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曉彤的爺爺奶奶是再婚夫妻。當時爺爺這邊有一個男孩,奶奶這邊是一個女孩。兩個孩子長大了,有了愛情,也結為夫妻。小兩口有了一個孩子,就是曉彤。曉彤簡直成了全家的心肝寶貝??梢韵胂?,祖輩老兩口既是爺爺奶奶,又是姥姥姥爺,對這個孫輩該是怎樣的疼愛,該是怎樣的呵護?
在這樣的祖輩影響下,父母對曉彤自然也是疼愛有加。曉彤爸爸是海員,一出海就是很長時間。為了照顧好孩子,曉彤媽媽年紀輕輕就買斷工齡,不去上班了。這樣一來,三個大人在家里照顧一個孩子,可以想象是怎樣的全方位的服務?至今,曉彤這樣大了,還是每天媽媽給鋪床,媽媽給疊被,媽媽給洗頭,媽媽給剪指甲,媽媽給洗水果,媽媽照顧一切。
他們母子來訪之初,我心里就閃過兩個問號。其一,母子進門,我為他們接水,讓曉彤來端水杯,媽媽卻趕緊跑過來端。其二,母子落座,看到了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發(fā)言的照片,本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媽媽卻趕緊拿起來遞到兒子眼前。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不言自明。
曉彤的問題根源就在于這樣的親子關系。也許,說到工作,我們首先想到是掙錢。但是工作還有更深層的心理意義,可以讓人的心靈有所寄托。曉彤媽媽三四十歲的人,正是生命力旺盛的時候,卻放棄工作、閑居在家,偏偏丈夫又經(jīng)常出海不在家,自己過著一種類似單身女人的生活。于是,媽媽抓住了身邊的孩子,把孤寂的心靈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對孩子過度關注,過度呵護,過度疼愛,以愛的名義不知不覺問安撫著自己孤寂的心。交流到這里的時候,曉彤媽媽已經(jīng)淚流滿面了。
這樣過度的愛,會讓孩子怎樣呢?我說到了自己養(yǎng)花的教訓。過去,經(jīng)常好好的花卻讓我給養(yǎng)死了。后來聽一個養(yǎng)花行家說,許多花都是澆壞的。因為澆水太多,植物吸收不了多余的水分,導致“爛根”。同樣,許多孩子都是“愛”壞的,愛得太過,愛得太多,愛得讓孩子的心靈出了毛病。曉彤的懶病,就是這樣被媽媽“愛”出來的,用專業(yè)的話說,屬于親源性心理問題。
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在生活上有點懶不算什么,只要勤奮學習就行了。殊不知,懶病有很大的擴散性,一旦懶病形成,作為一種人格特征,會在方方面面表現(xiàn)出來。一個孩子養(yǎng)成懶病,不可避免要在學習上也犯懶。而且隨著的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感到成人過度的愛是一種控制,還會拿犯懶來反控制,于是學習會更糟糕。
曉彤要治好自己的懶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曉彤的主動來訪,表明他很想自救,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于是,做了詳盡的溝通后,曉彤很快找到了自救的出路:從小事做起,從容易做起,堅持作業(yè),堅持學習,慢慢治好懶病,并且明確了原則和目標。
媽媽該怎么辦?非常慶幸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母子想到一塊去了。和曉彤交流的時候,我讓曉彤送給媽媽一個建議,曉彤幾乎脫口而出:讓媽媽找個班上。通過上面的交流,曉彤媽媽觸動很大,領悟很深。我請她談談今后的打算,也幾乎是脫口而出:我先找個班上。
媽媽去上班,客觀上減少了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可以真正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最后我建議,曉彤媽媽在后續(xù)的合作過程中要學會關注孩子的亮點,學會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