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高中語文學科的閱讀,有區(qū)別于學習其他知識的獨特之處。其一,閱讀更加強調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感覺和理解的結合。對于閱讀者來說,閱讀不同文本能夠使自身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教育。其二,閱讀本身是一種非常具有個性化的活動,閱讀者在把握文本廣度和深度時,勢必會受到自身生活閱歷及知識修養(yǎng)的影響,知識修養(yǎng)越高、生活閱歷越豐富,就越容易接近作者的真實想法。其三,雖然閱讀感受可能接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感受,但二者永遠無法完全重合。對于高中教師來講,重視學生的個性差別,使之在閱讀時產生獨特的感受與啟發(fā),是閱讀指導的正確方向,這種做法較之學生千篇一律式的理解顯得更加合理。
一、比較閱讀法
利用比較閱讀法,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比較閱讀法依然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所注意,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從操作的角度分析,比較閱讀法可分為縱向比較與橫向比較兩個類型。
橫向比較側重于將兩篇有可比性的文章進行共同研究,或是針對體裁,或是針對思想內容,它將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思路,使學生在比較相同點與不同點時,感受到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學習《琵琶行》時,可以選擇同一作者的《長恨歌》,完成這兩篇古詩的比較閱讀,明確二者的內容、主題、表達方式、審美觀念上的異同之處,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風格、唐代長篇敘事詩的發(fā)展情況等。
而縱向比較則側重于將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具有一定沿襲性的文章進行對比,用來滿足學習者的文本理解需求。比如在接觸王實甫的《長亭送別》時,可將其與唐代元稹的《會真記》、金朝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等進行對比,三者的主題相同,但表達方式各異,通過對比閱讀,能夠使《長亭送別》的藝術特色更容易為學生所掌握,加強閱讀理解的效果,拓展學生的思維。
另外,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能夠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起到鍛煉作用,使他們可以從宏觀視角分析問題,形成更加理性的認識,進而全面提升閱讀能力。
二、創(chuàng)意閱讀法
培養(yǎng)思維能力屬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重點內容,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其前提條件是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指導,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進行具體閱讀指導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可供思維發(fā)散的要點,引導其做出正確的抉擇,把握文本的內涵??晒┙處熯x擇的角度有很多,比如對作品節(jié)奏感的理解、對作品結構的分析,或者對作品意境的感受等。
舉例來說,當講到《鴻門宴》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基于多元的視角完成閱讀任務,從以下幾點出發(fā)進行探索。其一,在對人物角色進行分析時,可以從不同角度介入,使學生感受到項羽的豪雄自矜、劉邦的知人善任,二人迥異的性格會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人物的個性不同、背景身份的差異,特別是重重矛盾的出現(xiàn)、情境的險象環(huán)生等,自然會讓學生進入到對人生和命運的無限探索中去。此類閱讀可以滿足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需求,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的目標。其二,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領域完成分析,即在文學常識、政治視角、歷史場景等方面進行引導,使學生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如在鴻門宴中,項羽是核心人物之一,后人評價這一人物時會說“不可沽名學霸王”,也會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教師要求學生參考各種評語與見解,再從不同領域深層次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懷,這也是一種構建多元審美意識、提升鑒賞能力的做法??偟膩碚f,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若想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目標,就一定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創(chuàng)意閱讀法無疑是一條可行之路。
三、開放閱讀法
我們強調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效果的達成,分析操作過程中的達成條件,其目標在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此時,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個性的釋放應當是在一個充滿開放精神的課堂環(huán)境中,如果課堂環(huán)境本身就是統(tǒng)一的、狹隘的,則無論如何強調,均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也就是說,教師應當致力于創(chuàng)造開放式的閱讀環(huán)境,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確保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使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心向往之的樂土,實現(xiàn)語文學科綜合化的發(fā)展。
比如在講《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使學生體會文本中所飽含的激情、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方式的應用,以及滿足學生對于本文社會背景的認知需求,在閱讀教學指導時,教師便可以采取開放閱讀的手段,與學生共同探索文中體現(xiàn)的執(zhí)著與奮斗的精神,分析文本的具體內容與思想主旨等。整個過程應當具有開放性與包容度,教師只是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閱讀建議,剩余的時間則完全交給學生,讓其自主安排。閱讀后,師生再共同分享閱讀體驗,對其中的主要觀點、演講背景、演講影響等問題進行細致分析。應當說,這種極具開放特色的閱讀模式,非常符合高中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習慣,且與新《課標》的要求相契合。我們有理由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具有普適性,在進行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指導時尤其如此,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開放性的閱讀活動視為理想狀態(tài),這樣能夠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興趣所在,自主選擇努力的方向與思考的路徑,從而改變對于語文課程的認知。
四、多元閱讀法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目標的達成條件,在開放閱讀時可以說已臻于極致,但卻并非盡頭,教師還可以視情況需要進行拓展,使開放閱讀與多元閱讀相結合,以便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需求。具體來說,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高中生需要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具有包容態(tài)度,用以提升自我交流與表達水平,而教師則要順應這種需要,發(fā)揮個性化引領的外延拓展功能,防止學生在泛讀時情緒與觀念的趨同。在此過程中,教師所具有的思維理念以及表現(xiàn)出的人格魅力,都會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產生直接影響。
舉例來說,當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簡·愛》這部小說時,就需要讓學生體會小說的獨特美感。第一步是讓學生認識小說的基本內容;第二步是讓學生以獨立自主的閱讀形式,明確人物的性格,特別是了解主人公獨立、頑強的個性;第三步,教師提出問題:坦普爾小姐從學校離開后,主人公簡·愛做了什么?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類似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增強對小說的深層理解,使之自覺把握角色的基本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元閱讀法的優(yōu)勢,讓學生體驗外國文學不同于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情境氛圍,理解“一時有一時之文字、一地有一地之文章”,并使學生在多元閱讀后嘗試進行自主多元表達,以便形成對文本的認知與應用。
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注意在個性化閱讀目標下達成條件的不同優(yōu)勢與方法,以便從多個角度完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求,讓學生實現(xiàn)思維發(fā)展、語言構建、文化傳承等多重目標,為其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所提到的比較閱讀、創(chuàng)意閱讀等,只是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眾多條件中的幾項,在具體操作時如何抉擇,尚需針對不同教育情況行進具體分析。
(本文是揚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研究》(批準號為:G/15/P/04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