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船過十八灘

      2019-02-10 10:07:52李桂平編輯孫鈺芳
      中國三峽 2019年11期
      關鍵詞:纖夫萬安船工

      ◎ 文 | 李桂平 編輯 | 孫鈺芳

      贛江在萬安縣拐了一個大彎 攝影/張泉

      左:1939 年,江西,贛江上的帆船。 攝影/公元傳播/FOTOE右:贛江十八灘示意圖 供圖/萬安縣博物館 改繪/葉沁

      贛江十八灘所處的地理位置是贛州至萬安的流域段,這一段是南嶺山系羅霄山脈的中段,也是武夷山脈的余脈,地勢險要,地形復雜,贛江到了這一段灘多流急。從贛州開始到萬安為止,依次有十八個險灘:桃源灘(儲灘)、百澗灘、龍爪灘、羅門灘、天柱灘、南風灘、夏府灘、銅盆灘、金沙灘、良口灘、昆倉灘、曉灘、武朔(現(xiàn)名“武術(shù)”)灘、小蓼灘、大蓼灘、棉津灘、漂神灘和惶恐灘。前九灘屬贛州市贛縣轄區(qū),后九灘屬吉安市萬安縣轄區(qū)。

      贛江十八灘湍急的水流是魚類勇敢者的樂園。鰣魚從海洋進入長江,穿過浩渺的鄱陽湖進入贛江,然后溯江而上,千里迢迢來到贛江十八灘產(chǎn)卵繁衍,這個過程令人驚嘆。鳡魚也了不得,這種魚非常強勢,以食同類為生,肉質(zhì)細嫩鮮美,還有翹嘴鲌、長江鮰魚……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看好這個天然漁場,在惶恐灘頭筑城居住,開始漁獵生活,漁業(yè)成了在贛江十八灘上謀生活的古老職業(yè),萬安縣漁梁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

      贛江十八灘以其豐饒的自然資源養(yǎng)育著沿岸的人們,但它也是贛江航運最困難的一段水域,千百年來,人們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贛江十八灘文化。最重要的物證是船,船的形狀、大小必須適應贛江十八灘航運的需要,據(jù)說中原過來的船到了萬安必須換船,以便順利過灘。船的不同決定了贛江十八灘航運的特點,主要是船工和纖夫的人數(shù),以及航運的組織方式與別處不同。贛江十八灘航運有很細的分工,有錢的置船做船老大,沒錢的給船老大撐船做船工,有撐船經(jīng)驗的做灘師。

      這些十八灘上討生活的人們共同演繹著贛江十八灘的風流。

      漁民

      自古以來,贛江十八灘水域就不乏以打魚為生的水上人家,打魚絕對是贛江邊人家的一種謀生手段,在經(jīng)濟總量很小的古代,漁業(yè)是一個不小的產(chǎn)業(yè)。

      根據(jù)《萬安縣志》記載,1958 年縣境魚劃子52 只(戶),捕撈486 擔,1960 年縣境魚劃子79只(戶),年捕撈1320 擔,1981 年尚有韶口、百嘉、羅塘、棉津、彈前、芙蓉等6 個專業(yè)漁民捕撈隊,總共72 戶,393 人。改革開放以后,城市和鄉(xiāng)村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多姿多彩,許多漁民放棄傳統(tǒng)漁業(yè)上岸謀生,縣內(nèi)網(wǎng)船所剩無幾。到現(xiàn)在,贛江十八灘水域大約只剩十幾只網(wǎng)船、二三只竹排子,這些網(wǎng)船和竹排子大多來自贛南和遂川,船主并非專業(yè)漁民,他們在岸上有家有業(yè),農(nóng)閑出來打魚,農(nóng)忙回去種地。

      生活在水上的漁民屬于“水刨族”,正如“土刨族”農(nóng)民、“草刨族”牧民。所不同的是,這一族不是踩在堅實的土地上,而是常年漂泊在水上。他們的生活來源在水上,財產(chǎn)在水上,夢想也在水上。他們在水上吃喝拉撒,在水上繁衍后代,延續(xù)著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意義。

      傳統(tǒng)的贛江十八灘漁民,內(nèi)心質(zhì)樸而堅韌,淡看人生又易于滿足,幾百年上千年,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改變他們。一年四季,漁民大部分時間守望著贛江十八灘這一片江域,看著江漲江落,看著水清水濁,一如既往平靜地下網(wǎng),又平靜地收網(wǎng),收多或收少,淡淡地俱進船艙。秋天,江枯時節(jié),他們可能帶著家人順江而下,過幾個月游漁生活。他們先到峽江、新干等地打魚,有時候還可能進入鄱陽湖,到了冬天,他們便會溯江而上,返回贛江十八灘。

      在贛江十八灘尋找傳統(tǒng)漁民并不容易。我用心打聽,才知道武術(shù)灘附近還有一家打魚人,我驅(qū)車前往見到了肖家忠,與他幾番交談,他爽朗、質(zhì)樸、豁達,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晨捕歸來 攝影/郭隆潤

      肖家忠生于1942 年,養(yǎng)育四兒五女。世代漁獵于武術(shù)灘附近水域。據(jù)老肖回憶,他祖上從湖南逃難到了泰和,又從泰和遷至贛縣茅店,此后的數(shù)百年里他們家以打魚為生,到他這一代才陸續(xù)上岸。老漁民肖家忠的父親活了80 多歲,60 多歲還在打魚,而他的爺爺壽更長,活了90 多歲。恬淡而無爭,辛苦勞作只求溫飽,或許這種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像江河一樣綿長久遠。

      漁夫逍遙霧紛紛 攝影/郭隆潤

      說起捕魚,老人家悵然若失。過去,贛江十八灘里魚的品種很多,數(shù)量也很多,漁民在十八灘捕魚,收入雖然不多,但比農(nóng)民種田可能還要好一些。現(xiàn)在贛江十八灘魚的品種少了,有一些魚現(xiàn)在連看都看不到,魚的數(shù)量也少了,迫使世代打魚為生的傳統(tǒng)漁民改行。興盛千百年而不衰的傳統(tǒng)職業(yè)行將終結(jié),或許肖家忠的兒子們是贛江十八灘上的最后一代漁民了。

      灘師

      我沒有找到真正的灘師。或許,我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灘師。如果這個行當還有人健在,應該是百歲以上的老人。

      灘師謎一樣湮沒在歷史的塵囂里。曾經(jīng)的灘師如神一樣飄忽在贛江十八灘,他不是肖公廟里的菩薩,可在船家的心里又何嘗不是?有意思的是,當年萬安灘師職所就設在肖公廟,拜菩薩與請灘師在同一個地方,倒也方便了船家。

      現(xiàn)在,人們對于灘師的形象已經(jīng)完全模糊,但我還是要寫灘師,忽略了灘師,贛江十八灘就會因為少了一個形象,失去一種文化元素。

      贛江十八灘灘師起源于哪個朝代,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考證,也不好推論。灘師的出現(xiàn)一定是贛江十八灘航運的需要。贛江十八灘險惡,歷來被往來舟船視為畏途。尤其是外地來的船只,兩眼抹黑,沒有灘師引領,觸灘的可能會更大。古來無數(shù)舟船折桅沉沒,多少生靈屈死贛江十八灘。史載,宋代清獻公趙抃在贛州知州任上憐惜生靈,鑿灘平險,每灘請當?shù)刈R水性懂礁情的人護舟過灘,這些人最早被尊為灘師。儲灘灘頭的儲君廟供奉著十八尊神像,這十八尊神像正是贛江十八灘灘師的化身。人們祭拜灘師,因為灘師是贛江十八灘舟船的守護神,功德無量。趙抃時代的灘師類似于當今的志愿者,但后來演變成一個謀生的行業(yè)。

      灘師掛牌營業(yè),生意興隆。南來北往不熟悉灘情的船只,為了安全過灘,都會雇請灘師領航。灘師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呢?老船工回憶說,贛江十八灘跑船的多數(shù)是客家人,祖上大老遠遷來,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只能靠水養(yǎng)活。他們質(zhì)樸勤勞,樂觀豁達,什么樣的日子都能不緊不慢地過下去。一些年紀較大的船工經(jīng)不起折騰,也轉(zhuǎn)入灘師協(xié)會發(fā)揮余熱。

      灘師中還有破產(chǎn)的船老大,船翻了,貨沒了,家當也賠光了,東山再起沒有可能,只能混個差事聊以養(yǎng)家糊口。雖然灘師不一定是航運技術(shù)最好的,但也決非等閑之輩,他們熟悉灘情水路,知道如何避開灘礁,在什么地方轉(zhuǎn)舵,什么地方點篙。灘師上船掌舵,關注點只在航道,旁的都不管,所以一般情況下灘師可以確保舟船安全,但遭遇特殊情況能不能順利過灘就憑運氣了。

      灘師是一個技術(shù)活,察水觀天是他們的看家本領。老船工回憶,業(yè)內(nèi)有些成熟的經(jīng)驗,我在《萬安交通志》上,也找到了航運觀察水文氣象的諺語:

      “花三、泡四、埂八尺?!边@是根據(jù)水文選擇航道的術(shù)語。

      “枯水旁岸,洪水趨中。”這是根據(jù)洪水、枯水選擇航道的術(shù)語。

      “東閃日頭西閃風,南閃北閃雨相通?!边@是根據(jù)閃電來判斷氣候的諺語。

      “春霧晴,夏霧雨,秋霧茫茫曬死鬼?!边@是根據(jù)霧的情況來判斷氣候的諺語。

      “清明晴,擔秧蒔草坪,清明雨,衰衣斗笠高掛起。”這是根據(jù)清明這一天是否有雨預測全年雨水的諺語。

      一般情況下,灘師可以憑經(jīng)驗揣測天氣,但只能是個大概,誰也不知道老天爺?shù)臏蕯?shù)??茖W發(fā)展到今天,天氣預報還有不少的誤差,何況肉眼察天的灘師?贛江支流無數(shù),水情復雜,如果是雨季,水情變化更難確定。因此,請了灘師運氣不好也會翻船。灘師這個行當有一個潛規(guī)則,收費與貨物掛鉤,但不包賠。萬一翻了船,船家只好自認倒霉,灘師也是白白辛苦一場。

      《萬安交通志》沿引民國三十年(1941)《贛江十八灘工程初步計劃》資料:

      萬安灘師公會之組織,灘師無自備船,僅熟悉沿河之灘礁之形勢,為外來不識水路之船只執(zhí)掌撐篙,送船上駛?cè)霝Hf安有灘師80 余人,灘師公會設有理監(jiān)事五人,內(nèi)一人為主任處理日常事務。灘師送船上駛至儲灘即返,每次可得酬五六十元。但每送船一次,即征繳入灘師公會1.5 角作為會中經(jīng)常費。

      萬安灘師公會成立于民國二十七年七月,每年改選一次。灘師工會設理事長、常務監(jiān)事。龍風汕任理事長,常務監(jiān)事為林洪昌。灘師工會會址設在萬安縣城沿江路肖公廟。建國初期,水上民主改革以后,對其進行改組,成立領江工會,取名引水組,灘師亦叫引水員,原有人員大大減少。六十年代初期,由于船舶監(jiān)理部門分期分批培養(yǎng)了大批航行過灘的駕駛技術(shù)人才,加上航路的建設日益完善,灘師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而自行解體。

      船工劉衍平回憶,1973 年他在贛州請過灘師,灘師上船掌舵,收入從貨款中提成。1973 年以后,他再沒有請過灘師,好像這一行當不復存在了。船工的回憶與志書的記載總體吻合,但也有不小差異。如果船工的記憶無誤,灘師完

      全退出贛江十八灘的時間,可能比志書記載的時間晚十年。

      漁歌 攝影/郭隆潤

      云洲夜色 攝影/郭隆潤

      1989 年新修訂的《萬安縣志》記載,政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次對贛江十八灘進行過大規(guī)模治理,炸礁疏航,安置航標,極大地方便了贛江十八灘航運。因為航運條件改善,灘師這個行當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悄然退出歷史舞臺。

      船工

      尋找最后的船工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港航所的肖所長給我介紹康宏達,我去見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坐在肖所長的辦公室里。八十多歲的人看上去精神很好,他雖語速很慢,但口齒清楚。

      康宏達今年83 歲,1936 年出生,祖上從泰和遷往萬安,沒有房屋也沒有土地,在船上生活。很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在老家窯頭水域打魚。1953 年政府安排漁民上岸,進了萬安縣航運公司,跑了三十年船。

      萬安到贛州險灘多,那時沒有航標,行船走水十分困難,全靠記憶,好多船沉沒江中??岛赀_親眼看到不少,聽到的更多。他的一位堂哥的船在大蓼灘被風浪打翻,船貨沉沒,好歹撿回一條命。另一家裝了一船食鹽過新廟前,船翻了,爛了,鹽沒了,賠錢不說,重振家業(yè)十分困難。

      因為贛江十八灘難通行,所以贛江十八灘的船都比較小,比較容易掌握。小的船只需一二人就能操作,大的船七八個人也能操作。但是對船工的要求很高,贛江十八灘船工有嚴格的等級,上船先做三年伙頭(學徒),看看能否經(jīng)得起考驗。走風學看風向,行船學看水路,如果能學到這些技能,就算是一般伙頭,屬于二等船工。懂得船上各種器具的名稱、性能和作用,會看航道、水的流向、流速及水的深淺,了解裝卸貨物的規(guī)矩,并能熟練操作船上的每項器具,就算得上一等船工,他們還要知道修船工藝和天氣變化。早上起來抬頭看天,就知道今天將起什么風,下多大雨。此外,一等船工需要心思慎密,贛江兩岸什么地方有個寺廟,需要上岸供奉菩薩,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心知肚明。

      船上規(guī)矩很多。不能說翻,也不能說九,要說順,說快。比如等人,不能說等久了,要說等急了;幫忙撐船,不能說撐一股子船,如果你講了,老板立馬就會說,呸,你到別處去撐(船工大多是客家人,客家人說一股子有斷或折的意思)。說話的禁忌還有很多,比如裝飯的勺子,船上不能說飯勺,要說成順勺;舀湯的調(diào)羹,船上不能叫調(diào)羹,也不能叫劃子,要說成湯瓷;蒸飯的飯甑,船上叫順甑。

      每月逢七、逢九不開船,因為七是祭奠亡人的日子,而九與久諧音,船家忌諱慢。這兩個數(shù)對船工來說,不吉利。因此開船的日期一般選擇一、四、六、八,一是一路順風,四是四方得利,六是六六大順,八是八方來財。初五、十四、二十三這三個日子也不能開船,若是貨物緊急,也必須頭天開動船。

      舊時的船沒動力,全靠風帆和拉纖。風好,上贛州單程需要六七天,碰上壞天氣,一個月也不定能到。

      康宏達養(yǎng)育了五兒一女,80 年代開始自己置船,子女都跑船,那時候效益很好,賺了一點錢?,F(xiàn)在贛江水電樞紐多,行船不方便,沒人走水路。大兒子還有一條船,住南昌,跑長江?,F(xiàn)在是新時代,船大,動力大,裝得多,動不動上千噸,船工也就兩三個人,跑得順順利利。

      康宏達算是十八灘上最后的船工吧。

      康宏達老人講述走船人生,平平淡淡,只有過灘的驚險,沒有些許諸如“裸體船工”這般的新奇。講完這些,老人似乎再無話,木訥地坐著。我問他答,一番拉鋸之后,我也不知道問什么了。謝了他,說要開車送他回去,他拒絕了,堅持說自己能走。

      康宏達走后,我和肖所長開始談船。我的理解是,在贛江十八灘航運的特定條件下,船工的生活取決于贛江十八灘的船。贛江十八灘的船與其他河流的船有什么不同呢?肖所長推薦我查閱《萬安交通志》,在這本志書上我看到較為準確的記錄。萬安的船主要有“三塊板”、“車角子”、“挽蓬子”、“標灘子”、“標灘子”、“齊梗子”、“采梗子”六種,這幾種大致都是應了贛江十八灘航行的條件產(chǎn)生的。一般而言,船體較小,船身靈活,運輸能力都在十噸以下??上У氖?,這些船沒有留下一艘作為文物保存。

      纖夫

      德國歷史學家雅各布 布克哈特說,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我希望重走纖夫路,尋找一塊纖夫石,在那里看到我所需要的信息??墒抢w夫路已經(jīng)沉沒在了萬安湖底,我不可能尋找到了。很多次,我信步江灘,但是,惶恐灘已經(jīng)沒有留給我想象纖夫的痕跡了。不見沙灘,沙灘上的腳印已被深水淹沒,濁浪翻騰起細沙留在新岸;不見險灘,亂石構(gòu)筑的魔宮,已被筑壩者的堅毅推毀,大壩巍峨,鐵塔雄奇,清風拂面,幾番思緒吹落又浮現(xiàn)。

      尋找纖夫異常困難,甚至我認為已經(jīng)沒有可能。意外的是,我有幸遇到劉衍平。我本想通過他了解纖夫,沒曾想,他就是纖夫。

      劉衍平是我見到的年齡最小的老船工,1947年出生,今年66歲,他身體好,個子矮,嗓門大,講一口客家話。更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先前我對纖夫的理解過于教條,在贛江十八灘纖夫的問題上竟有如此大的偏差。在我看來,纖夫就是拉纖的,沒想到船工居然也是纖夫。

      劉衍平祖上從福建遷到萬安良口落戶。說是落戶,其實也就是掛一個名,人還在水上漂,岸上既無房也無地,在良口圩租房子住。祖上以開船為業(yè),到了劉衍平父親這一代,厄運來了,父親七八歲就死了父母,靠奶奶養(yǎng)活。很小的時候就做了小客,就是拉船的纖夫。他父親年輕時很懂事,也很能吃苦,干活十分發(fā)肯(努力),二十多歲娶妻生子,三十多歲就買了一條3噸的船,開始自己跑船。因為家里窮,劉衍平只在良口讀了四年小學,1960 年13 歲的劉衍平開始跟著父母跑船。

      贛江十八灘跑船的都是家族式船幫,一條五噸左右的船,父子拉纖,母親掌舵。五噸以上的船都要請纖夫,一般十噸的船請七八個纖夫。萬安城里住著一批專門拉纖的人,纖夫拉船到了贛州,要么走路回萬安,要么搭便船回萬安,收入也不多,一趟就幾塊錢。

      有一次,15 歲的劉衍平跟著父母拉貨上贛州,也是母親掌舵,他和父親拉纖,一路上天氣不好,風大浪急,他們走走停停,這一趟跑了整整一個月。到贛州時,劉衍平的肩上已經(jīng)烙印了兩條深深的血痕,晚上睡在船上疼痛難忍。這一趟讓劉衍平記憶一生。

      1967 年,他20 歲,成了航運公司的正式職工,每月工資8 元,那時他開始獨立跑船。與別人不同,他不請纖夫只請灘師,灘師掌舵,自己拉纖。吃不消的時候,他就胡亂地吼幾嗓子:喂喲,嗨喲,吃不消啊!喂喲,嗨喲,背上疼喲。喊出來之后,頓感心里寬敞,沒那么壓抑了。

      跑沒有動力的漕運船其實是件十分麻煩的事。船逆水而上,前進的動力是人拉,劃是很難劃上去。1975 年以后,公司有了動力船,劉衍平再不拉纖,也沒有人拉纖了。過去,纖夫是贛江十八灘兩岸一道古樸的風景,現(xiàn)在這道風景成了歷史的縮影。

      1984 年,航運公司經(jīng)理出去做了造船廠廠長,他很關心劉衍平,說給他造一條40 噸的船,當時劉衍平把一家子的錢湊一起也就一千多元,如何買得起船?廠長說,先交了這一千,不夠就賒賬,有了一條40 噸的船劉衍平樂壞了。從這一年起,他開始自己跑運輸,上贛州,下江蘇。那時候航運的效益好,幾年下來,他還了船廠的債,還賺了一筆錢。

      劉衍平有一子三女,八九十年代兒子女兒女婿都開船,成了一個地道的船運世家。后來航運效益不好,家庭成員中不少洗腳上岸,現(xiàn)在只有大女兒和兒子一家仍然操著舊業(yè)。

      贛江上的漁船 攝影/黎明

      后記

      贛江十八灘的漁民、灘師、船工和纖夫,很難找到官方記憶,也很少有文學作品描述過。在實證很少的今天,這些古老行當很難活在人們的心里。千百年來,這些行走在贛江十八灘上的人們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時空。誰能準確還原呢?清代著名詩人施閏章可以嗎?他寫的《牽船夫行》:“十八灘頭石齒齒,百丈青繩可憐子。赤腳短衣半在腰,飯顆寒吞掬江水。自從伏波下南粵,蠻江多少人流血。繩牽不斷腸斷絕,流水無情亦嗚咽?!边@是贛江十八灘纖夫,可難道不是長江、黃河纖夫嗎?

      行駛在贛江的歷史長河里的這條船上曾經(jīng)有漁民,有船工,有灘師,也有纖夫,他們是贛江十八灘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從他們心底迸發(fā)的聲聲號子,是留在贛江十八灘最有生命力的聲音。

      猜你喜歡
      纖夫萬安船工
      傳統(tǒng)行業(yè)文化與民族地區(qū)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烏江流域船工飲食文化為研究中心
      贊船工
      染成歲月的一砣金黃(外一首)
      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專用汽車(2020年2期)2020-04-08 10:57:50
      蘇萬安
      寶藏(2019年3期)2019-03-28 05:24:22
      蘇萬安 藏石欣賞
      寶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16
      瞬間
      時代郵刊(2018年12期)2018-11-14 05:46:58
      豐子愷送畫
      圣誕節(jié)的那雙手套
      學生天地(2017年35期)2017-04-19 01:50:13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小主人報(2016年9期)2016-09-16 04:38:12
      定安县| 江安县| 静安区| 吴堡县| 密云县| 友谊县| 金塔县| 利川市| 太原市| 达日县| 上思县| 萍乡市| 华池县| 仁怀市| 镇远县| 晋宁县| 陵水| 扎鲁特旗| 修水县| 丘北县| 成都市| 二连浩特市| 肃宁县| 商南县| 东山县| 临沂市| 沁水县| 吴堡县| 承德县| 宣汉县| 西峡县| 扎赉特旗| 德格县| 鄱阳县| 休宁县| 阿巴嘎旗| 诏安县| 海城市| 南漳县| 东城区|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