蛇尾”現(xiàn)象普遍存在。正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所言:“圖畫書結合美妙的語言以及圖畫進行表現(xiàn),這些語言及其圖畫作為朗讀者的感受然后講給孩子聽,從而被接受。如果父母或者朗讀者將圖畫書的內容通過自己最妙的語言以及聲音、結合自己感受進行講述的時候,這種快樂便會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圖畫書的美好體驗從而永遠深刻的留在孩子們的心中”[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學前教育進行繪本教學中,需要幼兒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繪本教學的作用,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閱讀能力以及想象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江艷.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價值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07).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花國興.幼兒繪本閱讀游戲化的行動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18(01).
[4]楊雪,吳吉惠.幼兒園繪本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0(8):121-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