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偉
摘 要:先介紹了美術與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聯系,隨后介紹了核心素養(yǎng)條件下中小學的美術教育觀念,從多角度和歷史層面兩種角度具體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提升中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包括因材施教、活躍課堂氛圍、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加強中小學合作,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中小學美術;教育觀
一、美術與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聯系
(一)了解人文底蘊
人文底蘊是學生在學習、了解、掌握和應用人文知識的過程中持續(xù)積累下來的一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價值取向和情感,具體包括審美情趣、人文積淀、人文情懷等內容。中小學的美術課堂中,學生在接觸美術教材的同時,可以對一些聞名世界的著名藝術家有一個簡單的了解,認識到更多優(yōu)秀藝術家的作品,逐漸領悟美術作品所表達出來的內涵與情感,這也是人文積淀的直接體現。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還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參與到創(chuàng)作過程中,形成獨有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能力,即美術這門學科給予學生的一種人文情懷。日常授課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從而幫助其熟練掌握美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技巧和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應用美術創(chuàng)作技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美術熏陶,能夠尊重美術、理解美術,提高創(chuàng)造美和發(fā)現美的能力。上述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可以體現出美術的人文底蘊。
(二)形成科學精神
美術課堂中,中小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并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美術相關的各種工具、材料,將自身的藝術意圖、藝術思想和藝術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教師還需要有效引導學生融合美術語言、計算機技術和傳統(tǒng)美學,從而創(chuàng)造出立體、直觀的視覺形象,使其能夠充分展現出來。比如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各項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時,可以充分結合造型意識、空間意識和科學原理等內容,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藝術創(chuàng)造實力,特別是在各種手工創(chuàng)作中,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嘗試,結合自身豐富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引導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尊重生命、完善人格、自身管理等內容。健康生活即學生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勢,并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規(guī)劃。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中,健康生活理念主要可以體現在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變廢為寶的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廢棄材料創(chuàng)造出有實用價值的作品,比如在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展示變廢為寶的創(chuàng)作成品,讓學生觀察作品中都使用了生活中的哪些廢品。不同材質、色彩和形態(tài)的廢棄材料能夠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現力,擴展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歷練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形成一種健全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生活能力和意識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四)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
創(chuàng)新是社會實踐發(fā)展的主要動力。美術作為一門能夠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fā)展的藝術學科,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凸顯學生創(chuàng)意。比如在手工制作課程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把創(chuàng)意融入手工作品創(chuàng)作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二、核心素養(yǎng)下中小學美術教育觀
(一)多角度分析問題
核心素養(yǎng)下,中小學的美術課堂需要積極打破傳統(tǒng)限制壁壘,立足于多種角度、層次分析問題。比如中小學美術課本內容都是取材于各種經典作品,在學生進行賞析、分解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積累歷史知識。比如在美術課堂中的古希臘雕塑內容中,教師可以從擲鐵餅者入手,從上到下進行詳細的解析,針對人物形象、人體特征、敏感對比、點和線之間各項元素進行全方位賞析,充分融入美術專業(yè)知識,但如果單純針對一種物質實施分析、研究,便會導致其進入一種思維困境,產生故步自封的問題。在這種條件下,便需要科學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入手分析問題,圍繞作品不同的審美判斷和美術核心素養(yǎng),實現美術作品的多元化評鑒。比如在賞析愛神的維納斯斷臂時,可以充分體會到一種殘缺美,勝利女神自身散發(fā)出來的那種莊嚴神圣之感,會使人們對其臣服。勝利女神揮動自己的翅膀,邁動步伐,持續(xù)前行,這是一種對于勝利堅定的渴望。從多元化和多方位角度來賞析美術作品,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古希臘作品的鑒賞實力。
(二)從歷史層面分析作品
美術這門學科比較龐雜,其中涉及各個方面和多個領域的知識,但不管從哪種角度分析,都可以看到美術作品中所遺留的時代印記。比如重建圣彼得堡大教堂,其中凝聚了多位藝術家的心血,涉及建筑、美術和繪畫等多種文化,帶有較強的宗教色彩,同時還能夠看到文藝復興這一時期所留下來的特殊印記。學生對其中成就的看法能夠體現出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文化修養(yǎng)。這種比較著名的文化遺產,需要通過歷史眼光來分析其中的文化內涵,從而才能將其中深埋的文化底蘊挖掘出來,利用現代化視角分析問題,并收獲新的啟示。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科學引導學生通過歷史眼光看待美術作品,從而能夠理性、客觀地理解文化。
三、核心素養(yǎng)下提高中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因材施教
學生是獨立個體,教師授課中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差異特征,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教學內容,并制定針對性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生所擅長的內容各有不同,其中部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較強,而部分學生的想法較為新穎,有的文化修養(yǎng)好,為此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將其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使其有序進行分工合作,一同完成學習任務。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制作工作,而擁有較多想法的學生可以提供創(chuàng)新性意見,擁有良好藝術修養(yǎng)的學生可以專門負責點評工作,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意見。最終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表達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學生對于美術方面的興趣,便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中小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在對學情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按照教學實際狀況和美術教材標準綱要,創(chuàng)建適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提高識圖能力。比如在學習會變的線條一課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各種形狀線條的美感。先對學生分組,隨后展示出線條不同的作品,指導小組成員對圖片進行分析討論,使所有學生能夠充分認識繪畫中的線條,體會到線條的魅力。設置繪畫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將各種線條進行組合使用,為學生提供自處時間,使其能夠深刻體會到線條粗細程度對美術作品產生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線條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各種輕音樂,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安靜、和諧、愉悅的氛圍,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線條和繪畫創(chuàng)作的魅力[1]。
(二)活躍課堂
中小學學生在美術方面都擁有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而美術課堂則為其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創(chuàng)作平臺,使其能夠在一個比較輕松的氛圍下學習。通常情況下,課堂都是較為嚴肅的,進而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無法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藝術天性。為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徹底解決這一弊端,引導學生進行快樂創(chuàng)作,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不再受到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面的限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組合各個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在團隊中形成一種積極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在學習美術各種理論的過程中通常存在較大困難,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通常無法充分理解文章內涵。為此,需要美術教師充分結合課程實際狀況,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技巧,盡量為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適當降低知識難度。比如在色彩和生活的教學內容中,為了引導學生認識色彩規(guī)律和基本色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各種色彩的應用,并分析其色彩特征,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蔬菜、水果等顏色鮮艷的物品,將一些色彩鮮明的圖片展示出來,幫助學生認識了解生活中各個物品的色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色彩辨別能力,為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色彩創(chuàng)造力奠定基礎。
(三)形成正確審美觀念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學習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合理、有效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為此,在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主動表揚學生的作品,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作本能。此外,教師還需要主動進行換位思考,并從學生層面出發(fā),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審美觀念。中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內容較多,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都可以變成描寫對象,為此,需要教師給予學生針對性評價和鼓勵,促進其形成積極審美觀念。比如在學習染紙的相關內容時,如果學生對特殊浸染下的宣紙具有較高的興趣,教師可以及時鼓勵學生,并進行有效指導,從而使其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各種新知識,促進自身合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師還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把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狀況作為評價標準,促進學生主動思考,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為此,教師可以在作業(yè)評價中,添加創(chuàng)想能力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2]。
(四)加強中小學合作
中小學美術教師除了關注自己本階段的美術教學之外,還需要充分了解中小學兩個階段的美術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視度,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當作美術課堂中的主要內容。為此,學校需要主動定期聚集中小學范圍內的所有美術教師,促使其舉辦一場交流活動任務。小學老師需要為高年級學生適當增加一些初一美術內容,并引導學生自學技巧和正確方法;而初中的美術教師則需要定期引導學生復習小學美術中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美術知識[3]。
參考文獻:
[1]杜玲娟,楊冬沂.中小學美術實踐活動的開展及資源開發(fā)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8-9.
[2]張仲軍.淺談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策略[A].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2019:2.
[3]于麗娜,付永剛.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7):44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