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一種群體歌唱的藝術形式,感染力以及藝術表現(xiàn)力極強,能夠帶給人們高雅的美的藝術享受。許多高中學校都對合唱教學予以了重視。在合唱教學過程中,音準訓練極為關鍵,音準也是學生最難以掌握內容。在高中合唱教學時許多因素都會對音準訓練造成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明確音準訓練意義前提下,準確分析影響音準訓練因素,進而能夠合理地將音準訓練方法運用于合唱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提升合唱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合唱水平。
【關鍵詞】高中合唱教學;音準;影響因素;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合唱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聲音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具備明顯的集體性,是對集體精神面貌的一種展現(xiàn)方式,能夠發(fā)揮對成員激勵,培養(yǎng)團結精神重要作用。統(tǒng)一、和諧,是對合唱表演的基本要求,因此合唱對于音準有著嚴格標準要求。所以,為了確保高中合唱教學中學生對于音準準確把握,必須采取有效訓練方法進行嚴格而系統(tǒng)訓練。
一、合唱教學中音準訓練的重要意義
(一)音準是合唱基礎
對于歌唱藝術而言,音準十分關鍵,合唱表演也是亦然,合唱成員必須準確把握音準,才能達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合唱的演唱者與演奏者都必須都音準訓練予以高度重視,做好視唱練耳訓練。高中合唱教學中涉及內容較多,但不管是“教”還是“學”,都應將音準訓練放在第一位置。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音準有助于形成特有的音樂審美,并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音樂的美感享受。
(二)音準是進行其他訓練前提
準確的音準表達,是展現(xiàn)歌曲內涵,傳達歌曲情感重要保障。合唱教學過程中,合唱成員的音樂水平高低不齊,合唱時若是個別出現(xiàn)音準問題,合唱整體性、平衡性、和諧性都會遭到破壞。加上合唱是由多種聲部交織形成的整體,可能某一成員單獨演唱能力較強,而在合唱中卻難以融合進去,這都是音準把控不準確造成的。因此,在音準訓練是進行合唱教學的重要前提。
二、合唱音準訓練影響因素分析
(一)發(fā)聲技巧
在影響音準諸多因素中,發(fā)生技巧是其中較為關鍵的因素。若是演唱力量不足,合唱音量要求較大,在演唱氣息支持不充足的情況下將導致合唱音高偏低問題。若是演唱用力過大,將會導致合唱音高偏高。許多合唱訓練中為了追求合唱音量而忽略了對發(fā)生技巧的訓練,導致合唱音準不準。
(二)共鳴體調節(jié)
合唱過程中若是成員共鳴體未能合理地調節(jié),也會導致音準不準的問題。若是合唱隊伍中整體聲音偏向尖細,低嗓音不足,在合唱過程中的整體音準將會偏高;反之又會出現(xiàn)音準偏低問題。這些問題將會為聽眾明顯感受到共鳴不和諧。
(三)聲區(qū)影響
許多合唱隊員,尤其是合唱初學者,尚無法自如地對自己聲區(qū)進行調節(jié)。主要是因為他們練習不夠換聲技巧與調節(jié)聲帶張力控制音高技巧等不熟練,極易在重聲區(qū)過渡到輕聲區(qū)時聲帶拉力控制不當而出現(xiàn)音高偏高或偏低問題。即便是音準較好的初學者也難免出現(xiàn)聲區(qū)控制不熟練的問題,唯有進行反復訓練才能自由地控制聲區(qū)發(fā)聲。
(四)個體狀態(tài)因素
合唱成員的情緒、精神狀況、身體健康水平等都會對合唱表演產(chǎn)生影響,這也是影響整體音準關鍵因素之一。合唱成員若是心情較為愉悅、興奮,合唱將可能出現(xiàn)音高偏高,反之消極、壓抑情緒,將導致合唱音準偏低。情緒對人的發(fā)聲有著極大影響,若是合唱成員情緒受到影響,將會產(chǎn)生合唱音準問題。
三、高中合唱教學音準訓練方法
音準訓練與視唱、練耳息息相關,必須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將音準訓練融入其中,進而有效地解決合唱音準問題。
(一)音高聽辨訓練
動聽的歌聲對于演唱者音的高聽辨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合唱教學中對于音高聽辨訓練,首先應從聽單音訓練著手。單音訓練是學生合唱學習中最為基本的技能、知識學習。單音訓練應針對作品音高、音準聽辨、模唱能力培養(yǎng),為聲部訓練打下基礎;其次,在充分開展聽音程、聽和弦練習基礎上,展開大跨度的音程練習。在和弦訓練方面應包括原位三和弦與三和弦轉位、原位七和弦與轉位七和弦等方面的練習;總而言之,音高聽辨訓練是合唱能力培養(yǎng)基礎,應著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音樂整體感、立體感。
(二)合理發(fā)聲訓練
提高學生合唱音準,合理展開發(fā)聲訓練是極為關鍵方法與有效途徑。首先,合唱教學應從發(fā)聲基礎環(huán)節(jié)著手 提高學生音準。教師要在不同發(fā)聲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感受、掌握不同發(fā)音的呼吸狀態(tài),感受不同腔體效果;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呼吸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音準。正確的呼吸對合唱表演而言極為關鍵,在專業(yè)演唱過程中呼氣與吸氣都有著相應的方法,教師要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掌握呼吸方法對于音準掌控的重要性,全面地教授呼吸技巧;再者,教師應引導學生調整其歌唱狀態(tài)。發(fā)聲訓練過程中,應教授學生正確的站立姿勢與發(fā)聲姿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發(fā)聲訓練習慣,提高發(fā)聲訓練效果。在進行作品訓練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其他同學發(fā)聲狀態(tài)與發(fā)聲效果,對比自身進行提高,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整體發(fā)聲訓練當中;最后,使學生掌握對聲部發(fā)聲位置正確分配,教師通過對學進行聽辨能力測試,結合每個學生發(fā)聲特點,劃分到相應的合唱團聲部,以實現(xiàn)合唱的平衡、和諧。
(三)樂器輔助訓練
合唱教學過程中音準問題會頻繁發(fā)聲,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指出與糾正。當合唱教學出現(xiàn)音準偏高或者偏低問題時,就應利用樂器進行輔助糾正,比如鋼琴輔助就是合唱過程中糾正、保障音準的有效辦法。首先,合唱教學中用多借助鋼琴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歌曲音階。合唱的降調或升調,可借助鋼琴邊唱邊彈,反復練習,使學生準確把握每個音階變化;其次,學生可利用鋼琴彈奏辨認不同音程發(fā)聲。聽力練習使合唱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提升學生音準的有效途徑。反復進行不同音程發(fā)聲訓練,能夠使學生音準聽力得到逐漸提高,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作品音準。總而言之,借助樂器輔助進行多聽、多唱訓練,提升學生音階聽力,能夠使學生準確把握合唱作品的音準。
(四)抗干擾能力訓練
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單聲部訓練時通常都能很好地把握作品音準,然而一旦多聲部合在一起演唱時,演唱低聲部的非主旋律的成員發(fā)聲極易被主旋律聲部帶走而逐漸消失或變形,這種現(xiàn)象是十分普遍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加強學生的合唱抗干擾能力訓練。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準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抗干擾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可以通過先讓學生整體唱一個和弦,接著借助樂器彈一個非和弦,然后讓學生辨別原和弦等方式提高學生合唱抗干擾能力,確保其發(fā)聲音準。教師還可利用樂器來幫助學生鞏固聲部??梢宰寣W生利用口琴或豎笛進行吹奏,更好的熟悉與鞏固選了。首先,進行齊奏,各聲部統(tǒng)一吹奏自己的聲部;其次,進行合奏,讓學生分別吹奏自己聲部進行配合,讓其能夠體會和聲效果;最后,進行互奏,高聲部吹,低聲部唱,然后互換。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聲部抗干擾能力,還可以維持聲部穩(wěn)定。
(五)訓練聲部難點
通常情況下,合唱作品中的聲部難點最能夠將和聲效果體現(xiàn)出來。一般在歌曲中具體表現(xiàn)形式包括了變音、大跳音程以及和弦。在開始訓練前,教師可以單獨提出該部分難點來進行練習,分聲部唱,如此一來,在合練情況下其難度將會下降,減小學生學習的難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合唱與合唱的音準教學都是一門藝術,為確保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須確保各個合唱部準確發(fā)音。因此高中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分析學生音準把握影響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方法進行音準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準的把控能力,實現(xiàn)更好的合唱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玲.影響合唱音準訓練的因素及解決方法[J].戲劇之家,2015(5):87.
[2]藍壯青.合唱音準的重要性及其提高策略[J].大舞臺, 2014,311(4):141-142.
[3]江霞英.讓“合唱”充盈和諧校園——淺談童聲合唱訓練[J].吉林教育,2014(16):52-53.
[4]齊婷婷.合唱訓練中開展熱身活動和音準節(jié)奏訓練的必要性及其結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69.
作者簡介:袁圓,女,江蘇常州,本科,教師,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