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同生”“同產”考辨

      2019-02-09 01:32:54李亞光
      東岳論叢 2019年3期
      關鍵詞:姊妹兄弟

      李亞光

      (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遼寧 錦州121013)

      關于“同生”“同產”,尤其是“同產”這個稱謂的討論由來已久,顏師古在對《漢書》的注釋中認為:同產為兄弟(昆弟)①、為姐妹②。張晏認為同父則為同產③,李賢④和胡三省⑤認為同母為同產。在《漢語大詞典》中對于“同生”和“同產”的界定也各不相同,說前者為同母所生,后者為同父所生⑥。這讓人對這兩個稱謂更加迷惑。學界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或是從法學的視角⑦,或是從古代文學的角度對“同產”一詞從語料學的角度進行研究①馬瑞,李建平:《“同產”詞義考辨》,《漢字文化》,2011年第2期。田煒:《說“同生”“同產”》,《中國語文》,2017年第4期;孫亭玉:《一個錯了千年的解釋——論“前四史”中“同產”》,《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前四史。從以往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結論看,對于“同產”“同生”這兩個稱謂的含義及其變化還需從史學角度深入研究,這對于研究古代的稱謂、婚姻家庭及法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春秋以前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同生”的含義

      春秋時期史料中的“同生”有如下幾條:

      《國語·晉語一》載:“獻公伐驪戎,克之,滅驪子,獲驪姬以歸,立以為夫人,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弊⑨?“女子同生,謂后生為娣,于男則言妹也。”②《國語·晉語一》,(春秋)左丘明作、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頁。

      《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彭皆為紀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彭,肜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③《國語·晉語四》,第356頁。

      《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子皮曰:“《仲虺之志》云:‘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薄Ⅰ?、豐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倍蓬A注:“罕,子皮;駟,子皙;豐,公孫段也。三家本同母兄弟。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175頁。

      從以上三條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以前及春秋時期人們認識中的“同生”從性別上看有“女子”、有“兄弟”,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驪姬與其妹為“同生”,為親姐妹。罕、駟、豐三家為同父前提下的“同母”關系。

      《詩經·唐風·杕杜》云:“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清代學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認為“同姓”當為“同生”,指同母所生⑤(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349頁。。從語句的并列關系來看,“同生”(同姓)與“同父”“兄弟”意義相近。

      “同生”與“兄弟”“同父母”含義接近?!渡虾2┪镳^藏戰(zhàn)國楚竹書·多薪》云:“兄及弟淇,鮮我二人。多新(薪)多新(薪),莫奴(如)雚葦;多人多人,莫奴(如)兄[弟]。[多新(薪)多新(薪),莫奴(如)□□;多人多人,]莫奴(如)同生。多新(薪)多新(薪),莫奴(如)松杍(梓);多人多人,莫奴(如)同父母。”⑥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178頁。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司空律》載:“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非適(謫)辠(罪)殹(也)而欲為冗邊五歲,毋賞(償)興日,以免一人為庶人,許之。”⑦陳偉:《秦簡牘合集》(壹)上“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頁。此處的“同生”身份為隸妾,為女性。

      “同生”與“家”對應,《管子·牧民》載:“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xiāng),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雹嘧⑨屧?“言有家之親,而謂之曰不與汝同家而生,用此以相疏,遠者必不聽?!雹帷豆茏印そ亍?“而謀有功者五:……四曰必深親之,如典之同生。”①②戴望:《管子校正》,卷17校正,第293頁,第299頁?!暗洹币伞芭c”字誤②?!读w·武韜》:“凡文伐有十二節(jié):……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雹邸读w》卷2《武韜》,《四庫全書》(第7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頁?!巴睘橐患胰?。

      秦簡中關于“同生”的材料還有如下幾條:《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載:“戊午去父母、同生,異者焦(憔)窶,居,(癃)。”④陳偉:《秦簡牘合集》(壹)上“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日書甲種”,第400頁;第389頁;第390-391頁注釋。劉樂賢認為:“同生”即“同產”,指同母兄弟姐妹。”⑤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頁?!耙陨樱?無)它同生。”⑥陳偉:《秦簡牘合集》(壹)上“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日書甲種”,第400頁;第389頁;第390-391頁注釋?!拔?無)它同生”與別處的“毋(無)弟”意義相近⑦陳偉:《秦簡牘合集》(壹)上“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日書甲種”,第400頁;第389頁;第390-391頁注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同生”指親兄弟姊妹,無法準確判斷“同生”的父母關系。

      二、戰(zhàn)國時期秦國及秦王朝“同產”“同生”的異同

      “同產”為秦人習慣用語,秦語有用“產”的習慣,把“畜生”稱為“畜產”,把“同生”稱為“同產”。對于上文所引“百姓有母及同牲(生)為隸妾”條,秦簡整理小組認為“同生,即同產”⑧陳偉:《秦簡牘合集》(壹)上“睡虎地11號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第131頁,注釋1。。這兩個詞的詞義非常接近,但仍有細微差異。

      “同產”一詞晚于“同生”在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中首次出現,《墨子·號令》載:“諸有罪自死罪以上,皆逮父母、妻子、同產⑨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99頁,第103頁,第120頁。。“……歸敵者父母、妻子、同產皆車裂……”⑩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99頁,第103頁,第120頁?!叭粲猿菫橥庵\者,父母、妻子、同產皆斷;”?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99頁,第103頁,第120頁?!赌印烦鞘刂T篇是戰(zhàn)國后期秦人的作品?!独镆睾啞?壹)載“……毋(無)同產?”(8—1284)?陳偉:《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頁,第156頁。

      根據里耶秦簡8—461號同文字方的記載“諸官為秦盡更。故皇今更如此皇,故旦今更如此旦。曰產曰族……毋敢曰王父曰泰父,毋敢謂巫帝曰巫,毋敢曰豬曰彘。王馬曰乘輿馬?!?陳偉:《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 0 1 2年版,第3 0 6頁,第1 5此木方可能“是其一位書手的個人行為,將秦改制后的相關稱謂匯于一牘以便記頌和查驗,以免在抄寫公文時觸犯忌諱?!?張春龍,龍京沙:《湘西里耶秦簡8—455號》,《簡帛》(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霸划a曰族。”“曰產”是指要用“產”代替“生”。張世超指出,木方上所記的內容提示木方制作者,秦官場上說“產”,不說“生”?張世超:《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的文字學啟示》,《古代文明》,2014年第4期。。秦統(tǒng)一后,官吏以“產”為官方常用詞。因此,秦漢之際,“產”代替“生”的趨勢越來越強。根據田煒先生的統(tǒng)計,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13例“產”,“生”則多達258例,然而在龍崗秦簡和已經發(fā)表的里耶秦簡中均只有“產”而未見“生”。秦代官文書中用“產”替代“生”的現象是很明顯的?田煒:《論出土秦和西漢早期文獻中的“生”和“產”》,《中國語文》,2016年第2期。。

      從較長的時段來看,作為法律用語的“同產”與非法律用語的“同生”不能混同,在統(tǒng)一前的秦國、秦朝以及漢代,“同生”的使用相對弱化。

      《墨子·號令》之“逮父母、妻子、同產”“父母、妻子、同產皆車裂”“父母、妻子、同產皆斷”說明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刑罰中“父母”“妻子”“同產”是連坐的對象?!巴a”即親兄弟姐妹的地位僅次于父母和妻兒。

      時至戰(zhàn)國晚期,經過商鞅變法的推動,農業(yè)家庭中同父母的小家庭成為秦國社會的主體家庭模式,“同產”為自己“同父母”的兄弟姊妹也成為普遍的情形?!巴a”既是官方用語又是法律用語。

      當然,任何時代和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家庭模式和非同父、非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存在,“同產”和“同生”這兩個稱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起到了對兄弟姊妹關系進行區(qū)分的作用,這與當時社會的婚姻狀況和家庭結構密切相關。

      “同產”相對于“同生”來說是新生詞匯,也是具有國家所賦予的法律意義的特定詞匯。因為“同產”正式出現在律文之中,那么,國家必然要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的法律上的界定。不然在犯罪連坐懲罰的時候就會出現歧義,無法界定連坐的具體對象?!巴a”在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秦朝及漢代以后被賦予了更多社會和法律屬性。

      三、兩漢三國時期的“同產”與“同生”

      (一)兩漢三國時期的“同產”

      這一時期的“同產”既是法律上被連坐的對象,同時也是因親入官、襲爵、封侯、置后、代戶、分割財產等利益獲得者。漢代的簡牘和文獻中有很多關于“同產”的記載。

      1、漢代簡牘中的“同產”是法律用語

      “同產”見于《二年律令》的《賊律》《置后律》《戶律》及《雜律》中,共20處,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賊律》:“……及謀反者,皆要(腰)斬。其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雹佟抖曷闪睢べ\律》簡二。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7頁。漢初的這條法令與《墨子·號令》篇的立法精神完全一致。漢承秦制,制度、法律用語一脈相承,由此可以反證秦的“同產”法律用語的屬性。實際案例有漢順帝時“定遠侯班超之孫……伏刃殺主?!a皆棄市。”②《資治通鑒》卷51《漢紀四十三》,第1655頁。漢代的“同產”在法律條文及實際案例中是連坐的對象。

      “同產”包括男同產和女同產即包括兄弟和姊妹,《雜律》規(guī)定同產之間有婚姻禁忌,不可以通婚,通奸則要受到“棄市”的懲罰,當然如果是受到脅迫被脅迫的一方可以免除懲罰?!巴a相與奸,若取以為妻,及所取皆棄市。其強與奸,除所強?!薄巴a”之間“相與奸”的行為在漢代的現實生活中確實被嚴厲禁止。趙太子丹因“與同產姊妹奸”而被廢。這與云夢秦簡中“同母異父相與奸,棄市”的立法精神完全一致。

      從簡牘可見,“同產”在法律上被賦予了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對于“同產”的內涵還需要根據史料作更細致的分析。

      2、兩漢三國時期文獻中所見的“同產”及其內涵

      從漢代的文獻來看,“前四史”的“紀”“傳”“志”“世家”中有近80條史料及注釋中出現了“同產”及相關詞語。文獻中所見到的兩漢三國時期“同產”③③《漢書·循吏傳》第3627頁記“黃霸字次公,……武帝末以待詔入錢賞官,補侍郎謁者,坐同產有罪劾免。”顏師古注曰:“同產謂兄弟也?!薄稘h書·景十三王傳》第2427頁記“距怨王,乃上書告齊與同產奸。”顏師古注曰:“謂其姊妹也。”《漢書·元后傳》第4018頁記“上悉封舅……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太后同產唯曼蚤卒,余畢侯矣?!睆堦套⒃?“同父則為同產,不必同母也?!薄逗鬂h書·明帝紀》第96頁記“其賜天下男子爵,……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鰥、寡、孤、獨、篤癃粟,人十斛。”李賢注曰“同產”為“同母兄弟也”?!度龂尽菚ぶT葛瑾傳》注引《江表傳》第1233頁載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于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第146頁載“科律:大逆無道,父母、妻子、同產皆斬?!钡难苌~有:“同產姊妹”④《史記·五宗世家》載“其太子丹與其女弟及同產姊妹奸,與其客江充有隙?!彼抉R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099頁?!巴a子”⑤《漢書·王貢兩龔鮑傳》第3083頁記“今大夫年至矣,朕愍以官職之事煩大夫,其上子若孫若同產、同產子一人?!鳖亷煿抛⒃?“同產,兄弟也,同產子,兄弟子也?!薄稘h書·平帝紀》第349頁記“平帝即位,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亡子而有孫若子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鳖亷煿抛⒃?“子同產子者,謂養(yǎng)昆弟之子為子者?!薄顿Y治通鑒》·卷三十五《漢紀二十七》平帝元始元年(1年)第1131頁載“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無子而有孫若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胡三省注曰:“同產子,同母兄弟之子?!薄巴a兄姊”①《漢書·杜周傳》第2681頁記“曲陽侯根前為三公輔政,……內嫉妒同產兄姊紅陽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棄?!薄巴a弟”②《后漢書·竇融傳》第800頁記“謹遣同產弟友詣闕……”“同產弟子”③《漢書·孔光傳》第3354頁載“綏和中,上即位二十五年,無繼嗣,至親有同產弟中山孝王及同產弟子定陶王在?!薄案竿a弟”④《漢書·外戚傳》第4002頁記“傅太后父同產弟四人,曰子孟、中叔、子元、幼君?!薄巴a兄”⑤《后漢書·梁統(tǒng)傳》第1161頁記“……封統(tǒng)為成義侯,同產兄巡、從弟騰并為關內侯……”?!度龂尽菚ぷ谑覀鳌返?209頁記“孫賁字伯陽。父羌……堅同產兄也?!瓐杂陂L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薄巴a昆弟”⑥《后漢書·孔融傳》第2271頁記“竊觀故事,前梁懷王、臨江愍王、齊懷王、臨淮懷王并薨無后,同產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版a兄”⑦《后漢書·班梁傳》第1584頁記“妾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同產女弟”⑧《后漢書·循吏傳》第2467頁記“彭同產女弟,顯宗時入掖庭為貴人……”等,對與“同產”相關的身份有了更細致的區(qū)分,使其意義表達得更加準確,避免產生歧義。另外還出現了“同母弟”⑨《漢書·外戚傳》第4002頁記“……太后同母弟鄭惲前死,以惲子業(yè)為陽信侯,追尊惲為陽信節(jié)侯?!边@種稱謂。

      首先,“同產姊妹”“同產兄姊”“妾同產兄”“同產女弟”也證明了“同產”不僅包括兄弟也包括姐妹。男子的稱呼就是“同產兄”和“同產弟”,女子的稱呼是“同產姊妹”“同產姊”“同產女弟”。簡牘中稱之為“男同產”“女同產”。顏師古或將“同產”釋為“兄弟”“昆弟”,或釋為“其姊妹”,屬于隨文注釋,符合文意,可以理解,但也因其不全面而給后世人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和誤解。反證秦“同產”也是既包括兄弟又包括姊妹。

      其次,“父同產弟”和“妾同產兄”說明了具有同產關系主體的不同,“同產”是對同輩人親屬關系的一種概括。屬于父輩的父親的弟弟可以稱為“父同產弟”,女子同父的兄長可以稱為“妾同產兄”。

      再次,“同產子”“同產弟子”是下一代人,是“同產”和“同產弟”之子。

      最后,“同母弟”這一稱謂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單獨強調同母的關系,意味著同母異父。如“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長陵。”徐廣曰:“(王太后)即蚡同母姊者。”⑩

      前四史中有一些“同產”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的實際例證。根據《漢書·元后傳》的記載,元后王政君的父親王禁生有四女八男,只有王鳳、王崇與王政君為一母所生?!疤笸a唯曼蚤卒,余畢侯矣?!?王政君與王曼不同母卻仍稱為“同產”。王根和王立也是同父異母,也稱王立為王根的“同產兄”。漢成帝是漢元帝與王政君所生,中山孝王劉興是漢元帝與昭儀馮媛所生;“同產弟子定陶王”?是指劉欣,其父為定陶恭王劉康,劉康是漢元帝與傅昭儀所生,可見,中山孝王和定陶恭王都是漢成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史料中用“同產弟”“同產弟子”來說明中山孝王、定陶王與漢元帝的關系,同樣證明了同父異母的兄弟可以稱為“同產”。因此,從前四史看,漢代同父同母稱為“同產”,同父異母者也稱為“同產”。而同母異父則用“同母弟”稱謂來表示。

      從注者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為張晏說“同父則為同產,不必同母也。上言唯鳳、崇同母也”?;二為李賢認為“同產”為“同母兄弟”?,胡三省也指出“同產子,同母兄弟之子?!?

      究其原因,在一夫多妻制和婦女再嫁現象普遍存在的時代,婚姻和家庭成員關系比較復雜,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三種家庭的存在使“同產”這一稱謂的含義顯得撲朔迷離。其實,這一稱謂在使用時是有側重的,要看用來說明誰和誰之間的關系,主體很重要。我們用一個模擬的例證來加以說明。例如漢代一個家庭中有三兄弟A、B、C,A、B同父同母,C與他們同父異母。A、B可以稱為“同產”;C與?《漢書》卷九八《元后傳》,第4018頁,第4018頁。A、B也可以稱為“同產”。A和B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自然可以被稱為“同產”;A、B、C可以稱為“同產”,是因為“同父則為同產,不必同母?!睆堦讨赋鐾傅槐匾欢ㄍ傅囊部梢越凶鐾a,恰恰說明了同父同母的一定為同產,這才是核心。正因為同父的兄弟姊妹可以稱為同產,所以同母異父的兄弟被稱為“同母弟”以與“同產”區(qū)分。

      東漢三國時期也是認為“同父同母”即為“同產”。在同父母之外強調同父即為“同產”,齊懷王和漢昭帝非同母也被稱為同產昆弟;在同父母前提下也可以強調同母,因為孫堅和孫羌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之所以強調二人同母是因為與同父但非同母的異母弟孫靜相區(qū)別。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同產”有因親緣關系而獲得爵位的權利,同時與秦及西漢初一樣也是連坐的對象。

      (二)兩漢三國時期的“同生”

      漢代在大量使用“同產”這一稱謂的同時,“同生”也在使用,文獻中所見較少,泛指親兄弟姊妹。

      西漢僅有一例“同生”材料。“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許之。”①《漢書》卷六《武帝紀》,第170頁。東漢時期有兩例“同生”材料。“咨爾焭焭一夫,曾無同生相依?!雹凇逗鬂h書》卷三五《鄭玄傳》,第1210頁。這是鄭玄七十歲時對其唯一的兒子鄭益交代家事時說的,鄭玄只有一子,指的是親兄弟姐妹?!胺蛴⒅癫诋敃r,全宗祀于一世,豈宜同生分謗,爭校得失乎?”③《后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第2412頁。由于史料缺載,袁紹的三子袁譚、袁熙、袁尚同父所生,是親兄弟。

      三國時期有兩例“同生”,而且其意義非常明確,指同父同母強調同母。

      “晏,何進孫也,母尹氏,為太祖夫人。晏長于宮省,又尚公主?!段郝浴吩惶鏋樗究諘r,納晏母并收養(yǎng)晏……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嘗謂之為‘假子’?!薄段耗﹤鳌吩?“晏婦金鄉(xiāng)公主,即晏同母妹?!迸崴芍础吨T王公傳》對此看法進行了辨誤,“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與沛王同生,焉得言與晏同母?”④《三國志》《魏書》卷九《諸夏侯曹傳·曹真?zhèn)鳌罚?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93頁。實際上晏與金鄉(xiāng)公主沒有血緣關系。金鄉(xiāng)公主和沛王曹林都是曹操和杜夫人所生,這條材料說明了三國至南朝宋時的史家認為“同生”指同父同母并且強調同母。

      《魏氏春秋》記載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jiān)國使者不聽。植發(fā)憤告離而作詩曰:“嘆息亦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雹荨度龂尽贰段簳肪硪痪拧度纬顷愂捦鮽鳌罚?65頁。曹植賦詩表達對同為卞夫人所生的同母弟弟任城王曹彰的思念之情。金鄉(xiāng)公主和沛王曹林是曹操和杜夫人所生,稱“同生”;曹植和曹彰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也稱“同生”。

      總之,兩漢時期“同生”泛指親兄弟姐妹,三國時期所見“同生”是為了強調眾多同父者中二人或多人之間的同母關系。

      漢代“同生”之間服喪為“期功之服”?!肮喾蛴蟹^丞相。丞相從容曰:‘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薄都狻?漢書曰:“灌夫字仲孺?!睍偃嬗蟹??!端麟[》:案:“服謂期功之服也?!惫蕬硶弧爸偃娌晦o同生之服”是也⑥《史記》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第2848頁。。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同產”與“同生”含義辨析

      (一)兩晉時期“同產”和“同生”含義相合

      1、兩晉時期的“同產”

      西晉時期有兩例“同產”材料。

      “祜,蔡邕外孫,景獻皇后同產弟?!雹佟稌x書》卷二○《羊祜傳》,(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013頁。羊祜和景獻皇后羊徽瑜為同母姐弟?!办锴澳福兹谂?,生兄發(fā),官至都督淮北護軍。初,發(fā)與祜同母兄承俱得病,祜母度不能兩存,乃專心養(yǎng)發(fā),故得濟,而承竟死?!雹凇稌x書》卷二○《羊祜傳》,第1013頁。羊承、羊徽瑜、羊祜是蔡氏所生;羊發(fā)是孔氏所生。所以“同產”指同父同母,在父親多妻的情況下,強調一母所生的兄弟姊妹關系。對同母的羊承用“同母兄”來表達,與非同母的羊發(fā)加以區(qū)別。

      “秦獻王柬,字弘度,……于時諸王封中土者皆五萬戶,以柬與太子同產,故特加之?!雹邸稌x書》卷六四《秦獻王柬傳》,第1720頁。(太康十年)晉武帝二十六男,楊元后生三子,長子二歲而夭,其他二子為惠帝和秦獻王柬。這里的“同產”是指柬與太子一母所生,同父同母,在同父的前提下強調與其他諸王異母。

      由這兩條材料可見,西晉時期“同產”的含義非常明確,指的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在同父的前提下與其他非同母的兄弟相區(qū)別強調同母所生的關系。

      東晉時期的“同產”指的也是同父母的兄弟姊妹強調同母所生。

      “前荊州刺史王悅,國寶同產弟也。”④《魏書》卷九十六《司馬叡傳》,(北齊)魏收撰:《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104頁?!疤怪淖?愷、愉、國寶、忱”⑤《晉書》卷七五《王湛傳附王愷王愉傳》,第1970頁,第1970頁。。王坦之育有四子:王愷、王愉、王國寶、王忱,國寶為其第三子。前面的“王悅”應為“王忱”之誤。根據以上史料還不能確定他們四人是否同母,“及王恭等討國寶,愷、愉并請解職。以與國寶異生,又素不協,故得免禍?!雹蕖稌x書》卷七五《王湛傳附王愷王愉傳》,第1970頁,第1970頁。我們發(fā)現王國寶與王愷、王愉不同母,與前荊州刺史王忱為“同產”即同母,所以,“同產”指同父同母者,與王愷、王愉相比強調他倆之間的同母關系。

      東晉時期法律規(guī)定一夫娶一個正妻是合法的婚姻。咸康二年南平郡陳詵“有兩妻,非故犯法?!币约啊霸栯m不應娶妻……”的記載。太尉荀顗議曰:“今不可以犯禮并立二妻,不別尊卑而遂其失也?!笨墒钱敃r社會中還是有二妻的特殊情況,如由于戰(zhàn)亂王毖前后娶二妻。著作郎干寶論之曰:“禮有經有變有權,王毖之事……何群議之紛錯!同產者無嫡側之別,而先生為兄;諸侯同爵無等級之差,而先封為長?!雹摺稌x書》卷二○《禮中志》,第638頁。這里的同產也應指的是同母所生,同母所生才沒有嫡側之別,僅以出生先后排序。

      可見,兩晉時期的“同產”也是確指眾多同父者中二人或多人之間的同母關系。

      2、兩晉十六國時期的“同生”和“異生”

      辟奚是4—6世紀建立的吐谷渾王國統(tǒng)治者之一,是吐谷渾的曾孫,是葉延的長子?!氨俎伤赜褠?,因恍惚成疾,謂世子視連曰:‘吾禍滅同生,何以見之于地下!’”⑧《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第2539頁。辟奚因臣子誅殺了自己的三個弟弟郁郁而終。他們四人同父。東晉初年周浚的兒子周謨提到自己的兄長周顗時說:“顗之云亡,誰不痛心,況臣同生,能不哀結!”⑨《晉書》卷六一《周浚傳》,第1662頁。周浚有三個兒子顗、嵩、謨。“同生”是親兄弟姊妹關系。

      而以下三條材料則很明確地可以看出“同生”指同父同母者,強調一母所生。

      “寶庶長子長樂公盛自以同生年長,恥會先之,乃盛稱策宜為儲貳,而非毀會焉?!雹馐鶉笱嗟哪饺菔⑹悄饺輰毜氖L子,“盛與柔及弟會間行東歸于慕容垂”?,他們是同母所生的庶子。

      東晉謝玄在上疏中說:“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繼,惟臣一己,孑然獨存。”?謝玄是謝奕之子,謝奕共有

      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巴逼呷酥杆娜齻€兄弟謝靖、謝豁、謝康和四個姐妹,他們八人為同母所生,同父同母。

      而東晉王羲之《十七帖·兒女帖》寫有:“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唯一小者尚未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雹贃|晉王羲之《十七帖·兒女帖》。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19卷“王羲之王獻之二”,榮寶齋出版社,2005年版,第377頁。

      另外,東晉時期同父不同母的被稱為“異生”。“以與國寶異生,又素不協,故得免禍。”②《晉書》卷七五《王湛傳附王愷王愉傳》,第1970頁。“時人亦謂納與約異生,忌其寵貴,故有此言?!雹邸稌x書》卷一○○《祖約傳》,第2626頁。與“異生”的對比可以反證其所指。

      兩晉時期的“同生”與“同產”含義相合,指同父同母者,強調一母所生的兄弟姊妹關系。

      (二)南北朝時期“同產”與“同生”

      1、南北朝時期“同產”包括同父母和同母異父者,強調同母。例如,“晉長沙王乂坐同產兄楚王瑋事,徙封常山,后還復國。”④《宋書》卷二八《符瑞志中》,第801頁。長沙王乂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異母弟,母為審美人?!艾|既誅,乂以同母,貶為常山王,之國。”⑤《晉書》卷五九《長沙王乂傳》,1613頁。司馬乂與司馬瑋同父同母與晉惠帝司馬衷并提時更突出強調二人同母所生的關系。又如,“瑯邪公主名玉儀,魏高陽王斌庶生妹也……玉儀同產姊靜儀,先適黃門郎崔括,文襄亦幸之,皆封公主?!薄氨蔽焊哧柾跖?東海公主元靜儀,瑯琊公主元玉儀?!雹蕖侗笔贰肪硎摹逗箦鷤飨隆?,第520頁。父親庶妻所生非同母的妹妹稱為“庶生妹”,元靜儀是元玉儀同父同母的姐姐稱為“同產姊”。

      其次,根據“同產”強調“同母”的特點,這一時期還有一些有關“同產”的史料,運用橫聯法也可以對其關系做出判斷?!爸熘t之,字處光,吳郡錢唐人也。父昭之,以學解稱于鄉(xiāng)里,謙之年數歲,所生母亡,昭之假葬田側,為族人朱幼方燎火所焚。同產姊密語之,謙之雖小,便哀戚如持喪?!雹摺赌淆R書》卷五五《孝義傳·朱謙之傳》,(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962頁。聯系上文材料中的“同產姊”,可以判斷應為“同父同母姐姐”?!捌渫a兄景,今正居藩鎮(zhèn)?!雹唷读簳肪矶摹妒捑皞鞲降荜艂鳌?,第372頁。蕭景和蕭昱是蕭崇之的兒子,史料所限他們二人是否同母不可確知,但是他們同父無疑。聯系上面“同產兄”的材料可以判斷蕭景和蕭昱也應為同父母的兄弟。

      再次,南北朝時期“同產”確實強調同母,但在同父母之外還有同母異父?!巴跤?,太建中為晉陵太守,在職有能名……會京城陷、勇因移檄管內,征兵據守,使其同產弟鄧暠將兵五千,頓于嶺上?!雹帷蛾悤肪硎摹赌峡淀蹼吚蕚鞲酵跤聜鳌?,(唐)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213頁?!澳溉钤诙?,遣書欲密迎上,阮報同產弟于瑤之為計?!雹狻赌鲜贰肪硭乃摹洱R武帝諸子列傳》,第1111頁。蕭子懋的母親阮淑媛的同產弟是于瑤之,顯而易見是同母異父。這兩條材料中的“同產弟”與其兄其姊姓氏不同,所以這里的“同產弟”應為同母異父。

      最后,“同產”也可以用作比擬的對象以表達如親兄弟般深厚的感情?!皽怯凶R,事沨過于同產,事無大小,必諮兄而后行。”?《南史》卷七三《孝義傳上》,第1823頁。劉沨作為繼子和劉溓既不同父也不同母,劉溓長大后對他非常恭敬感情比親兄弟還好。

      另外,“彭城公主為宋王劉昶子婦,寡居。后為其同母弟北平公馮夙求婚,帝許之;公主不愿,后強之。”?《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二《齊紀八》東昏侯永元元年(499),第4435頁。馮夙和馮妙蓮是馮熙的子女,為常氏所生,是同父同母的姐弟?!靶⒄鸦实垩荩盅影?,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雹佟侗饼R書》卷六《帝紀第六·孝昭》,第79頁。高演是高洋的同父同母兄弟,母親為婁昭君??梢姰敃r“母弟”的稱謂等同于“同產”,更說明了“同產”強調同母的特點。

      總之,南北朝時期的“同產”大多指同父同母,也有同母異父,更加強調兄弟姊妹之間的同母關系。

      2、南北朝時期“同生”包括同父母、同母異父者,還包括同父異母者。

      首先,南北朝時期的“同生”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姊妹。

      “吾既運薄,便經三娶,而汝之兄弟各不同生,合葬非古,吾百年之后,不須合也?!雹凇段簳肪砹ぁ洞蘖羵鞲酱薰馍貍鳌罚?484頁。三娶導致兄弟不同母,這里的“不同生”是“不同母”,反之,“同生”則為“同母”。

      “廬陵王子卿,字云長,武帝第三子也?!忧渲T子中無德,又與魚復侯子響同生,故無寵?!雹邸赌鲜贰肪硭乃摹洱R武帝諸子列傳廬陵王子卿傳》,第1107頁。張淑妃生廬陵王子卿、魚復侯子響,二人同父同母更強調同母關系。

      以上兩條材料中的“同生”為在同父同母前提下,強調一母所生為“同生”。尤其是第一條材料中“同生”與“異母”對稱,更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這一時期的“同生”也包含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

      如《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列傳》載:“陛下同生十余,今唯臣而已,友于之愛,豈當獨臣鐘其隆遇!別奉啟事,仰祈恩照?!笔掅跒樘娴诙樱c世祖同母。竟陵王子良曰:“臣聞春秋所以稱王母弟者,以尊其所重故也?!雹堋赌淆R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第409頁。齊高帝蕭道成有22個子女,4人早卒。余下的18個子女有高昭皇后劉智容所生的齊武帝蕭賾、豫章文獻王蕭嶷,另外還有其他妃嬪生的13子3女。蕭嶷與蕭賾同母,感情極好。齊武帝蕭賾“同生十余”超出了同母的范疇,包括與其同父母的簫嶷和其他十六位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

      “異生”表示不同母,與“同生”即同母區(qū)別開來,也指的是同父異母。用法及含義與兩晉時期相同?!案咦嬖?‘吾與齊王異生,俱非正嫡,特為吾意,今袒括是同。汝當愧之,何論得失。汝親太后之子,偏荷慈愛。今但須自勗,無假說人?!雹荨吨軙肪硪欢洱R煬王憲傳》,(唐)令狐德棻等撰:《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版,第190頁?!坝褐c攸之異生,諸弟中最和謹,尤見親愛。”⑥《宋書》卷七四《沈攸之傳》,第1940頁?!爱惍a”與“異生”類同?!笆侵阜峭傅男值??!暗略搴脤W,善屬文,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雹摺蛾悤肪砣摹段膶W傳》,第456頁。

      再次,“同生”也指同母異父所生,如宋庾蔚之謂:“自以同生成親,繼父同居,由有功而致服,二服之來,其禮乖殊。以為因繼父而有服者,失之遠矣。馬昭曰:‘異父昆弟,恩系於母,不於繼父。繼父,絕族者也。母同生,故為親者屬,雖不同居,猶相為服。王肅以為從于繼父而服,又言同居,乃失之遠矣?!雹唷锻ǖ洹肪砭攀弧抖Y典》,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2496頁。這段材料中反映的是對同母異父的兄弟之間是否應服大功之服的討論。

      最后,“同生”廣義上指親兄弟?!读簳そ飩鳌?“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雹帷读簳肪砣督飩鳌罚?22頁。“同生”是特定稱謂,二人是親兄弟。

      田煒先生認為,“《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晉書》的47例‘同生’、26例‘同產’,凡可以明確意義者均指同母所生。”⑩田煒:《說“同生”“同產”》,《中國語文》,2017年第4期。其實并非如此,從上引史料來看,“同生”既包括同父同母者,也包括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者,尤其是有同父異母的史料存在,見《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列傳》“陛下同生十余”條①《南齊書》卷二二《豫章文獻王傳》,第409頁。。

      “同生”“同產”是非常相近的兩個稱謂。戰(zhàn)國晚期秦將“同產”作為官方用語推廣使用以后,前者為習慣用語、后者為官方及法律用語,性質不同;而且它們的含義在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意義才漸趨一致?!巴薄巴a”的區(qū)分與婚姻狀態(tài)有直接的關系,歷史上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和再娶再嫁情況的存在以及法律上的規(guī)定和習慣用語的沿用,使得這兩個概念同時并存。

      先秦時期“同產”為同母、兩漢三國時期的“同生”為同父的觀點似可商榷,而且“同父”或“同母”的說法也沒有超越張晏、李賢和顏師古的隨文注釋,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兩個稱謂指的都是同父母的兄弟姊妹,這一點是核心而且也始終不變。具體而言,從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一直到漢代三國時期,“同產”主要指同父母和同父異母者,更傾向于強調同父;兩晉時期“同產”和“同生”意義接近,指同父母者強調同母;南北朝時期,“同產”指同父母強調同母也指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而“同生”從先秦到清代既表達狹義的同父母強調同母又在廣義上稱呼親兄弟姊妹,其中南北朝時期則包括了同父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超出了“同母”的范疇,涵蓋了有血緣關系的所有親兄弟姊妹。田煒先生認為,“‘同生’‘同產’意義的轉變應該是出于人為的規(guī)定,而不是自然的語義演變。”②田煒:《說“同生”“同產”》,《中國語文》,2017年第4期。實際上這兩個稱謂各自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主體上始終強調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關系,只是在表達時各有側重,或強調主體之間的同母特點或強調他們之間的同父屬性。

      五、隋唐以后的“同產”與“同生”

      (一)“同產”表示同父母、同母異父、同父或者泛指親兄弟姊妹

      隋朝的“同產”依舊是法律用語。《隋書·刑法志》:“其謀反、降叛、大逆以上皆斬。父子同產男,無少長皆棄市。”③《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唐)魏征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699頁。隋及以后“同產”的語義沿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指稱范圍,既指同父母的兄弟姊妹關系,也指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篇幅所限,不再詳細舉例。

      “同產”有時是指同母,如:“損之入蜀也,稼同產弟了翁誦言于朝,謂必敗事。損銜之,遂劾稼罷?!雹堋端问贰肪硭乃木拧吨伊x列傳》,第1323頁?!案叨ㄗ?,字瞻叔,利州路提點刑獄兼知沔州稼之弟也?!訂?,哀毀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諸司辟丹棱令,尋以同產弟魏了翁守眉,改監(jiān)資州酒務?!雹荨端问贰肪硭摹鹁拧陡叨ㄗ觽鳌?,第12317頁。由這兩條史料可見,高稼、高定子、魏了翁三人是同母兄弟,前二人同父同母兄弟,他倆與魏了翁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巴a弟”強調同母的特點。

      有時是指同父。如,《明史·毛澄列傳》載:“三年二月,俊集廷臣七十有三人上議曰:“祖訓‘兄終弟及’,指同產言。今陛下為武宗親弟,自宜考孝宗明矣。孰謂與人為后,而滅武宗之統(tǒng)也?!雹蕖睹魇贰肪硪痪乓弧睹瘟袀魍艨×袀鳌?,(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1974年版,第5059頁。世宗的親生父親(本生父)興獻王是孝宗的弟弟,武宗沒有子嗣,又鮮有兄弟,所以迎立世宗。武宗視之為同堂之弟,考孝宗母慈壽太后是應該的。這條材料涉及到王位繼承問題,指同父的親兄弟。

      更多時候“同產”并非專指與某人的關系,而是用來泛指親兄弟姐妹。如:“四世同居,族兄弟猶同產也。”⑦《新唐書》卷一九五《孝友傳·劉君良傳》,(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576頁。

      總之,“同產”主體上依然表示同父母強調同母,依然還表示同母異父的關系,也泛指親兄弟姐妹。

      (二)隋唐以后“同生”依然表示同父母強調同母

      “蔡景王整,隋文帝之次弟也。文帝四弟,唯整及滕穆王瓚與帝同生,次道宣王嵩,次衛(wèi)昭王爽并異母?!雹佟侗笔贰肪砥咭弧端遄谑抑T王列傳》,第2449頁,第2450頁?!巴迸c“異母”的對比,更說明了“同生”為同父同母弟,與同父異母弟相區(qū)別。隋文帝說:“我有同生二弟,并倚婦家勢,常憎疾我?!改钙^我曰:‘爾二弟大劇,不能愛兄。’我因言:‘一日有天下,當改其姓。夫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當改之為悖。’父母許我此言。”②《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諸王列傳》,第2449頁,第2450頁。更說明“同生”當指同父母的兩個弟弟。

      隋朝也將非同母者稱為“異生”?!靶乓姼咦嬗衅姹恚室院笃扪?,時年十四。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雹邸端鍟肪砣逗箦鷤鳌?,第1108頁?!顿Y治通鑒》·卷一百八十[隋紀四]文帝仁壽四年(六○四)也有同樣的記載,隋高祖認為自己的五個兒子“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分據大鎮(zhèn),專制方面,及其晚節(jié),父子兄弟迭相猜忌,五子皆不以壽終?!彼抉R光評價說:“隋高祖徒知嫡庶之多爭,孤弱之易搖,曾不知勢鈞位逼,雖同產至親,不能無相傾奪?!雹堋顿Y治通鑒》·卷一百八十[隋紀四]文帝仁壽四年(六○四),第5614頁。這里的“同產”是指同父同母的五個兄弟。

      唐代的“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也?!薄傲簢Ь腹?,與漢陽同生?!薄霸瓢补鳎酀h陽同生。下嫁劉士涇?!薄皾h陽公主名暢,莊憲皇后所生?!雹荨缎绿茣贰ぞ戆巳吨T帝公主列傳順宗十一女傳》,第3663頁。這三位公主都是唐順宗的女兒,母王皇后,三人同母,稱為“同生”?!巴该谩奔赐竿傅拿妹米匀灰彩恰巴薄?/p>

      金世宗“懲創(chuàng)海陵疏忌宗室,加禮京兄弟,情若同生?!雹奘雷谕觐佊号c完顏京皆為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后完顏京因有異心謀不軌仍被特免死。這里指像對待同父母的親兄弟一樣禮遇京。

      隋唐以后,“同生”依然指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并且和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同生”“同產”一樣可以作為比擬的對象以表達情誼的深厚。

      余 論

      從文獻記載來看,春秋時期及春秋之前關于兄弟姊妹的稱謂有“同父”和“同生”,未見“同產”。“同生”泛指有血緣關系的親兄弟姊妹,春秋時期的一些史料顯示“同生”針對貴族家庭子女而言在同父的前提下強調其中幾人“同母”的關系。

      戰(zhàn)國時期“同產”一詞在《墨子》中首次出現,秦國及秦朝規(guī)定其為官方和法律用語,并一直為后世所沿用,至少到宋代還在法律條文中出現。戰(zhàn)國兩漢至明清時期稱兄弟姊妹為“同產”和“同生”。

      兩漢三國時期同父同母稱為“同產”,同父異母者也稱為“同產”。漢代同母異父則用“同母弟”這一稱謂來表示。兩漢時期“同生”的記載較少,泛指親兄弟姐妹,三國時期所見“同生”強調眾多同父者中二人或多人之間的同母關系。

      兩晉時期“同產”與“同生”主體上意義相合,與“異生”“異產”對稱。細細區(qū)分,兩晉時期的“同產”與“同生”含義相同,表示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在父親還有其他子女的情況下強調同母的兄弟姊妹關系,即表示眾多同父者中二人或多人之間的同母關系。

      南北朝時期的“同產”大多指同父同母,也有同母異父,強調區(qū)分兄弟姊妹之間的同母關系,而南北朝時期“同生”不僅包括同父母、同母異父者,還包括同父異母者,而這正是“同生”一直不變的泛指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姊妹關系的特性。在強調同父母或強調被區(qū)分對象之間的同母關系方面重合。

      隋唐以后至明清時期的“同產”表示同父母、同母異父、同父或者泛指親兄弟姊妹。這一時期,“同生”依然指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并且和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同生”“同產”一樣可以作為比擬的對象以表達情誼的深厚。

      古代婚姻狀況導致家庭構成比較復雜,因此子女之間兄弟姊妹關系的稱謂因父母的異同而有所區(qū)分。歷朝歷代法律中對“同產”連坐的強調正說明了區(qū)分“同產”等概念的必要性,恰恰是“同產”“同生”這兩個概念之間的交叉使得后世人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困惑。

      總體而言,“同生”的含義基本上沒有變化,“同產”的含義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也不是實質性的。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及秦漢三國時期尤其是兩漢三國時期的“同產”在同父母的前提下強調同父的認識非常明確,許多衍生詞說明這一時期人們非常注意區(qū)分“同產”的相關概念。兩晉南北朝時期“同產”與“同生”意義相合,強調“同產”為同母的認識非常明顯。而“同生”“異生”“同產”“異產”的區(qū)分也說明這一時期的人們非常重視這一稱謂從父母關系方面的充分解讀。

      有一點發(fā)生了變化,那就是法律上“同產”作為連坐的對象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女同產應該在法律中得到一定的寬緩的討論和做法開始出現。《宋書·何尚之列傳》載:“設法止奸,必本于情理,非謂一人為劫,合門應刑。所以罪及同產,欲開其相告,以出造惡之身?!雹佟端螘肪砹逗紊兄畟鳌?,第1733頁?!端鍟ば谭ㄖ尽芬?guī)定:“其謀反大逆已上皆斬。父、子、同產男,無少長皆棄市?!雹凇端鍟肪矶濉缎谭ㄖ尽?,第699頁。同產之中只有“同產男”被處以棄市,女子成為奴婢,被寬緩的這些女子里面除了母親、妻子就是“女同產”。從坐范圍縮小與“同產”含義的變化無關,這是因為歷史發(fā)展到兩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對女子在法律上連坐的不忍和立法思想的改變,這是具有合理性和人性化的一面,是法律的進步。隋唐以后,“同產”依然作為法律用語被一直使用。如《宋史·太宗本紀》載“詔誅飛雄及其父母妻子同產”③《宋史》卷四《太宗本紀一》,第59頁。。

      猜你喜歡
      姊妹兄弟
      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姊妹題比比看——三類臨界問題的變式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上海詩葉》征稿啟事(大型詩集《黃浦江詩潮》姊妹集)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8
      笨柴兄弟
      姊妹
      跟你做兄弟是會上癮的
      落難兩兄弟
      惡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圖
      合阳县| 含山县| 安义县| 班玛县| 平罗县| 遂昌县| 晴隆县| 准格尔旗| 治县。| 板桥市| 霍邱县| 克东县| 玉树县| 剑川县| 基隆市| 西盟| 清苑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辰溪县| 宾阳县| 平远县| 南澳县| 仁寿县| 饶平县| 英山县| 宁津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华| 桑日县| 紫阳县| 苍溪县| 正阳县| 铜山县| 邢台市| 华坪县| 建始县| 吉林省| 禄劝| 儋州市| 抚顺县|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